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文沛荣:从逃港少年到企业集团总裁

3周前 (06-14)创业故事18

在香港的五大姓氏中,除廖氏是元末迁入外,邓、文、侯、彭四姓都是宋代迁入的。其中,文氏家族是700多年前从深圳松岗移居过去的。现在,这支文天瑞的后裔人脉旺盛,有五六万人之众。作为第26代传人,文沛荣目前虽然身兼粤港文氏宗亲会会长之职,但他却笑称,在香港的文氏后裔中,自己是个货真价实的“后来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给文沛荣最强烈的记忆就是“饥饿”。正是长身体的年龄,粮食不够吃,只能以番薯裹腹。为了能吃饱饭,1979年,正在松岗中学读书的他瞒着父母,跟几个小伙伴一合计,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在岗厦附近涉过鱼塘,到了对岸。那一年,他才16岁。

到香港后,他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新界一位亲戚开的批发行。当时批发行的主营货品之一是“蛇皮袋”。

1980年前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当年许多跟他一样“逃港”的人渐渐打消了顾虑,跨过罗湖桥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探亲。返乡前,他们给尚处于“短缺经济”时代的内地亲人们购买了大量的衣服、食品等日用品。用什么装这些东西呢?批发行里的“蛇皮袋”便成了“抢手货”。文沛荣说,批发行每天10来万港元的营业额中,有一半是销售蛇皮袋的收入。这位亲戚更是待他不薄,每年会给他五六十万港元以示奖励。由此,文沛荣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乡情观念很重的文沛荣想到了回家乡投资。1992年,他投资近200万元,在松岗开办了一家3000平方米的酒楼。1997年香港回归后,随着深港两地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他的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期。2001年前后,两家四星级酒店——宝利来大酒店[9.88 -2.95%]和中阁城大酒店开业。

6年后,投资6亿元的福永首家五星级酒店“宝利来国际大酒店”也投入使用。现在,其麾下的宝利来集团已涉足酒店、地产、贸易等多个领域。

在深圳投资创业的同时,担任粤港文氏宗亲会会长之职的文沛荣每年组织宗亲们前往江西吉安、广东深圳等地方祭祖扫墓,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弘扬文氏家族正气文化。2005年,宗亲会捐款500万元,在松岗修建起文天祥纪念馆。

同时,他还积极为香港与内地的民间交流奔走,为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为弘扬正气,他以个人名义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50万元。

2006年夏天,他捐款13万元帮助龙川县紫市镇民乐西村修复了被洪水冲毁的桥梁。2007年初,宝安区慈善会成立,他个人捐款118万元。

在文天祥诞辰770周年之际,他又为江西吉安文天祥陵园捐款260万元,同时又向高州市一乡村捐款10万元,帮助其修缮校舍;他与另外两位企业家一起出资45万元,在松岗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并为松岗中学捐赠了一座图书馆;逢年过节,他都会到敬老院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一个大红包;在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他再次慷慨解囊捐出117万多元……

文沛荣先生为社会和乡亲所做的一切不胜枚举,这一切就像架起了一座桥梁,联通着广大乡亲和侨胞的一片深情。

现在,文沛荣先生不仅是香港文氏宗亲会新界正气堂执行会长、粤港文氏宗亲委员会主席、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主席、香港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协会联席会长,宝利来集团总裁,同时还担任深圳市政协委员、宝安区侨联副主席等职,被人们尊称为“爱国、爱港、爱乡”的港胞。他的企业同时也在发展壮大,2007年跻身宝安区“民营百强企业”之列。

提供:文晓明

编辑:文  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7540.html

“文沛荣:从逃港少年到企业集团总裁”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

枣树下的美丽约定:茶陵三个奶奶承包百亩荒地创业

枣树下的美丽约定:茶陵三个奶奶承包百亩荒地创业

五年前,年近6旬的周小姣、罗秋兰和谭八香决定做一件“大事”——承包村里的65亩荒地种枣树。但她们不得不面对许多质疑。周小姣的丈夫对她说,这件事又耗时又费力,还不一定赚得到钱,何苦呢?邻里也同样不看好。“他们认为我们这个年纪应该去享受天伦之乐。”57岁的周小姣说,“我只是想证明,即使在我们这个年龄,人...

江苏高淳:一群90后年轻人的养蟹创业史

江苏高淳:一群90后年轻人的养蟹创业史

9月15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沛桥村,陈芸站在自家的蟹塘边,看着父亲陈建禄横舟水上、将第一袋蟹笼慢慢拉起,塘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只只举着毛绒蟹钳的肥美大闸蟹离开生活了8个月的鱼塘。秋风徐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固城湖大闸蟹上市时间。2019年,因父亲养蟹连年亏损,陈芸决定返乡创业,希望通过电商把源头好蟹卖...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今年35岁的王旭潭在上海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有两个家,一个是在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的老家,另一个是在城里的小家。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一家养猪场,后来养猪场被逐渐荒废。2021年初,王旭潭回到老家,看着只剩下“空壳”的养猪场,开始与家人谋划进行改造。一次在上海看展时,王旭潭突发奇想:干脆利用大空间...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青年创业故事:陕西人张旺是一名90后,在城里长大,但他的创业领域却与山区、农民、农产品有关。过去8年,他创业开启“小满良仓”项目,举办过600场次扶贫促销活动,帮助农户销售4000余万斤滞销农产品;邀请科研团队将纳米级生物酶制备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环节;他曾走进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农田,深知农产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