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红薯点燃致富梦,80后村干部郭培的“薯香人生”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49

地理位置的偏远,挡不住新郑市辛店镇湛张村人发展的热情,而郭培就是带领他们致富的种薯能手。四月末,骄阳下,郭培正弓着身子在地里插苗浇水,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说,小红薯,大产业,这里承载了他的梦想,他要带领乡亲们开辟一片“薯香人生”。

因地制宜,80后“致富能手”返乡带领乡邻创业

80后的郭培是如今是湛张村的村干部。他2007年大学毕业,当时在浙江工作,工作两年后有了经商经验,回新郑做起建材生意,积攒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随后,国家对农村创业进行大力的扶持,引导年轻人发展适合农村创业的产业。而这时,正好村里选举,村里很多人找到他说,你比较有经济头脑,看是不是能回村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郭培从小是留守儿童,村里人从小对他非常照顾。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2019年,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回来,给村里人做些事。郭培有个入党的梦想,在回来之前就是入党积极分子,而回来后,不仅成了村干部,他也顺利入了党。

湛张村与县城周边的村子比起来,发展乡村旅游不占优势。而且,村里年轻人大都出去创业了,老老少少待在家里,什么活更适合他们?郭培回来后通过走访,发现普通的种植小麦、玉米收益低,他就在村里不断走访,看村里有啥传统没。老人们告诉他,咱这儿以前做粉条儿比较好,在这一片儿很出名,但是这些年老师傅年纪越来越大了。因为没有销售渠道,粉条做出来也不知怎么卖,这门手艺眼看要没落。

而他在南方时也听到了很多抱怨,说现在的粉条不好吃。粉条加工向来饱受诟病。在粉条行业,有“无矾不成粉”的说法。明矾所含的铝离子食用后很难从体内排出,会诱发老年痴呆症、贫血等疾病。

怎样找回儿时“家乡的味道”,同时复兴村里做粉条的老传统,传承那些老手艺,他开始有目的地去开封、兰考、山东等地考察。这一看发现,种红薯效益还比较高,一亩地可以增加两三千块钱收入,既然有做头,那就埋头干,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湛张村位于辛店镇南部,具有种植红薯的自然优势,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土质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所产红薯质地坚实含粉量高,做出的粉条十分筋道。郭培在当地村两委的支持下,顺利流转了一部分土地,用来进行红薯种植,同时成立薯香合作社,开办红薯粉条加工厂,发展养殖、种植产业。

在红薯品种的选择上,有高产的红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产量没那么高,但是口感特别适合做粉条的那种,再通过不断向各地和郑州农科院的专家请教,自己培养改良,如今产出的红薯做成粉,不管炸酥肉啊,做粉条啊,吃着都可劲道,有那种以前那种味道,小时候那种味道。

在制作上,传统的手艺原来都是七八个人手工做,一天做个七八百斤,郭培积极引进设备、改良工艺,将粉条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慢慢摸索,结合现代生产工艺,现在一天能达到四五千斤,同时保留了同样的口感。

手工制作出来的粉条,整套流程需要20多道工序,最后都要经过冷冻晾晒,晒干后才能进行包装销售。

目前出产的无矾红薯粉条不但品质优良,还兼具外形美观,市场竞争力强。加工好的红薯粉条1斤可以卖到12元以上,亩产可以增加产值2000元至3000元,所以这两年湛张村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将红薯制成粉条来卖。

郭培从2019年开始办厂,做粉条已经2年多,经过不懈努力,粉条已经远销到湖南、新疆、日本等,生意越做越红火,客户纷纷上门订购。

小红薯大产业,郭培想带更多人过上“薯香人生”

致富不忘乡邻,在丰富老百姓“菜篮子”的同时,郭培还为村里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每到红薯深加工的时节,张培的厂房内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将一束束粉条分开、抖散,让它们晾晒地更加均匀,一排排雪白的粉条在阳光下随风柔软地舞动。村里的一对老夫妇,孩子在外面打通,通过在张培这里工作,每年两口不但不耽误照顾孙子,还能增收六七万元。

通过这两年发展,郭培现在已经种了一百多亩红薯,还养了100多头猪,300多头羊,红薯秧、磨红薯粉的废料可以喂猪喂羊,而猪和羊的粪便又成了肥料,避免了污染,形成绿色循环。郭培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看到了各地的客户过来找着郭培买粉条,又仔细问了收益,感觉效益还比较好,就纷纷来找他学种红薯,郭培就给大家提供苗子,教大家技术,然后跟他们说,“放心大胆地种,红薯卖不出去给我,我帮你们卖,然后粉条卖不出去,我也帮你们卖。”

在他带动下,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红薯,且种植过程中基本不用农药化肥,每亩地会增收个两三千块钱。通过种植红薯,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子人气也旺了。

郭培还有自己的小梦想,在出去不断学习过程中啊,他发现小红薯可以成为老百姓致富的大产业。从种植到红薯品种的细化,不仅仅有做粉条的红薯,还有做烤红薯的西瓜红、蜜薯。他想不断尝试增加新的品种,让更多农户参进来,让大家吃上无公害的红薯。

红薯的产业还可以细分,延长红薯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红薯可以加工糕点,如红薯面包、红薯饼干、红薯饼、红薯糖、红薯点心等受市场欢迎的小吃。红薯可以加工成淀粉,进而加工粉丝、粉条、方便粉丝、酸辣粉、粉条焖黄豆芽、粉条汆丸子等多种食品。红薯渣可以加工成饲料,红薯渣的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可以将薯渣固体发酵,加工成饲料。加工红薯淀粉时的黄粉浆可以制成蛋白质饲料,红薯的茎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可以炒菜,还是很好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郭培说,未来他打算通过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村里的地都种上红薯,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用活村里资源,带活整个村子。让村里的产品走近千家万户,带大家过上真正的薯香人生。

据了解,新郑市积极打造并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务企业平台,使更多有想法,有经验,有激情的年轻人返乡,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很多像郭培一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心怀乡愁带着技术、资金返乡创业,成为新郑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3.html

“红薯点燃致富梦,80后村干部郭培的“薯香人生”” 的相关文章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农民创业故事: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的差异和各自优势有哪些?

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的差异和各自优势有哪些?

虽说在商界里企业家都是以男性居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少,男性女性更加的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力。就创业来说,现在创业不分男女老少,而且女性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女强人出现在我们视线里,像董明珠、陈丽华这样知名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女性创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是分担家庭压力,有的...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摘收1000多公斤。”11月18日,在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说。望着满地紫红饱满的茄子和工人们采摘茄子装箱外运的忙碌景象,她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图为余青青(中)在指导工人农技知识。余青青,这位精于农事、娴熟耕作...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创业,80后女青年丁淇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大石头镇三河村的丁淇毅然放弃在城里的赚钱生意,回到家乡卖起了鲜食玉米。经过苦心经营,她创立了自己的鲜食玉米品牌并远销省外,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为实现当地乡村振...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岁物遂,皆可观藏。我为品牌取名为‘椿物皆藏’,就是希望我们做出来的汉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被拿来收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说话的人叫执辞,“椿物皆藏”汉服创始人,今年二十出头的她在高二那年偶然观看了一场汉服社团成人礼活动,从此便被汉家华服深深吸引。大学毕业后,她和发小一拍即合,从外省一起来...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王森林是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的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1984年应征入伍,1989年退伍回到家乡,带着荣誉退伍后投身农村创业,开客栈、种苹果、搞养殖, 经过数年艰辛的创业打拼,53岁的王森林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致富带头人完美蜕变。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寒气袭人,但在王森林的果园内,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