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3

创业故事:“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创业者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

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保号召,刘晗炜家里关闭了经营16年的砖厂,转型从事肉牛养殖。之前在海原肉牛研究院工作、专门研究肉牛养殖技术的刘晗炜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组建了智通养殖合作社,投身精准扶贫事业。他除了处理合作社在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全面参与肉牛销售。

胡湾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联农带农运营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刘晗炜的父亲刘智牵头成立,采取贫困户入一点、政府投一点、支部书记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发展资金。借助“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模式”,胡湾村对未脱贫户和已脱贫发展动力不足的56户建档立卡户纳入托管代养,由贫困户从华润公司赊牛,投放到合作社,分三年向贫困户分红。

近年来,海原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专门成立了肉牛研究院,邀请北京和银川的专家对海原肉牛产业把脉问诊并开展技能培训。智通合作社也为当地养殖农户提供饲养和防疫技术,给贫困户赊销基础母牛、赊销公牛犊育肥增加收入。短短几年,合作社带动了全村人投身肉牛养殖产业中,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赊销华润基础母牛84头。50岁的村民陈柱说:“现在养牛和以前不一样了,对于要生产的牛,就像对人一样需要精心照料,确保优生优育。”自从合作社成立,陈柱就一天也没离开过这里。在智通合作社,和陈柱一起干活的有20多个村民,他们都是胡湾村脱了贫的农民,一年下来每人能拿到4万多元的工资。

“养得好是根本,卖得好是关键,让农民收益是最终目标。”在刘晗炜的努力下,合作社的肉牛品质良好,销售覆盖周边地区,还远销四川、云南等地。

除了养牛,合作社还与农户订立了青贮玉米和玉米秸秆收购合同,确保应收尽收。“以前这些秸秆都卖不了钱,秋收后被焚烧了,现在合作社全部收购,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刘晗炜说。

胡湾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起色,当地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近年来先后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和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金,每年能收益分红24万元;此外还引领村集体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350亩,作为合作社饲草基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现有牛存栏1200多头,总资产达3000万元,预计年收入将达800万元。

“现在规模有了,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向科技要效益。”刘晗炜说。这两年,刘晗炜和技术人员通过反复研究攻关,发现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西门塔尔或安格斯的前几代和当地优质黄牛杂交,从肉质、出肉率都能达到最好效益。“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致富,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培育好良种肉牛,打出西海固肉牛品牌,带动更多农户增加收益。”刘晗炜充满信心地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87.html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的相关文章

红薯点燃致富梦,80后村干部郭培的“薯香人生”

红薯点燃致富梦,80后村干部郭培的“薯香人生”

地理位置的偏远,挡不住新郑市辛店镇湛张村人发展的热情,而郭培就是带领他们致富的种薯能手。四月末,骄阳下,郭培正弓着身子在地里插苗浇水,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说,小红薯,大产业,这里承载了他的梦想,他要带领乡亲们开辟一片“薯香人生”。因地制宜,80后“致富能手”返乡带领乡邻创业80后的郭培是如今是湛...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浙江是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民众最富裕、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的省份之一,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浙江的城乡发展的均衡性较好;民营企业占主体地位,改革创新的意识较强。这些都是浙江的重要优势。城乡共富,关键在吸引人才流向农业、农村。眼下,浙江各地都在实施“两进两回”助乡村振兴...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创业资金缺乏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短缺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应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撑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优化返乡...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目前养殖场种鸽增加到2000多对,年总产值已达30多万元,企业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5个行政村,带动368人从事乳鸽养殖,养鸽已经成了不少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回想近年来的养鸽创业路,涡阳县广飞肉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强激动地说,合作社每年净利润接近20万元,比当初他在外打工赚得更多。2014年,周强...

我的电商创业经历:17年开始开网店,现在年销200万

我的电商创业经历:17年开始开网店,现在年销200万

01我是17年年初开始创业做电商的,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拿着固定工资,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当时我有好几个同事都在兼职开淘宝店,看他们拿货量很大,听他们在那算利润,听着比我上班赚钱多了,因此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17年过年后,我就开始准备开网店的事项,因为不知道应该卖什么产品才赚钱,...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青年创业故事:陕西人张旺是一名90后,在城里长大,但他的创业领域却与山区、农民、农产品有关。过去8年,他创业开启“小满良仓”项目,举办过600场次扶贫促销活动,帮助农户销售4000余万斤滞销农产品;邀请科研团队将纳米级生物酶制备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环节;他曾走进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农田,深知农产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