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100只吃虫子的土鸡让她狂赚7000元

2个月前 (06-14)创业故事92

核心提示:坐月子吃怕了饲料鸡,冯美兰成为养鸡专业“妇”。在阴冷的荒山坡养土鸡失败后,她转移阵地,继续“攻关”。她掌握了用EM益菌、蝇蛆养鸡的技术,终于成功了。现在她想注册商标,申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让虫子土鸡走出将乐。

塑料盆里一条条谷粒大的白色蝇蛆,在黑糊糊的麸皮壳里钻来钻去。

“咕,咕,咕——”一位妇女一身呼唤,顷刻间,芦苇丛里钻出几百只羽色鲜亮、身形矫健的土鸡,跑过来啄食蝇蛆。

养鸡的妇女名叫冯美兰,将乐县黄潭镇人。

这时,小冯的手机响了——将乐县城一酒家要订鸡。她微笑着回话:“实在不好意思,现在我的第一批鸡都卖光了。第二批要11月底才上市。具体价钱到时谈吧。”

关上手机,冯美兰笑了:“这些鸡吃蝇蛆、放养,口感好,营养丰富,不愁销呀。”

冯美兰今年33岁,头脑活络。她成为一个养鸡专业“妇”,就因为坐月子时吃怕了饲料鸡。

“要让坐月子的姐妹吃上天然土鸡”

小冯的丈夫谢光斌是黄潭镇的中学教师。小谢看上只有初中文化的冯美兰,在于“她呀,点子多,不甘寂寞,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

冯美兰初中毕业后,便到三明市区打工。很快,她便在市区经营起一家属于自己的碟片出租店。不过,后来生意日渐平淡。

2003年冬,结婚已有身孕的冯美兰挺着个大肚子,带着未了的创业心结回到黄潭老家。

将乐是客家县,当地有给产妇炖土鸡补身体的习俗。2004年5月,冯美兰喜得贵子。小谢跑遍几个村子才提回3只“土鸡”。吃到第二只鸡时,冯美兰只喝了几口汤,便皱起了眉头。原来是饲料肉鸡,女人坐月子胃口本来就不好,吃饲料鸡,就更觉得口感差。小谢感叹:“这年头,想买只土鸡都难啊!”

“有了!”冯美兰兴奋地叫了起来———饲养土鸡不就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么?

“我要上山专业养鸡,让坐月子的姐妹吃上口味纯正的土鸡!”冯美兰的想法一提出,家人都极力反对。冯美兰却铁了心:“土鸡肯定有好市场。再苦再累,我也该试试!”

2006年春节刚过,儿子才学会走路,冯美兰便急不可待准备养土鸡。

土鸡专业“妇”败下阴冷荒坡

养鸡需要面积宽敞、环境清幽的场地。冯美兰考察后,选定到离镇13公里远的里洲村。那里林木葱郁、水质良好,还有一片荒山坡,很适合养鸡。

说干就干。她花了6000多元积蓄,在荒山坡上,建了一爿砖瓦房。2006年夏,她带着呀呀学语的儿子,离开了镇上温暖的“小窝”,走进了荒山坡。

为了节省资金,冯美兰和丈夫自己劈茅草、建鸡舍。为了选购鸡种,冯美兰到最偏远的乡村精挑细选,两只、三只地拎回来,凑了上百只。随后,她筛了又选,将体形矫健、羽色单纯的67只纯正土鸡留下做种。

荒山坡远离村庄,每天冯美兰都得到一公里外的村庄挑水。平日里,丈夫不能上山,夜间母子俩常被偷袭土鸡的蛇、黄鼠狼吓得直冒冷汗。但倔强的冯美兰没有退缩。

调制谷糠菜叶,定时喂药、注射疫苗,冯美兰对养鸡的每个环节都很细心。4个月后,400多只孵出的小鸡羽翼渐丰,不料,鸡群放出大棚不久,就因感染大肠杆菌,接二连三地死去。不到一个月,便死去300多只。

小冯没有气馁。她一边四处寻药救治,一边继续集蛋孵育。可这窝鸡刚孵出,那群鸡又相继死去。不到一年,前后就死了近1600只土鸡苗,损失1万多元钱。

这时,冷言冷语传进了冯美兰的耳朵:“什么不好养,养了一群瘟鸡!”一直不支持她的亲人也数落她:“自找罪受!”

旁人的打击没有使冯美兰动摇。

“万事开头难嘛。咱慢慢摸索,哪怕前三年一分钱也不赚,第四年能赚钱,我们就成功啦!”丈夫小谢的鼓励让本就好强、不愿服输的冯美兰信心倍增。夫妻俩判断:鸡儿活不了,也许是里洲村空气太潮湿、阴冷,得换个环境试试。经有关专家认定,这确实是冯美兰败下荒山坡的一大原因。

今年春,冯美兰将家和养鸡场搬至离镇1公里多远的西湖村。此次,夫妇俩相中的是一片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山垅地。

鸡土人不能“土”

痛定思痛。冯美兰和丈夫得出结论:养不成活鸡,除了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技术问题。

冯美兰说,鸡土人不能“土”,要想发展自己的土鸡养殖业,光靠传统方法是不行的,得学习科学的养殖技术!

于是,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开始借来一叠叠家[FS:PAGE]禽养殖的书籍查阅,三天两头跑到镇里向兽医站人员请教。

听说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每天都会介绍农业致富信息,山垅里收看不到电视节目,冯美兰便请人到养鸡场安装电视接收器。一有空闲,她便锁定相关频道的农业、科技节目。与此同时,她还买来了大量的书籍,废寝忘食地“充电”起来。

她从书上了解到,EM益菌原露能抑制病菌,用在家禽养殖上可以增强其抗病力。她立即买来了几瓶。经过使用,土鸡死亡的数量果然减少了。

今年6月,中央七套《致富经》节目介绍“蝇蛆养鸡”技术,说蝇蛆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等,而且富含抗菌肽,蝇蛆和EM原露配合养鸡,可以大大增强鸡的抗病能力,提高土鸡的营养价值。冯美兰认真地看完节目后,像发现新大陆般喜出望外。她立即将节目中提供的地址记下,让丈夫利用节假日前往河南郑州学习。

半个月后,丈夫花500元钱,从河北邯郸带回了1箱可以孵出5万只苍蝇的蝇种。冯美兰开始按电视上传授的技术,借钱买来了红糖和奶粉,养起了苍蝇。

“光吃蝇蛆,鸡会得富贵病”

为养苍蝇,冯美兰受了不少委屈。

没有场地,她只好在镇上租房子,将苍蝇关在屋内蚊帐里培育。尽管她一再解释自己培育的是无菌苍蝇,邻居们仍怀疑常年和苍蝇接触的她会感染病菌,总是有意无意避着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她由5万只苍蝇培育出30万只,可以供500只土鸡食用。然而,她养的蝇蛆越多,群众的怨声就越多。

一天晚上突然下暴雨,刮大风,屋内蚊帐被风掀开,不少苍蝇飞进了隔壁村民家里。邻居们气势汹汹地冲到她家,威胁说若再不搬离就要去告她。冯美兰和丈夫只好连夜冒雨将苍蝇搬出,移到了西湖村一间废弃的烤烟房。这才解决了问题。

冯美兰的养鸡经验越来越老道。她每天用培育出的蝇蛆喂鸡两次,一次喂6公斤。“不能喂太多,也不能光让鸡吃蝇蛆,还得用谷糠、玉米粉、大蒜和EM益菌配合着喂。因为蝇蛆营养太丰富,鸡吃过多容易得‘富贵病’,母鸡吃太多蝇蛆,还会因为鸡蛋过大难产死亡呢。”冯美兰说。

EM益菌价格昂贵。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冯美兰开始尝试自行研制。她让丈夫上网查资料,自己打长途电话到河南郑州向专业人员请教。试配多次后,她成功了。

冯美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自己会配制了,可以大量使用,我不单把它加进鸡食里,稀释调成生化水让鸡喝,每周还在养鸡场喷洒一次,这样可以有效抑制病菌,防止鸡生病。”

新目标:让虫子土鸡成绿色食品

科学养殖果真见效。3个月过去,小冯的土鸡群从不足百只发展到了400余只,成年鸡只只矫健,没有一只鸡因患病死亡。人们争相前来抢购这种土鸡。她家的土鸡每公斤售价80至100元,鸡蛋每个1.5元,价位比别人高,仍然供不应求。第一批100多只土鸡未等集中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为她带来了7000多元的纯收入。第二批土鸡得下月底才上市,如今大都已被预订。

前几天,两位城里来的客人在她家鸡舍旁,看见一只只羽毛纯白、冠儿通红的土鸡,抢着要高价买几只,冯美兰解释说:“再贵也不能卖,都已经被订下了”,一位客人仍紧紧把鸡抱在怀里不肯放。

眼下,她急于努力完成的是,为自己饲养的土鸡注册商标,申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初尝甜头的冯美兰信心十足,“我要让土鸡上规模,养到2000只以上,把鸡卖到县外去,让外县的人也尝尝我的天然虫子土鸡!”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620.html

“100只吃虫子的土鸡让她狂赚7000元” 的相关文章

95后女孩创业成“收纳师”: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

95后女孩创业成“收纳师”: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

只喜欢买买买、囤囤囤,却没有收拾的习惯;房子储物空间不足,杂物凌乱堆积;搬家乔迁,物品杂乱得无从下手整理……在广阔的收纳需求背景下,一个小众职业——整理收纳师悄然兴起。据统计,2022年中国66.7%的家政服务消费者年龄在27岁至39岁之间,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年轻人有很多潮流单品,他...

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地里种“冰淇淋”销售受阻,急需您的帮助

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地里种“冰淇淋”销售受阻,急需您的帮助

创业故事,萝卜切开是紫色的?吃起来还是冰淇淋的口感?这种萝卜你见过吗?这就是这两年才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的网红萝卜——紫萝卜。一说起网红商品,都应该是不愁卖甚至供不应求才对。可是平顶山鲁山县的程佳佳今年种了200亩紫萝卜,这已经到了成熟期,却遇到了销售困难。一、4500元一斤的种子萝卜喜获丰收却成了发愁...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冬至将至,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石庙村家庭农场主陈正东在快手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分享他今天的养殖心得,做好300多只羊的越冬准备,希望与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陈正东今年45岁,参加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位新农人,随手拍短视频记录羊群等乡村场景,一展歌喉,已成为他的...

薛超:一个90后的“电商故事”

薛超:一个90后的“电商故事”

电商创业故事:随着淘宝等电商的飞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购市场有很大的创业机会。作为一名90后电商创业者,薛超用乐观的心态和创新的意识,寻找到了一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在接触电商之前,薛超一直做着南北干货的生意。2018年底,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萌生了在线上销售自己产品的...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残疾人创业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惊。”近日,成都市蒲江县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叶艳说道。让她震惊的,是她所在园区两位二十余岁的残疾青年,25岁的杨添财和29岁的吴云,3个月居然卖出4000万元农货。杨添财(左二)和吴云(左三)看望在家办公的残疾人员工陈光祥(左一)与周苗(左四)。7年自闭:十四岁少年的人生...

宁夏创业故事:盐碱地上种樱桃,两棚净赚10万元

宁夏创业故事:盐碱地上种樱桃,两棚净赚10万元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渐从“吃得上”变为“吃得鲜”,越来越注重水果的品质和口感,对鲜果的需求,自然也增加了。在西北地区,当地人以往只能买到外地运来的樱桃,而近些年,随着对鲜果需求的增长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不少蔬果打破了原先的种植地理界限,“南果北种”或“北果南移”不再是新鲜事。在宁夏,火龙果、无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