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讲台外的“果汁摊主”:一位在编老师的夏日创业记

2周前 (06-17)创业故事17

1.png

《讲台外的“果汁摊主”:一位在编老师的夏日创业记》

一、摆摊缘起:当“稳定”遇上“热爱”

林悦是某市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在编身份让她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寒暑假,但“稳定”背后也有隐秘的焦虑——每月8000元的工资扣除房贷、育儿费用后所剩无几,更让她不甘的是,这份工作虽体面,却离她的“生活热情”越来越远。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美食,尤其是水果。”林悦笑着说。她曾是学校烘焙社的指导老师,常带学生做水果蛋糕;周末也爱去郊外果园采摘,研究不同水果的搭配。去年夏天,她偶然在小区业主群看到一则消息:“社区便民市集招募摊主,免摊位费。”那一刻,埋藏已久的念头突然清晰起来:“为什么不能把爱好变成副业?”

但想法刚冒头,质疑便接踵而至:“在编老师摆摊,被同事或家长看到多尴尬?”“水果摊能赚几个钱?不如安心教书。”林悦犹豫了一周,最终决定试一试:“我不偷不抢,靠双手挣钱,有什么丢人的?”

二、从“课堂”到“摊位”的跨界挑战** 摆摊的第一周,林悦就体会到了“跨界”的艰难。

她花3000元买了二手榨汁机、保温箱和水果刀,在小区广场支起一张折叠桌,贴上手写的菜单:“鲜榨橙汁10元/杯”“芒果冰沙15元/杯”。第一天出摊,她穿着平时上课的白衬衫、牛仔裤,站在摊位后紧张得手心冒汗——毕竟,站在讲台上教书和对着陌生人吆喝卖果汁,完全是两种体验。

“刚开始连话都说不利索。”林悦回忆,“有阿姨问‘能不能便宜点’,我愣了半天才说‘阿姨,这已经是成本价了’;有小朋友指着芒果冰沙问‘有没有草莓的’,我只能摇头——因为我根本没准备草莓。”

更现实的挑战是“时间管理”。作为班主任,她每天早上7点到校,下午5点下班,只能利用傍晚5点半到8点的“黄金两小时”出摊。为了不影响教学,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开车去批发市场挑水果:“夏天水果易坏,必须赶早挑新鲜的;还要算好量,多了卖不完会烂,少了又不够卖。”

三、“爆款”背后的秘密:把课堂经验搬进摊位** 林悦的果汁摊能火起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她把“教书”的本事用在了“卖果汁”上。

第一招:“因材施教”——精准定位客户 她观察发现,小区居民以年轻妈妈、上班族和退休老人居多。“年轻妈妈注重健康,喜欢低糖饮品;上班族图方便,需要‘即拿即走’;老人则偏爱怀旧口味。”于是,她调整了菜单:推出“妈妈款”枸杞红枣汁(少糖)、“上班族款”冰镇西瓜汁(快速解渴)、“老人款”冰糖雪梨汁(润喉)。

第二招:“互动教学”——用故事卖果汁 “您知道吗?橙子+苹果+胡萝卜榨汁,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搭配,能缓解眼睛疲劳。”林悦像在课堂上一样,一边榨汁一边给顾客讲解营养知识。“有位阿姨本来只想买橙汁,听我介绍后,立马加了胡萝卜,说‘这钱花得值’。”

第三招:“作业反馈”——收集顾客意见 每天收摊后,她会在业主群发一条消息:“今日销量TOP3:芒果冰沙、橙汁、西瓜汁;改进点:冰块加多了有点淡,明天调整比例。”还会附上自拍的小视频:“今天的芒果特别甜,是海南直发的,明天还有最后10杯,想要的邻居早点来。”这种“作业反馈”式的互动,让她积累了稳定的回头客。

四、从“副业”到“热爱”:摆摊教会我的事

摆摊两个月,林悦的果汁摊日均营业额稳定在300-400元,最高的一天卖了600多元。“算下来,暑假两个月能赚2万多,比工资还高。”但她更珍惜的是摆摊带来的“意外收获”

她变得更“敢说话”了。以前在课堂上,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斟酌用词;现在对着陌生人吆喝“新鲜的果汁,快来尝尝”,反而觉得“说话没那么难了”。

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情”。“教书是我的责任,但摆摊是我的热爱。能在讲台外找到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这种感觉太棒了。”

更重要的是,她打破了“在编老师=只能教书”的思维定式。“很多人觉得体制内的工作就是‘铁饭碗’,但‘铁饭碗’不该是限制,而是底气——有了底气,才能更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五、未来计划:把“果汁摊”变成“小事业”

这个夏天结束后,林悦没打算放弃摆摊。“我注册了个体工商户,准备冬天卖热饮,比如红枣姜茶、烤梨汁;明年春天再增加水果捞。”她甚至动了“开小店”的念头:“如果有机会,我想在学校附近开一家‘老师推荐的果汁店’,把讲台上的温暖延续到摊位上。”

她的故事在家长群传开后,有家长调侃:“林老师,您这哪是摆摊,简直是‘素质教育实践课’——教孩子‘劳动创造价值’,比课本上的道理生动多了。”林悦笑着回应:“其实我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证明:在编老师也能有自己的‘小事业’,只要心中有热爱,哪里都是讲台。”

结语 林悦的果汁摊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代教师的另一种可能——在稳定的编制之外,依然可以勇敢追逐热爱;在讲台之外,依然可以活得热烈而自由。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精彩,从来不止一种答案。


推荐阅读: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80.html

“讲台外的“果汁摊主”:一位在编老师的夏日创业记” 的相关文章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通过一个个初创者的故事,看这座青春之岛如何培育和孵化这些新生力量,观这座城市能否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一个留下来扎根的理由。我们走进青岛拓界建筑设计...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我注定成不了一个商人,只能做一个设计师。”在和陈际州聊天的过程中,他反反复复念叨着这句话。1996年出生的陈际州在20岁的时候从国外辍学回国创业,带着和传统汉服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理念闯入汉服圈,在淘宝上运营着他的原创汉服设计品牌。在经历了创业过程中该有的和不该有的挫折后,如今陈际州的汉服在淘宝上吸引...

农村前景好的几条创业之路,可以灵验勤劳能致富

农村前景好的几条创业之路,可以灵验勤劳能致富

这几年,农村的变化非常大,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带动了很多空白行业,不少农区都在发展地方经济,农民职业的环境越来越好。2022年,就有以下这些看好的致富门路,有了机会,人勤快一点,创业也并不再难了。一,短视频、直播培训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如今流行短视频、直播,很多人通过自媒体获取了一桶金。特别...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这种水培的小白菜,成熟快,一年能收十几茬,并且不依靠土壤肥力,并且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绿色健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连日来,在武城县老城镇的盛茂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小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种植架上茁壮成长,菜农们正穿梭在种植架里进行采收,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乐呵呵地说。近年来,水培蔬菜悄悄“...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重庆返乡农民工王小丽开办的蚯蚓养殖基地,那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蚯蚓养殖床”。在养殖基地旁边,笔者看见带着近视眼镜的王小丽。此时的她,正与弟弟王虎、堂妹王英、舅舅刘兴勇一道,将村民采收的一大盆蚯蚓带回屋里分盒包装,然后再成件发往合川、江津、重庆主城及四川武胜、南充等地。王小丽告诉笔者,现年3...

安徽固镇:退伍不褪色 创业富乡邻

安徽固镇:退伍不褪色 创业富乡邻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从军时,他保家卫国奉献青春;退役后,他返乡创业带富乡邻。固镇县仲兴镇陈圩村80后退伍军人张青退伍不褪色,创办安徽丰安生物有限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牧草制作发酵饲料,以草代粮,开展生态养猪,用敢闯敢干能吃苦的军人本色,闯出一条创业致富道路。李荣志正在和张青查看新生产的发酵饲料。在杨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