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80后创业夫妻:小葡萄地里种出大梦想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0

7月的一个早晨,在婺城区白龙桥胡小燕家庭农场,董昱与胡小燕这对80后创业小夫妻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再过一周,葡萄就要结束采摘了,基地里50个竹棚现已采摘了49个,在这段日子,董昱与胡小燕守在葡萄园里,忙着采摘葡萄,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果实。

进入葡萄园,董昱利索地换上胶鞋,戴上草帽,拿着枝条剪,绕着每个大棚走一圈,检查防护网有没有破损。“小鸟喜欢偷吃葡萄,稍不注意,一串好好的葡萄就被小鸟叼得稀烂。”董昱说。除了亲自修剪,他还要指导工人们调配营养液,并根据葡萄长势,指定喷洒范围。董昱对各种药剂的成分和作用了如指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玉龙社区的大学生村官的帮助,自己基地里的葡萄产品X代替传统农药在葡萄上使用的新品种培育成功,他的这款葡萄不使用任何农药,而外观与口感与普通葡萄无异,还是非常可口、香甜。

这对80后小夫妻一同就读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因为一起学习设施农业而结缘,他们一直怀揣梦想,以前在杭州、上海等地葡萄种植基地打过工,2013年回到村里自己创业从事葡萄种植,几年打拼下来虽然没挣多少钱但积累了很多经验。

如今,董昱对葡萄的种植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非常熟悉。他不停地穿梭在各个大棚间,指导工人进行各个环节的操作,俨然一个经验老到的种植能手,不熟悉的人根本不会想到,6年前,他还对种植葡萄一窍不通。

在前期,董昱对回乡创业的落脚点一直有诸多“考察”,并最终选择了金华。对此,他表示,主要考虑到这边是妻子的家乡,而且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这次选择种植葡萄就是因为金华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董昱说。

胡小燕对于董昱的想法非常支持:“我们夫妇骨子里其实都有一股农村情,所以回农村创业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我的一种期待。”

相同的信念使夫妻俩达成了一致,从2013年开始,他们一路相互扶持,度过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并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经营方法。下定决心后,夫妻俩拿出多年的积蓄及四处筹借的30万元,花了60万承包了下邵村吉由葡萄基地的50亩土地,准备开始大干一场。他们不停地奔波于省城、金华等地的农科院咨询葡萄品种,从新华书店买回厚厚一摞书回来研读,选好种后亲手栽种。

回想起当初的创业,确实困难重重。2013年初春暖花开时,夫妻两人赶紧将种子播撒到地里,两个信心满满地把种全部栽种进地里,精心照料,满以为到第二年会有一个好收成,结果,迎来的却是一场惨痛的失败。在葡萄种子刚刚萌芽阶段,因为在当时红叶石楠的行情好,大部分农民都被雇去种小苗,在他们的农场里,只有胡小燕、董昱和一名68岁的老工人在忙活,最初常常忙得连抹芽都来不及。而本来应该间隔20厘米拉一根枝条固定,因为夫妻两人来不及照看,老工人将枝条每隔5厘米就拉上了一根,致使枝条通风、透光性都很差,整个葡萄园看上去俨然成了“杂草园”。期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把基地的竹棚都给压坏了,周边4亩地里的葡萄叶都受到了冻害,损失惨重。等到葡萄成熟时,仅剩一半不到的产量,加上当时葡萄的行情不是很好,市场里批发的不多,折合下来,也就卖了十多万块钱。“当时每天两点拉车到车站去卖,批发市场要的人不多,已经不记得卖出去多少,只记得当初最便宜的卖到了一块钱一斤。”提起当时的窘境,胡小燕仍记忆犹新。

今年,夫妻两人将大棚搭起,竖起水泥柱,拉起铁丝网,将每一株藤蔓都拴在铁丝网上才安心。50亩土地,上万株藤蔓,两人一点点架起,时间来不及,两人的父母也赶到地里来帮忙,从那以后,葡萄园的葡萄才渐渐好起来。

“葡萄好种,但想种好太难了。”胡小燕从一次次的失败后总结出这个教训,从那之后,他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不断地尝试着种植的方法,渐渐地,他们的葡萄无论是品相还是口感,都越来越好。今年,他们的农场一共种植了50多亩葡萄,有夏黑、嘴金香、金手指、巨玫瑰等十余个品种,每亩地可产大约2500斤葡萄,采摘将一直持续到了7月底。

“不管干什么事情,一定得脚踏实地,根本马虎不得。”董昱说。寥寥数语就表达了董昱和妻子对未来的憧憬,有了政策的扶持,夫妻俩今年申报了区级家庭农场。如今,50亩的土地已经无法承载夫妻两人的梦想,他们在寻求更广阔的种植空间和销售渠道。胡小燕认为,现在的葡萄基地光靠批发和游客采摘还是不够的,她通过添加微信群,寻求代理,通过网络渠道将自家的葡萄卖出。董昱则希望将自己的葡萄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包装成精美的礼品,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与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57.html

“80后创业夫妻:小葡萄地里种出大梦想” 的相关文章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这周的生意怎样?”“有没有碰上什么技术问题?”8月20日上午10时,哈啰电动车的东莞地区总代理商姚传勇已经跑了3家门店,这是他的日常。根据工作需求,东莞有100家门店,他和同事每周都要一一走到,维护客情、摆放陈列。金九银十,这是电动车销售的旺季。受新国标过渡期即将结束以及上牌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东...

跨境电商的女性“闯入者”:海外“扫房”建仓,牵手国际巨头合作

跨境电商的女性“闯入者”:海外“扫房”建仓,牵手国际巨头合作

初见知性、温婉,偶尔还有面对镜头的一丝拘谨。这样一位女子,短短数年,润物细无声地在跨境电商领域“杀出”一条大道,业务遍及全球18个国家,引来亚马逊、eBay等国际巨头合作。仅是其在西安的产业园项目,目前已经扶持万余人自助创业,跨境电商出口额累计超100亿元。即便是女企业家,似乎也极易联想到雷厉风行,...

一个残疾人,走上了土特产的创业之路

一个残疾人,走上了土特产的创业之路

残疾人创业故事:昭平县走马镇有一位终身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的残疾人,名叫邱宗敏,1986年出生,邱宗敏外号叫短短(他说朋友们都这么叫)。短短的生活之路很不平坦,他有个幸福的家庭,一家四口人,有疼爱他的父母,以及一个亲如手足的弟弟。但是幸运之神没有一直眷顾于短短,在2009年因为一次交通意外,短短失去了双...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创业故事网:现年33岁的罗金庭是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夫田品牌创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大学毕业后返乡投入农业建设,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回馈社会。罗金庭建立产品供应基地近3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主动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们的羊肉复购率达到45%以上,回头客很多。”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90后”返乡大学生张志强如是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牛羊遐迩闻名。相比于全世界蓄养的60多个品种的羊,当地的乌珠穆沁羊要多一枚胸椎或腰椎,牧民们常用“多一根肋骨”来...

女硕士辞职回乡养猪 自主创业带乡邻致富

女硕士辞职回乡养猪 自主创业带乡邻致富

新野县一个叫朱艳霞的女硕士研究生,因不满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丈夫一起从杭州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个养猪场。她不仅凭借其所学的新技术为农村饲养业竖起一面旗帜,还吸引当地农民改变传统观念,走科技致富之路。学非所用女硕士辞职当猪倌新野县新甸铺镇石桥村的一个猪舍内,30多头品种猪又大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