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安踏创始人丁世忠的创业故事:从晋江小鞋厂到全球体育品牌巨头

9小时前创业故事9

1.jpg

安踏创始人丁世忠的创业故事:从晋江小鞋厂到全球体育品牌巨头

一、基本信息

• 姓名:丁世忠(1970年出生)

• 籍贯:福建晋江

• 身份: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福建师范大学函授大专学历;

• 核心成就:

• 1991年创立安踏(ANTA),从代工鞋厂转型为自主品牌,推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崛起;

• 2007年带领安踏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体育用品公司;

• 2012年行业危机中率先完成零售转型,反超李宁成为国产体育品牌第一;

• 2021年安踏集团营收达493.3亿元(首次超越阿迪达斯中国),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

• 推动安踏国际化,收购斐乐(FILA)、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始祖鸟母公司)等国际品牌,构建多品牌矩阵。

二、创业起点:从“挑着鞋叫卖”到“代工鞋厂”的晋江基因

1. 早期经历:晋江“草根商业”的熏陶

丁世忠出生于福建晋江陈埭镇——中国著名的“鞋都”,全镇遍布鞋服工厂。他的父亲丁和木是当地第一批鞋匠,1980年代初期,丁和木用积蓄创办了一家家庭作坊式鞋厂(后发展为“安踏”前身),主要生产塑料拖鞋和布鞋,销往周边乡镇。

16岁那年(1987年),丁世忠带着父亲借的1万元和600双鞋,独自前往北京闯荡。他在北京各大商场门口“挑着鞋叫卖”,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晋江生产的鞋质量不差,但缺乏品牌,只能低价批发给经销商,利润微薄。”

这段经历让丁世忠深刻意识到:“没有品牌,就只能赚辛苦钱;要做大生意,必须有自己的牌子。”

2. 创业尝试: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觉醒

1991年,丁世忠回到晋江,说服父亲将鞋厂更名为“安踏”(寓意“安心创业,踏实做人”),并注册了“安踏”商标。此时的安踏仍以代工为主,为国内外品牌生产运动鞋,年产值不足百万元。

但丁世忠的目标不止于此。1994年,他力排众议砍掉代工业务(当时代工利润占70%),全力投入自主品牌建设。这一决定遭到股东反对:“代工稳定赚钱,做品牌风险太大!”丁世忠回应:“如果只做代工,我们永远是别人的‘加工厂’;只有做品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创业核心:从“明星代言”到“零售转型”的三次关键跨越

1. 第一次跨越:1999年“孔令辉代言”——品牌意识的觉醒

1999年,安踏年利润仅400万元,丁世忠却拿出80万元签下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作为代言人,并在央视体育频道投放广告(当年央视广告费标王价格超3亿元,80万元已是安踏的全部利润)。

这一“豪赌”引发争议:“小鞋厂砸钱请明星,会不会打水漂?”结果,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令辉夺得男单金牌,“安踏”品牌一夜成名。当年安踏销售额突破3亿元,比1998年翻了10倍。

“孔令辉代言”让丁世忠明白:“体育用品的核心是‘专业+品牌’,要用体育精神打动消费者。”此后,安踏陆续签约NBA球星斯科拉、网球运动员郑洁等,持续强化“专业运动”标签。

2. 第二次跨越:2007年香港上市——资本市场的加持

2007年7月10日,安踏登陆港交所,融资超35亿港元(发行价5.28港元/股,市值约130亿港元)。这是中国首家在港股上市的体育用品公司,标志着安踏从家族企业迈向现代化管理。

上市后的安踏加速扩张:2008年门店数突破5000家(2001年仅200家),年营收从2006年的12.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89亿元,成为国产体育品牌“三巨头”之一(与李宁、特步并列)。

3. 第三次跨越:2012年行业危机中的“零售转型”——从批发到零售的革命

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遭遇库存危机——前期盲目扩张导致渠道库存积压,全行业营收下滑30%。李宁等品牌关店超万家,安踏也面临巨大压力(2012年营收同比下滑14.4%)。

丁世忠亲自带队调研,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批发模式”:安踏将货卖给经销商就“完成任务”,对终端销售情况缺乏掌控,导致库存积压。

他果断启动“零售转型”:

• 取消批发制:改为“订货+补货”模式,根据终端销售数据动态调整生产;

• 直营化管理:将经销商纳入安踏管理体系,培训店长、优化陈列,提升单店效率;

• 数字化升级:引入ERP系统,实时监控全国门店库存和销售数据。

这场转型让安踏在2014年率先走出危机,当年营收增长22.5%,反超李宁成为国产体育品牌第一。此后,安踏的存货周转天数从58天降至35天(2021年),运营效率行业领先。

四、创业挑战:从“单品牌”到“多品牌矩阵”的全球化突围

1. 多品牌战略:收购斐乐(FILA)——高端市场的破局

2009年,安踏以3.32亿元收购意大利品牌斐乐(FILA)中国业务(当时FILA在中国亏损超3000万元)。丁世忠看中的是斐乐的“高端运动时尚”定位——与安踏的“大众专业运动”形成互补。

收购后,安踏对斐乐进行本土化改造:保留品牌调性,但调整产品线(增加运动休闲款),采用直营模式(2021年斐乐直营门店占比超90%),聚焦一二线城市商场。

这一战略大获成功:2021年斐乐营收达218.2亿元(占安踏集团总收入的44.2%),毛利率高达70.5%(远高于安踏主品牌的50%),成为安踏增长的核心引擎。

2. 国际化布局:收购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全球化的野心

2019年,安踏联合方源资本、腾讯等财团,以46亿欧元(约370亿元人民币)收购芬兰体育巨头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旗下拥有始祖鸟(Arc'teryx)、萨洛蒙(Salomon)、威尔胜(Wilson)等高端品牌。

这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也是丁世忠“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收购后,安踏保留亚玛芬的独立性,但注入中国市场的运营经验——始祖鸟在中国门店从2019年的100家增至2021年的200家,年复合增长率超50%。

丁世忠的目标是:“让安踏从‘中国的安踏’变成‘世界的安踏’。”

五、创业哲学:从“晋江精神”到“全球化视野”的坚守

丁世忠的创业理念深受“晋江精神”影响——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但他更强调“长期主义”和“全球化思维”:

•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安踏的研发投入占比从2015年的2.3%提升至2021年的2.9%(超10亿元),拥有专利超2000项(如氮科技中底材料、环保纱线面料);

• “消费者导向”:安踏每年推出超1000款新品,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如“国旗款”系列结合国潮文化);

• “社会责任”:安踏累计捐赠超10亿元(如援建希望小学、支持冬奥会),2021年启动“可持续服装计划”(环保材料占比超20%)。

六、结语:一场关于“中国品牌崛起”的史诗

名人创业故事,丁世忠的创业故事,是一部“从草根到巨头”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史诗。他用30年时间,将安踏从晋江小鞋厂打造成全球第三大体育用品集团,不仅让“安踏”成为国民品牌,更推动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从“制造”走向“创造”。

正如他在安踏30周年庆典上所说:“我们的梦想不止于中国,要让全球消费者穿上中国品牌的运动鞋。” 从挑着鞋叫卖的少年到全球体育巨头的掌舵者,丁世忠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品牌,永远来自对用户的敬畏和对创新的坚持。

相关阅读: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创业故事:从草根少年到电商颠覆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318.html

“安踏创始人丁世忠的创业故事:从晋江小鞋厂到全球体育品牌巨头” 的相关文章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秦芳:女性创业想要走得更远,不矫情,不内疚

秦芳:女性创业想要走得更远,不矫情,不内疚

见到秦芳的时候她刚把女儿送到学校,“今天老二第一天上幼儿园,送完了老二又送老大,这会才过来忙工作。”边说着边放下包招呼我们坐下,虽然已经拥有18家校区,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做的小有成就,秦芳依然那么平易近人。白衬衣搭配红色羊绒外套,披肩长发,让她多了几分温婉。她喜欢别人称她秦老师。因为爱选择机器人教育在...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创业故事: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这一年,因为工作积极,个人能力突出,25岁的王留勤被公司选派前往位于迪拜的分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刚听到...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2019年,“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俩回村一个种辣椒,一个卖辣椒,成为地地道道的辣椒专业户,年入50万余元。崔广丹更是成为市场里小有名气的“辣椒经纪人”,每天批发辣椒至少3万斤,“这个只要你...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们的羊肉复购率达到45%以上,回头客很多。”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90后”返乡大学生张志强如是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牛羊遐迩闻名。相比于全世界蓄养的60多个品种的羊,当地的乌珠穆沁羊要多一枚胸椎或腰椎,牧民们常用“多一根肋骨”来...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今年是郎海涛返乡创业的第七个年头。2015年,他辞去在俄罗斯的工作回到吉林省珲春市,办起苹果种植合作社,种了近百亩果园,把家乡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珲春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珲春由此走上跨越发展之路。如今,开发开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