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创业姐妹花:让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2023-01-18创业故事29

重庆八马茶业龙头寺店内,牟丹和王艳端坐在茶台前,与顾客有说有笑,一同品味老白茶的清甜。

姐妹俩都是重庆人,行事风风火火,从事茶行业十余载,让她们多了几分温润与从容。小小的茶叶托起了两个90后姑娘的创业梦,如今,她们在重庆管理着4家茶店、20余人的团队。

从茶艺师到创业者,金色茶汤的浮光掠影里,也有她们苦后回甘的人生倒影。

▲牟丹(左)和王艳(右)在八马茶业龙头寺店内受访

相知——从好搭档到好姐妹

2008年,牟丹成为万州一家品牌茶店的茶艺师。两年后,王艳也来到这家茶店工作。

彼时,品牌茶店有更好的环境和服务,但消费更高,算是“小众享受”。

品牌茶市场尚不成熟,二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结束工作后,牟丹与王艳常会留在门店练习茶叶冲泡;40度的夏天,两个姑娘也坚持整齐穿着工作服上门送货。

“越来越多客户冲着我们品牌来,认准我们买茶!”客户的认可让她们坚信,品牌化才是中国茶的未来。

不久,二人先后晋升为店长。她们意识到,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激发团队的力量。二人根据特长和性格确定了分工,把茶店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们都愿意迎难而上,遇到问题就一起想办法。在一起更有底气,也更有实力。”

从事茶行业数年,两人在能力、思维等方面有很大提升,因此萌发出创业的想法,随后,相继辞职。

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

90后创业姐妹花:让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转型——从茶艺师到创业者

初次创业,牟丹和王艳经营起一家火锅店。但因经验不足,火锅店很快关门歇业。

她俩意识到,想做出一番事业,需要从自己擅长、有前景的领域入手。于是,二人把目光投向茶行业。她们坚信,重庆人爱喝茶,市场足够大,大家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会有更多人选择品牌茶。

经过一番考察,牟丹和王艳决定加盟八马茶业——不仅产品过硬、品牌号召力强,八马更能提供店铺选址、团队建设等专业支持,值得信赖。

2018年,牟丹与王艳的首家门店在万州开业。凭借着选址、服务等优势,该店迅速赢得当地消费者认可。

业绩稳步增长,二人准备继续扩张,可就在这时,疫情袭来。面对不确定性,是保持发展定力,还是跟随大流放慢脚步?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决定保持节奏。”回想起当初的决定,牟丹的语气坚定而自信,“即便决策出现偏差,艳姐也会帮我兜住底。”

除了王艳的支持,牟丹的底气还来自八马的协助。疫情加快了店铺流转,不少位置优越的门店空了出来,二人在八马的指导下迅速开展选址工作。

2020年4月,她俩在重庆北站附近盘下一家100余平米的店面,便是八马茶业龙头寺店。现在,该店已是团队最重要的业绩来源之一。

展望——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茶行业是朝阳行业,我们的选择没错。”作为创业者,牟丹与王艳抓住了时代机遇,也找到了合适的创业品牌,“八马提供了很多专业支持,让我们压力小了很多。”

对于今天的成绩,牟丹和王艳对团队充满感激,愿意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大平台。

龙头寺店的店长张秋露,便是在她们引导下成长起来的。起初,张秋露与客户交流时很羞涩,在牟丹与王艳的指点下,她迅速成长,现已成为店长合伙人。

团队的力量也为牟丹和王艳创造出更大发展空间——二人成为茶行业的佼佼者,为饮茶风尚、行业发展带来不少变化。

喝大碗茶本是重庆人的传统,在她们的推动下,更多人接受了工夫茶的冲泡方式。在她们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找到适合自己体质、口味的茶类。

此前,万州不少茶店装潢古朴厚重。牟丹和王艳采用简约的装潢风格,对服务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二人注意到,当地不少新近开业的茶店,也采用了类似模式。

“更舒适的环境、更透明的价格,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牟丹和王艳表示,希望未来在重庆开出更多茶店,服务更多茶友,让大家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原文转自:上游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74.html

“90后创业姐妹花:让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的相关文章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走进艺福堂,你会发现,这是一家处处彰显茶文化细节的企业。办公室里,茶香氤氲;办公桌上的绿植,是用艺福堂生态茶叶罐栽培的;茶水间里没有咖啡,放着几十种茶叶;员工的花名都与茶叶、中药材相关,大家因茶相聚,在这里写下了人生的新篇章。除了共同的爱好,这群年轻人还有着共同的愿景:实实在在做好茶,打造百年艺福堂...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这1800多只鹅,超过出栏时间已经有一个多月,要是还卖不出去,我实在没有办法维持了。”29岁的彭勇着急地说。10月28日,在湘潭市雨湖区先锋街道桐梓村的鹅场内,彭勇讲起了他半路出家当“鹅爸爸”的艰难创业路。“85后”小伙办鹅场艰辛创业为了养家,彭勇曾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馆,但仅能解决一家三口最基本...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莎莎姐,来一束‘清风明月’!”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坐落在浙江财经大学生活区桃李苑的“方得日常花艺”共卖出了300多束节日限定花束,200多份伴手花礼,日均营业额超4万。这家花店的店主是叶莎莎——浙江财经大学摄影系一名大三的学生,而“清风明月”“光辉岁月”“书香满门”都是她为节日推出的新品。...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95后小伙回老家创业 追梦5年终成”鹦鹉大王”

苗伟男是一名95后,2017年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回到宿迁老家创办了鹦鹉驯养繁殖场。如今,苗伟男靠养鹦鹉年销售额破千万元,还带动当地养殖户走上致富路。大二创业,是校园有名的"苗老板"宿迁市湖滨新区金翎羽鹦鹉驯养繁殖场负责人苗伟男向记者介绍起两只“爱宠”:这个是玄凤鹦鹉,它主要产自于澳大利亚,...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乡“种地”,发展有机桃种植和景观苗木培育,即墨区金口镇“新农人”王晨旭当一干就是10年。2021年,王晨旭身份完成转变,从一名“种地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奔波于学校和农场之间,他希望,学成之后回到农场,做现代化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带领更多“新农人”扎根农村。大学毕...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惠阳知名的大学生创业兄弟曾广浩、曾广深,在成功打造惠阳首个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后,又涉足了新领域——这回是惠阳冷门养殖行业,石金钱龟、草龟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养龟菜鸟到如今能够帮龟治病,曾氏兄弟的养龟场成为当地最大规模养龟场,养龟7000多只,是惠阳重要龟种、龟苗集散地。曾氏兄弟与陈勇明打理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