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9

“我们这种水培的小白菜,成熟快,一年能收十几茬,并且不依靠土壤肥力,并且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绿色健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连日来,在武城县老城镇的盛茂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小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种植架上茁壮成长,菜农们正穿梭在种植架里进行采收,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水培蔬菜悄悄“爬上”了武城市民的餐桌,这种新颖的种植方式,也使李秀双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据了解,李秀双大学毕业后曾到上海创业,经过几年的打拼和不断学习,于2019年创办了盛茂农业水培蔬菜公司。现如今,李秀双夫妇经营的水培蔬菜棚已经由以前的4个扩建到26个,一年产值达到在100万左右,同时带动了周边几个乡村的十来户村民就业。

“除了自己的努力,同时离不开咱武城县的政策扶持。县里知道我们做水培蔬菜,符合无公害产品的条件之后,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立刻帮我们申请了‘三品一标’认证,我们的当时种的三个品类,每个都有3000元的补助资金。”回想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李秀双感慨颇多,“现在我们还打算扩大规模,但是资金还是不太够。村里知道后,就帮我们申请了100万的扶贫资金用来购买水培管这些硬件设施,真的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下一步我想把水培蔬菜打造出品牌,走观光采摘、电商销售、私家菜园等多元化经营,让水培蔬菜发展成老城镇的特色,同时带动更多乡亲们都富起来!”

李秀双的农业水培蔬菜公司不光让自家走上致富路,还为像她一样想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树立了标杆,现如今,在武城县一批批心怀乡愁和创业热忱的“新农人”正不断涌现。根据近两年县农业农村局“新农人培训”的参加人数,其中近200名是中专及以上学历的返乡创业青年,涉及粮食种植、果蔬、养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在武城县武城镇吕庄村的大棚内,蓝精灵、黄金绍羞、紫羊绒等品种多样的多肉植物长势旺盛,宜蓁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建超正忙着种植、移栽。现如今,他的宜蓁园艺有限公司现成为鲁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多肉植物繁育基地,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可就在不久之前,他还在因流转资金短缺而犯难,武城农担办事处了解到吕建超的困难后,为他推荐了“鲁担惠农贷”,在吕建超家庭成员提供保证反担保后,一周内就实现放款。“公司计划还在扩建中,有了鲁担惠农贷,我也不用再为资金发愁了。后期打算多吸纳些贫困户,通过让他们入股、打工等方式,帮乡亲们脱贫致富。”吕建超说。

近年来,武城县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不断引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助农惠农企业,为其提供施展技能的空间,使这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用知识和技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提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就不得不提众祥粮食商行的耿兆江。2014年,耿兆江放弃经商投身“农门”,在先后开展粮食种植、农机服务项目后,头脑灵活的他看到各大商超的“消费者会员制”之后,灵机一动,“商超可以搞会员,那么农户可不可以发展成会员呢?”带着这个想法,耿兆江开始发展农户会员,为会员农户提供粮食收储、烘干服务。赋予粮食金融属性,让农户像“存钱”一样将粮食存到“粮食商行”。这一新的粮食收储制度,实现粮食从“种植-管服-烘干-储存-加工”一条龙服务模式。

近两年,耿兆江更是抓住武城县“吨半粮”建设以及建设全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机遇,推出“农商银”融资模式、“粮食商行+保险+期货+基差收购”的兜底粮食价格保障收益模式,将粮食商行建设成链接农户与银行的金融纽带,趟出了一条粮食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路子。

在这一位位返武创业的“新农人”背后,离不开的武城的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最急切的任务就是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武城县因地制宜给返武企业创造优渥的培育土壤,通过出台人才扶持政策、发放扶持资金、推出惠农金融产品等方式,为他们创造更加优良的创业环境,让他们大胆迈开步子,向着新方向、新目标探索前行,为带动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无论是发展水培蔬菜的李秀双、宜蓁园艺的吕建超还是粮食商行的耿兆江,他们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不仅为武城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前沿的现代化信息,还实现了带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了‘新农人’引领奔小康的示范样板。”武城县副县长魏凯章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28.html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的相关文章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10月22日上午,付红星带领村民开着新型红薯收获机挖地里的最后一批红薯,他们要赶在霜降前后把这批红薯放进地窖里储藏起来,然后通过互联网批发销售,不久这批红薯就会出现在各地的菜场。“这是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种植成功!”22日上午,付红星发来一组挖薯机挖红薯的视频。松...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榛子乡育林村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将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社员重点种植有机包菜。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邹磊 摄)包菜又叫甘蓝,口感清脆,味道甘甜,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喜爱的家常菜,市场需求量大。在种植上,包菜适...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南京江宁:“新农人”王金美返乡创业 闯出致富路

南京江宁:“新农人”王金美返乡创业 闯出致富路

创业故事,“让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这里是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社区河庄村的金美生态园,农场主王金美返乡创业发展农业,带领周边农户走出一条向兴向荣的振兴之路。一、返乡创业 探索农业发展1993年,21岁的王金美离开家乡湖熟钱家来到南京市区打工并安家落户。1999年,王金美结束打工生涯开始人生第一...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冬至将至,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石庙村家庭农场主陈正东在快手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分享他今天的养殖心得,做好300多只羊的越冬准备,希望与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陈正东今年45岁,参加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位新农人,随手拍短视频记录羊群等乡村场景,一展歌喉,已成为他的...

返乡大学生做电商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返乡大学生做电商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太好吃了,做出来就是老家的味道。”9月11日,何九江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便收到一条新订单好评。看着产品销量一点点增加,好评越来越多,何九江的脸上露出欣慰笑容。农家自制手工魔芋、柴火烟熏豆干、老坛腌制萝卜泡菜……这些都是何九江网店中的产品。5年前,他从浙江回到家乡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创业,和伙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