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443

余雪梅,31岁,琼中湾岭镇新坡村委会香岭村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一个农村妇女有如此大的魅力?

年轻时她曾出外打工,最后又回到老家自主创业,并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琼中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进入正轨,产值已达数百万元,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余雪梅成为新坡村当之无愧的致富带头人。

一、因地制宜找准项目

余雪梅是广西人,2010年嫁到琼中湾岭镇新坡村委会香岭村,婚后在省外打工做销售,小孩老人都在琼中,考虑到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两位老人没法接送小孩,余雪梅和爱人慎重考虑后决定:回到琼中创业。

在创业前,余雪梅夫妻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素有“无鹅不成宴”的习俗,鹅肉已成为普通大众的餐桌美食,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于是,她决定发展养鹅产业。

2013年年初,她引进600多只肉鹅,精心饲养,到当年年底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出售,产值近9万元,获纯利4万多元。2015年9月她又成立养鹅合作社,带动5户农户入社,现在年均出栏量2万只以上。

引进600多只肉鹅,精心饲养

二、敢闯敢干扩大规模

养鹅致富的第一桶金坚定了余雪梅的信心,也让她认定养鹅产业是个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余雪梅的养鹅产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有关部门先后扶持余雪梅盖了500平方米的鹅舍。有了之前积累的一些基础和技术,具有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市场,2015年,余雪梅成立新坡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发展养鹅产业,集养殖、销售为一体。2016年,全年养殖规模2.5万只,产值200万元,带动周边30户农户发展养鹅产业。 ???

三、致富思源助力扶贫

养殖业创业故事,“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余雪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新坡村有不少贫困户,余雪梅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想通过合作社带动新坡村的贫困户发展养鹅产业。但少数贫困户对未来的信心不足,对余雪梅的养鹅产业并不太看好。为此,余雪梅对他们开展了心理疏导,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养鹅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

为了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余雪梅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抱团发展养鹅产业:贫困户以扶持种苗入社,利润按照贫困户、合作社、村集体,6:3:1的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需要劳力时优先安排贫困户进合作社工作,可边工作边学习,工资按天或月方式结算,不影响扶贫资金产生的利润分成。

2016年底,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动工新建1500平方米的基地,预计新基地本月投入使用,计划年出栏鹅将达到6万只,销售额650万元。今年年底将建成孵化、养殖、销售一条龙模式,可带动周边村庄50户贫困户发展。2018年建立自已的品牌,全力以赴把养鹅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发家致富。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07.html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的相关文章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长得像毛毛虫一样的水果,你们见过吗?走,今天带大家到计家沟村见识见识!”“潘家岩的樱桃红了,快来一起摘樱桃吧!”“从沧浪海旅游港乘船,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百喜岛,家门口也可以看海啦!”五一小长假以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因为刷到这些短视频,纷纷慕名来到丹江口市的美丽乡村和特色景区游玩打卡、摘果赏景,与家人一...

农村前景好的几条创业之路,可以灵验勤劳能致富

农村前景好的几条创业之路,可以灵验勤劳能致富

这几年,农村的变化非常大,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带动了很多空白行业,不少农区都在发展地方经济,农民职业的环境越来越好。2022年,就有以下这些看好的致富门路,有了机会,人勤快一点,创业也并不再难了。一,短视频、直播培训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如今流行短视频、直播,很多人通过自媒体获取了一桶金。特别...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创业故事:六月,熏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土家腊味生产厂房,如海市蜃楼般迷迷蒙蒙。在厂房里,工人们忙着腌制、熏制腊肉、腊肠、腊火腿,柴火噼里啪啦,肉制品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要赶紧把这批腊肉炕好,节日前后下订单的客户比较多。”刚从贵阳回来的龙久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金秋时节,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1988年出生的耿付建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辣椒苗已长到一尺来高。“12月中旬就能采摘销售了。去年我种辣椒赚了40多万元。”耿付建自豪地说。作为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耿付建此前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当工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2010年,他辞...

天津85后整理收纳师:辞职创业赚到可观的收入,更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天津85后整理收纳师:辞职创业赚到可观的收入,更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开始越来越追求空间宜居、环境更加和谐有序,由此一个全新的职业──整理师应运而生。2021年,国家人社部在家政服务员职业下,更是增设了“整理收纳师”工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整理师行业。36岁的高婷就是其中一员。今年5月,高婷辞去了知名家居用品公司研发经...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他叫李辉,今年27岁,2008年8月参加我市大学生村官招录考试,录取后被分配到陈集镇陈双楼村任大学生村官。李辉任职的陈双楼村,人多地少。虽说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但都是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种植分散,形不成规模。种植的方法、品种、技术及经销理念比较老。李辉通过调研了解这一实际情况,他认为既然种植蔬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