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张成:从门外汉到致富带头人 做时代高素质的新农人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20

深秋的黄昏,在泗县长沟镇邵庄村,脱下军装已经9年的村民张成在大棚里正忙活。见有人过来,赶忙放下手头活,趁天黑前带我们转了几个棚子。“今年茄子的长势尤其好,看这个头儿,春节前可以上市;茄子已经开始授粉,元旦前采摘没问题……”听着张成的介绍,活脱脱一位蔬菜专家,但9年前,对于大棚蔬菜种植,他却是一脸茫然,甚至一无所知。

机缘巧合种蔬菜,投入真情有回报

2013年,面临退伍的张成有两种选择,要么到事业单位过稳定舒适的生活,要么拿着退伍金自己干一番事业。对于这样的选择,他更倾向于后者,用实干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巧,一位队友说起了他们家乡山东寿光种大棚的事,张成一听,立刻仔细打听并到寿光考察,最后决定回家种大棚。

万事开头难。很久不在家乡生活的张成回到泗县长沟镇邵庄。第一步流转土地就遇到了难题:乡邻不信任,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租给他。没有土地建不了大棚,他发动在家的亲朋好友,同时及时和村里沟通,把土地租金提高到每亩1000元。最后流转了54亩土地筹集100多万元建了4个大棚种植高品质的长茄,并套种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白天在大棚里忙活,晚上看书钻研种植技术就是张成的生活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忙活下来,几个大棚年净收益近80万元。

自己富裕不算富,乡邻富裕才算富

罗玉芬是邵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5口人,“因病因学”而致贫。原本依靠夫妻俩的辛苦劳作,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的他们,因突如其来的大病致使丈夫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给丈夫看病,不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数万元的债务。就在罗玉芬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张成的蔬菜大棚给她带来了希望。“那天听说张成盖大棚,需要人手,俺就跑到他家。张成二话没说就让俺去他的棚子干活,而且工资还给得高。”罗玉芬对张成满心感激,逢人便夸他厚道。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张成致富不忘众乡邻,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张成吸收了包括在满光霞、罗玉芬等贫困户就近在大棚中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极大地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境。

“通过艰难创业,张成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领村民共同脱贫致富,他在促进村庄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稳定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村的领导这样说。从2015年开始种植蔬菜至今,张成不仅让家乡长沟镇刮起了大棚蔬菜种植的旋风,还带动了周边朱彭村和胡陈村发展起大棚蔬菜。目前,张成的16个蔬菜大棚主要用于发展设施蔬菜,品种以茄子、西红柿和西芹为主。

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发展规划有愿景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只要有学习机会,张成总是积极主动参加,省市县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他都参加过。学习归来的他总是产生新的想法和规划并付诸实施:2017年获得了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证书;聘请了泗县农业委员会蔬菜办主任蒋怡为授课教师,长沟镇农经站王永良同志为农场的常年辅导员;组织农场工人及附近农户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农场和附近农户的种植技术;注重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及销售,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农产品展销会,将本地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主动联络各大超市、餐饮及各农贸流通场所,建立代理及分销机制,将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售各地消费者手中。在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农场还积极加盟网上商城,将包装好的优质产品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农场还入驻了淘宝网销售平台,消费者通过淘宝网就可以直接订购到放心安全的农产品。

硕果累累迎丰收,乡村振兴路上大踏步

为了离自己的梦想更近,张成先后成立了安徽成源农业公司、泗县一亩三分地种植家庭农场和泗县惠百农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近200亩土地,建设12个大棚,成为泗县农业返乡创业先进代表。园区先后获评省级蔬菜标准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本人被评选为青年创业代表、2022年市人代会代表等,省市县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次采访报道。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说“我就想靠知识和汗水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家乡出一份力!新时代新要求,种地也要种出新花样,要做个不同以往的高素质农民!”

种大棚蔬菜“纯属偶然”是张成自己的看法,出生农村、有土地情怀,让这份偶然多了份必然。跟蔬菜打交道这么些年,让张成感触最深的就是:“搞农业得投入感情。”

近年来,泗县长沟镇积极推进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依托汴河、邵庄瓜果蔬菜基地,“两园一带多点”的现代农业菜蔬格局日益成熟,园区面积达1万多亩,形成了泗县“西部菜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梁艳)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51.html

“张成:从门外汉到致富带头人 做时代高素质的新农人” 的相关文章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摘收1000多公斤。”11月18日,在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说。望着满地紫红饱满的茄子和工人们采摘茄子装箱外运的忙碌景象,她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图为余青青(中)在指导工人农技知识。余青青,这位精于农事、娴熟耕作...

27岁辞掉银行“白领”工作 返乡养虾年产值超千万元

27岁辞掉银行“白领”工作 返乡养虾年产值超千万元

“8号池含氧量不足,请注意适度加氧。”广东省四会市同创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张铭华虽在外地开会,但利用自主研发的手机App对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池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中秋后这批次龙虾将成熟并集中上市,销向全国。2012年,27岁的张铭华决定辞掉银行“白领”工作,选择投身农业、包塘养虾;他从佛山市顺德...

一只螃蟹引发的大通湖“少爷”创业路

一只螃蟹引发的大通湖“少爷”创业路

“少爷”是唐敏的微信名。从小在益阳大通湖畔长大的他,关于家乡,记忆里的画面满满都是肥美的蟹黄和那对威风凛凛的大钳子。有着天下至味之称的螃蟹,一直是唐敏的最爱。将壳青肚白的大通湖蟹清蒸,待到足了火候,张牙舞爪的大闸蟹已成为红黄色,肥大壮硕的外壳里满是细腻鲜美的蟹膏、剔透饱满的蟹肉,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鲜...

复旦校友|夏立城: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复旦校友|夏立城: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夏立城,1995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在校期间迫于生计的压力,经历了两段校园创业,均小有成绩。毕业后,他创办了蓝盟,今年迎来了第20个年头。现在最令他在意的是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创业创新俱乐部负责人的身份。采访中,他多次提到“情怀”对创业的重要性,这源于复旦对他多年的精神滋养,他希望通过创...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曾想被全世界认可,如今只忠于自己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曾想被全世界认可,如今只忠于自己

男人事业的分水岭是在什么时候,40岁,一半辉煌、一半没落,其中当以张朝阳为典型。张朝阳,1964年出生于陕西西安,搜狐公司董事长兼CEO,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张朝阳小时候就是一个不安分、有好奇心的孩子,他喜欢看一些自学成才的故事,并暗立志向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在中学时代,张朝阳的志向是当一名...

从水果经纪人到种植能手二十年坚守只为一颗青脆李

从水果经纪人到种植能手二十年坚守只为一颗青脆李

种植业创业故事:眼下正是7月,位于丰都县虎威镇鹦鹉村的虎跃花果山基地的1000亩早熟青脆李正陆续成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采摘。从丰都县城前往鹦鹉村的乡间公路上,来往车辆也突然增多起来,其中有不少是挂着外地牌照的私家车。“有携家带口前来体验采摘的,有些是来预订李子的外地果贩,远的有从四川过来的。由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