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453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

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

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过两年。“在汽车行业打工,一个月挣3000多元,眼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决定返乡创业。”刘长伟说,他回来后发挥所长,建大棚,种草莓,“刚开始缺经验,每次向村里的老把式请教,那是有问必答,甚至你没问到的也都告诉你。”

短短几年,刘长伟的大棚发展到了8栋8000平方米。“一年赚三四十万没问题。”刘长伟说,不愁卖,销路好。

“我要把根扎在这里,把我的经验传给更多的人。”刘长伟说。

从刘长伟的大棚中走来出,向远处看去,田野上是一片收获的景象,大型收割机正在欢畅奔跑,一垛垛金灿灿的玉米在蓝天下闪着金色光泽。

收获的田野

“600多公顷地,几台收割机一齐上,一周内就收完了。农机手都是本村的农民,单是做农机手这一样,一年能赚5万元以上。”合隆镇党委书记、原陈家店村党总支书记林青远说,这些年村里的日子不仅富起来,生活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很强。

多年来,陈家店村党委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创“党委+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现有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大合作社年创产值近40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近700人。2021年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村集体固定资产2.5亿元。陈家店村从十多年前的“贫困村、负债村”发展成为“小康村、富裕村”。

现在,村里有160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功能齐全。村委会设置便民餐厅,村民每日只需花费10元就可以吃三餐;村集体投资50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各项基本检查设备俱全。村里曾经的一个废弃脏水泡子,通过改造,成为碧波荡漾的湖面,围绕湖面建设起一个公园,成为村民们休闲健身好去处。

村里的公园

蓬勃发展的陈家店村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事业的舞台,同时,日渐完善的各项服务设施也让他们在村里生活得很有幸福感。

“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而且现在的农民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刘司洋回到了陈家店村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任职。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农民。”从2017年开始,陈家店村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刘司洋说,村里的培训(任务)分两块,一是培养大学生村官,目前已举办18期,每期一百人;二是和省里的农广校和农机校合作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来自全省各地,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人次以上。

刘司洋正在为村民们解释相关政策。孟海鹰 摄

“农民通过学习很有收获,科技种粮离不开知识助力。”刘司洋说,前两年,有多次台风过境,不少庄稼吹倒伏了,针对此种状况,当年冬闲时,举办培训班,进行针对性培训,农民们都说大有收获,抗灾能力增加。作为返乡工作的大学生,刘司洋人生目标更加坚定,同时在家乡的这份工作也让他找到了人生价值!

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实施“经济护航”计划,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规范化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组织化。同时,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实施乡村人才回引工程。

“县级要建立回村创业人才服务平台,乡镇要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各村要建立外出人才清单。”日前,在陈家店村召开了长春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现场会上提出: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要深入开展“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等项目,充分利用“兴农大讲堂”等培训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依托陈家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平台,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

“在我们村,有十多个大学生呢,我们深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舞台。”王晓红大学毕业后来到陈家店村,如今已有9年了。9年间,王晓红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村官”,现任村党委委员。每当有外村的同行来取经学习经验,她都深感自豪,陈家店村的美好今天和明天都有他们青春的印痕,奋斗的时光。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希望的田野蕴含无限生机活力。

文字:孟海鹰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8.html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的相关文章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创业故事: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他们现在统称为“掌柜的”,女主人叫石嫣,另一位叫程存旺,两位都是博士毕业,...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岁物遂,皆可观藏。我为品牌取名为‘椿物皆藏’,就是希望我们做出来的汉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被拿来收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说话的人叫执辞,“椿物皆藏”汉服创始人,今年二十出头的她在高二那年偶然观看了一场汉服社团成人礼活动,从此便被汉家华服深深吸引。大学毕业后,她和发小一拍即合,从外省一起来...

90后小伙立志做北京“红娘”天花板:坐拥4万会员20余单身群

90后小伙立志做北京“红娘”天花板:坐拥4万会员20余单身群

青春派面孔大超年龄:29岁身份:单身俱乐部运营人他的故事辞去公职经营起一家单身俱乐部每天婚恋VIP客户咨询预约量爆满,春节前半个月内已排满十场单身派对活动……作为一家单身俱乐部的运营人,大超用2年左右时间,成功当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红娘”。“总体咨询量比前一段时间成倍增加,但我一天最多接四个,平均每人...

“我要当老板”创业12年 小伙拼多多月销玉米10万单

“我要当老板”创业12年 小伙拼多多月销玉米10万单

11月的清晨,冬天的气息已抵达广西横州这个南国小城,褪去了潮湿和燥热。天微微亮,今年30岁的秦宗暖已经站在一道田埂上,他的面前是一个绿色海洋:一棵棵批绿衣、顶红穗的玉米,挺拔的矗立在田野上;顺手抓下一颗玉米,剥开绿皮,玉米棒饱满澄黄。伴随着摇曳的玉米杆,丰收的气息,迎面而来。在南方有些地方,玉米在方...

雒启荣:逐梦电商回乡创业的硕士研究生

雒启荣:逐梦电商回乡创业的硕士研究生

他是延边大学的畜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31岁,他毅然辞掉大都市高薪工作回乡发展电商,他就是一路追逐电商致富梦想的80后创业青年雒启荣。在甘肃陇西县通安驿镇新镇区临近定陇公路一侧,雒启荣经营的电商线下实体店——“兴通农副产品购销铺”就坐落在这里。一间约60平米的门店里,堆满了从当地收购来的地皮菜。两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