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夫妻回乡创业 种百亩水果带村民一起致富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2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街道新寨村欣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沃柑。一筐筐黄灿灿的沃柑从果园里出来,不一会儿就堆满路两旁。过秤、上车,一派繁忙,这也是欣喜种植基地的最后采摘的一批沃柑。

“果园老板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过了。”果园里,时不时传来大家的说笑声。

2019年,23岁的杨天龙在父母的帮助和支持下,和妻子从六库街道白水河村来到新寨村梅子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老百姓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特色水果。

“目前,果园里主要种着沃柑、手撕橙、桑树、石榴等,现在沃柑初挂果总产量在三万斤左右,第一批已经销售了两万多斤,还剩一万多斤。”基地负责人杨天龙介绍。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杨天龙,不想一辈子靠种地维持生活。初中刚毕业,他离开家乡到六库打工。因为打的是零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

2018年,政府大力宣传外出务工相关政策,杨天龙和妻子跟随多年在外务工的亲戚,来到扬州的牙刷厂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

“当时工资收入也比较可观,我媳妇一个月就有五六千元。”收入虽然可观,但考虑到在外发展也不是长久之计,夫妻俩决定回乡创业,因为需要照顾家庭。

“回乡创业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乡种植特色水果,因为六库水果市场卖的水果几乎都是从外地拉来,价格也很高,本地的水果很少。”

好风凭借力,助君成梦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发达城市增长了见识的杨天龙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自己富了不算富,老百姓富了才算富。”这个理念一直在杨天龙的脑海中盘旋。2019年,怀揣着青春的理想,杨天龙返乡创业,在父母的支持下,先后投资130多万元,成立了泸水市欣喜种植有限公司,他的目标是打造以沃柑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带动家乡群众一起致富。

“土地租给老板,可以得到租金。我们还可以在基地里打工,每天120元,工作也不辛苦,很划算。”60多岁的新寨村把吗喇村民胡月香和李慧英是基地老员工,她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果园里的果树需要锄草、施肥、修枝打叉,我经常请附近的村民来帮忙,这样他们也可以就近就地务工,增加收入。”杨天龙说,让老百姓来果园务工,一是看产业,二是增强创业本领,提高他们勤劳致富的意识。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目前,欣喜水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杨天龙说,下一步准备做大做强庄园经济,结合生态旅游,开展一些研学活动。“比如说,把几棵树承包给某一个人负责管理,果实成熟的时候让市民有一个游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每当问起杨天龙,在创业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挫折、困难?他总是微笑着说:“成功的路上‘挫折’两个字从来不缺席,但我从没想过放弃,我坚信,每一次遇到挫折之后,成功将会离我越来越近……”接下来,基地将重点打造地方特色水果产业、区域农产品旅游集散中心,销售当地农产品,打造特色水果知名品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26.html

“夫妻回乡创业 种百亩水果带村民一起致富” 的相关文章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结缘VR行业 创业梦起于创客大街出生于1993年的毕凯斌,虽然故乡威海也是海滨城市,但在青岛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更想留在青岛闯出一片天地。...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政镇三条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银龙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用满腔热忱、无悔行动实现自己的“莓”好梦想,走上致富路。眼下正值冬草莓即将成熟的季节,在新政镇三条沟村无土草莓示范园,绿油油的草莓植株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颗颗红艳饱满的果实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来采摘。“一直听朋...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李金良:引领农村电商创新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李金良:引领农村电商创新发展

人物简介:李金良,1988年生,南安北部电商创业园负责人,获得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称号。李金良在农产品基地直播现场李金良在农产品基地直播现场创业的重要一步,南安青年李金良走上引领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他抓住时代脉搏,精心布局电商孵化,为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即使有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收成还是挺不错的,早稻粮款100多万元。”10月中旬,琅琊镇上盛村的种粮大户张俊礼站在成片的农田里,感受着风吹稻浪,十里飘香。从部队退伍后,张俊礼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城市奔波,并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琅琊镇上盛村,看着眼前...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女,48岁,南京大学博士、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现任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三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从蚯蚓身上看到商机的人并不多。法月萍就是其中一个,发现商机的她放弃了博士毕业后,放弃年薪二百...

寿光: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

寿光: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

千余亩的蔬菜园区,什么时候最适宜播下种苗?大棚何时需要浇水、施肥和除草……这在以前,菜农都是按照经验、跟着感觉走。但在如今的寿光,菜农依靠一部手机、一个平台,即可进行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操控。近年来,寿光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以“智慧化”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为农业赋予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