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4

返乡创业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

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种植产业发展。

泥地里长出了“金疙瘩”

1988年出生的吕伟增,本、硕、博均在河南省农业大学就读。2012年,吕伟增本科毕业后,有想法、敢挑战的他,和几个大学同学在自己的老家——漯河舞阳北舞渡镇的村子,尝试种植莲藕。

地处华北平原,怎么能种植以沼泽地赖以为生的莲藕呢?据了解,舞阳县境内的沙河与澧河之间,是一片自然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洼地附近的村子不同于其他地方,历史上也是种植小麦、玉米,但收成不太好,“十年九年涝,庄稼收成差”是当地真实的写照。

为了改变当地的农业现状,吕伟增和伙伴最后敲定了在泥河洼上种莲藕的方案。他先从自己做起,用亲戚家的3亩地开始了莲藕种植的尝试。

理论知识代替不了实践经验,起初,他们的莲藕生长态势并不好,经过向教授专家请教和反复实践研究,第二年,他们的3亩试验田,收入达3万多元。“如果种植传统的小麦和玉米,按照一年两熟,一亩地利润也就2000多元,莲藕的话一亩地的利润能达6000多元。”吕伟增介绍。

泥洼地里长出了“金疙瘩”,乡亲们看到后,纷纷改种莲藕,2015年,方圆村莲藕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

用知识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创业的过程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因为藕生长、治理的周期比较长,当初一起合作的小伙伴纷纷离开,团队只剩吕伟增一人,“我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虽然艰苦,但我有实现梦想的决心。”

莲藕种植时间长,容易产生连作障碍,藕病就很难控制。腐败病、莲藕食根金花虫等虫害和病害,以及莲藕田的杂草、浮萍问题都是困扰当地莲藕产业发展的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吕伟增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和理论知识,潜心研究,解决了很多技术性问题,并印刷成技术手册免费分享给种植户。

吕伟增为了帮助更多的种藕人,专门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吕博士种莲藕”,发布科普知识、技术难题、市场行情等内容。

藕是种起来了,销向哪里呢?在吕伟增的带领下,村子开始通过网络宣传拓展销售渠道,吸引固定合作客户,把产品销出去。给村民做培训时,他每次到了藕田都是直接脱鞋下水,查看莲藕的生长状况,大家就直接叫他“泥坑博士”。

如何能够推动莲藕深加工,让它们的附加值提升,也关乎当地产业升级。2016年左右,吕伟增与浙江的企业合作,开始生产藕粉。同时他还积极寻求其他路径,不断扩宽完善藕的用途,助力莲藕深加工业越走越远。2017年他又创办公司,用自己的知识,为多家农业企业和规模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乡村振兴离不开技术人才

2021年,“泥坑博士”吕伟增毕业了,河南农业大学多次请他留校任教,但他早就认定自己的信念——脚踩土地,继续回老家做“挖藕人”。

对于未来,吕伟增有着自己的考虑,今年将对藕田进行调整,把藕田三分之二的面积,用作种植观赏莲。

据他介绍,观赏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莲野生种质的完整,而莲从上自下每一个“器官”都是中药,目前培育的新品种的荷叶准备用于生物医药。“通过观赏莲,我们可以把荷叶碱含量培育到6000毫克每千克的水平,比单纯依靠种、卖第一产业模式,高出几个层次。同时,观赏莲对于乡村旅游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乡村振兴,吕伟增呼吁更多的高知识分子投入“三农”领域建设:“现在的农村并不缺年轻人,而是缺有技术、懂管理、有思想的年轻人。希望更多的技术人才,能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18.html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的相关文章

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撑起一片天

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撑起一片天

又逢新一轮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山东全省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新推出“乡村好青年贷”“创业担保贷”等一系列信贷产品,推行金融辅导、驻企办公等工作举措,针对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市民印发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丰富金融知识、扩宽融资渠道、融入地方发展。截至5月末...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女性创业从自我革命开始

提示:当红创业—新时代下创业正当红!她被称为“千万女性创业者背后的女人”,她是中国最大创业女性成长平台创始人,她也是女性产业的领跑者,她更是国际环保和慈善基金的发起人,她就是Lady Boss创始人柳婉琴。传统家庭理念中,女性承担家务抚养孩子是“必要责任 ”,社会总是要求女性将家庭责任放在首位。很多...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五一小长假是旅行的好日子,对宝爸宝妈来说,也是培养亲子情感、户外活动的好机会。在礼泉县骏马镇的沃野青青公社,一群孩子们围绕在讲解员的周围,亲自体验农事的乐趣,学习农业生产的知识。据了解,礼泉县沃野青青公社是一家由返乡青年大学生组建的以种养殖相结合,从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生态农场。园内除了开展自然教...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创业故事:在湖南常德有个90后姑娘,叫罗琴。大学毕业后立志成为媒体达人,因此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一步步朝着梦想努力!在2014年,父亲突然病重终止了她追求梦想的脚步,只好回到老家接手父亲的香菇事业。然而,接手还不到一年,香菇的市场价格骤降,她家和附近村民的香菇都遭遇滞销。24岁的罗琴一年损失了60万...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姓名:赵丽梅居住小镇:平谷区峪口镇工作内容:2014年辞去北京市里的稳定工作,带着全家回到了老公的家乡平谷区峪口镇创业,开启了自己的甜蜜事业路。蜂蜜丰收的时节里,赵丽梅展示刚做好的蜂蜜。39岁的赵丽梅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城区上班,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平谷区养蜂协会前任会长聊起养蜂的故事。斟酌...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苌庄镇桑庄村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只见平整宽大的厂院里整齐地堆放着一垛垛白色木条。加工厂里,员工们把晒干的木条装进铁筐,用叉车推进车间,经过刷胶机刷胶,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通过热压机加热、加压、成型,一块块长2.48米、宽1.25米的半成品生态板芯、细木工板便被运往库房。该公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