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小小猕猴桃,变身致富“金果果”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0

“能够将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带动乡亲们致富,减少留守家庭,为社会作一点贡献,我觉得自己的创业之路很有成就感。”创办果园八年来,虽然伴随着苦与累,但林榕树生夫妻俩却从来没有后悔。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时下,位于韶关南雄市乌迳镇孔塘村的丰香果园,猕猴桃迎来了丰收年。这让返乡创业的林榕树生和谭晚姣夫妻俩实现了他们心目中的“田园”创业梦。

近日,笔者走进丰香果园,连片的棚架下一串串猕猴桃簇拥在藤蔓上,褐色的茸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散发着阵阵清香,600亩猕猴桃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现场,果农们正忙着过秤、装载,把一筐筐猕猴桃打包调运,准备送往珠三角销售。

返乡创业,喜结“良缘”猕猴桃

返乡创业之前,林榕树生夫妻俩一直在东莞创业。长期在外漂泊的日子,让他们更加惦记家乡的发展。虽然在外创业能挣不少钱,可是夫妻俩对土地和故乡有着别样的情感,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一直是他们的梦想。

谈起为何选择返乡创业,林榕树生说道:“我的父母当了一辈子农民,种水稻种蔬菜,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家乡的土地条件挺好的,不好好发展可惜了,我们希望把土地合理利用起来。”正是这种变化让林榕树生看到了机遇,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念头。2014年,他毅然决然携妻子一起追随梦想,返乡创业。不同于当下大多数创业者,夫妻俩选择回老家投身农业。“我更希望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林榕树生说,“我会种地,我觉得这个方向挺适合我。”

回到家乡创业的林榕树生,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下定决心后,夫妻俩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在孔塘村的绿水青山里创办了果园,种植了600亩猕猴桃。

种植猕猴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抹芽、疏花、授粉、疏果、修剪、绑枝、清园,每道工序都非常重要。为了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夫妻俩四处奔波,先后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学习。种植过程中遇到难题,他们就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通过不断摸索,夫妻俩成功掌握了猕猴桃的种植技术。

从2017年起,猕猴桃开始少量挂果,随后挂果量年年成倍递增,估算今年可收获猕猴桃五六十万斤。“原来父辈主要是等人上门收购,常常被压价,我现在要打破这种方式,自己打开销路。”为了让猕猴桃卖上好价钱,林榕树生摒弃了父辈守旧的销售方式,多次前往珠三角寻找销路。

“我们不担心销售,我们的猕猴桃能比北方早一个月上市。”当下,丰香果园的猕猴桃不仅能卖出好价格,还根本不愁卖:“我这边的猕猴桃全部卖完了,北方的才上市,别说全国,仅仅提供给珠三角客户,销量都节节攀升。” 林榕树生高兴地说。

饮水思源,带领乡亲同致富

经过多年的努力,夫妻俩克服技术、经费、运输等多道难关,培育出了风味独特、口感极佳并适宜当地气候的猕猴桃品种。

“现在南雄的政策很好,之前的‘一村一品’项目就对我们果园进行了帮扶。在我们整个果园装了滴灌设施,像现在这么高的温度,就会开启自动灌溉,省心又省力。”

在丰香果园门前,笔者看到一条长长的水泥路,谭晚姣介绍,原来进入果园的道路是泥巴路,是他们夫妻俩用钩机钩出来的泥巴路。为了更好地服务种植户,近些年镇政府帮助他们修了水泥路,还完善了周边的基础设施。“现在,电商大车可以直接开到果园里面,”谭晚姣笑称,“这是当地政府为我们修好的一条‘致富路’。”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大伙儿一块致富才叫富。”产业初见成效,如何带动乡亲们真正脱贫致富,是林榕树生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从前的孔塘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以耕种和外出打工为主,村庄发展面貌、村民发展观念落后。现在,有7名农户常年在果园里务工,他们平时只需要对果园进行日常管理。每年只要一到剪枝、授粉、采摘高峰期,来此务工的农户就有二三十人。

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村民赖发州和赖华高两人,2016年也在丰香果园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平日里,他俩主要负责照看果园,繁忙季节他俩还要参与采果、包装、装车等事务。如今,整个果园里挂满了赖发州、赖华高等农户追求喜获丰收、美好生活、圆梦小康的美好笑容。

“过去务农收入少而且不稳定,现在在果园做事,一个月收入能达到2500元,真的很开心。”丰香果园员工赖发州笑着说:“在这里还能一边务工,一边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以后回家自己还能种植,一举多得。”

“我希望猕猴桃能够成为我们村致富发展的‘金果’,让猕猴桃种植在孔塘村形成产业规模。”致富不能忘乡亲,林榕树生说,他希望通过猕猴桃种植,带动更多乡亲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做强产业,夫妻创业有“钱”途

“怎样做好猕猴桃产业链?怎样解决行业的痛点?”多年来,夫妻俩一直在思考。果园丰收的背后,凝聚着林榕树生和谭晚姣的艰辛付出。

自返乡创办果园以来,夫妻俩常年在东莞和南雄两地奔波,这几年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一边要打理东莞公司的事务,另一边又要照顾家乡果园的经营。功夫不负有心人,8年来的辛勤耕耘,如今,夫妻俩在家乡的山岭上实现了当初的创业梦。

“回到农村创业,是我们夫妻俩一直以来的梦想。前几年一直投入没有任何收入,每年都有放弃的想法,但是后来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林榕树生觉得自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喜欢挑战,喜欢面对未知。“现在看到我们培育出的果树产量那么高,我们感觉付出还是值得的,前景一片大好。”

除了日常的开会、洽谈业务以外,林榕树生每天都喜欢待在果园里,一大早起床骑着自行车在果园里转一圈,一天天看着猕猴桃长新叶、开花、结果……不出差的日子,夫妻俩就穿着工作服,在田间劳作,他们热爱着自己的事业,累并快乐着。

果园里,夫妻俩憧憬着,再过两年,丰香果园的猕猴桃将全面进入盛产期,产量还将成倍递增。那时的果园,丰收的景象会更为壮观,他们夫妻俩追求的田园梦将演绎得更加精彩,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梦想更将多姿多彩。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55.html

“小小猕猴桃,变身致富“金果果”” 的相关文章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创业故事: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公厕、小区保安……马上大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亮,兼职经历十分丰富。在他看来,“男孩子提前吃吃苦,多闯荡、多磨砺,挺好的”。而最让他幸福的工作是“养鹦鹉”——从2010年开始,他随叔叔开始接触鹦鹉,已经有12年。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忙到晚上11点,喂鸟、...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湖北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把猕猴桃变成黄金果

黄祖伍是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外地打工多年,想发家致富,更想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2012年时,他在四川省兴安县看到大规模种植的猕猴桃,当时就有了回家乡创业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想法。于是,他就在网上查阅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行情、市场价格。通过初步分析,他觉得在竹山县发展猕猴桃是可行的。201...

湖南汉子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4套别墅换回13000亩油茶

湖南汉子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4套别墅换回13000亩油茶

“粒粒黄金果,滴滴致富油”。眼下油茶果采摘已接近尾声,在洞口县千亩油茶产业基地,仍有不少村民穿梭在成片的茶林间,有条不紊地忙着采摘、打包、装运,动作迅速而熟练,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在洞口县,小小油茶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而这其中少不了杨柱石的贡献。农村伢子能吃苦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说起杨柱...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眼下,正值儿菜的丰收季,位于梅桥镇500亩儿菜也陆续迎来了采摘期。11月21日,记者来到蚌埠绿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儿菜种植基地,地里长满了成熟待收的儿菜,几十名村民在地里熟练地割菜、除叶、搬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上个月,我们就开始了采收工作,现在每天发货量都在4万斤朝上,全部送...

湖北:武汉“80后”养兔年赚百万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湖北:武汉“80后”养兔年赚百万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虽年仅25岁,却在1年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百万财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兔子王”,他便是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邾琳村创业青年胡超,创业成功后,他一跃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房产白领回乡当农民法泗镇是武汉劳务输出大镇,在同伴们都奔向大都市“淘金”的时候,“80后”胡超却反其道行之,扎根农村,大搞殖养业,凭着一身...

90后女孩侯茜然:深山养殖蜜蜂,带富一方百姓

90后女孩侯茜然:深山养殖蜜蜂,带富一方百姓

侯茜然,女,1996年6月出生于黄平县上塘镇永爱村,中共党员,现任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位看似普通的农村女孩,正带领着当地父老乡亲在建设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高歌奋进,这个年青美貌的姑娘,凭借自己良好的素质和惊人的胆识,搏击风云,以她不平凡的人生奋斗轨迹充分展示了新一代农村青年党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