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养鸡大王”孙士岩:我爱农村,这里有我的根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青年一代创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到创业的热潮。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这里有艰辛的汗水,有收获的喜悦,有经验和启示,有坎坷和教训。即日起,央广网特别策划“青年创业者说”,通过讲述新时代下创业青年的机遇与挑战、困惑与憧憬、抉择与远方,反应创业大潮之下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我们也欢迎正在创业中的你,走进我们的故事。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把周边的生态农业产业做起来,为保护黑土地出点力气。”孙士岩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美丽乡村”梦。

35岁的孙士岩是小村里走出的大学生,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南下打拼,过着父辈们期望的都市生活。2012年,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却告别了广东的现代化企业,回到家乡吉林松原前郭县龙山村,开始了黑土地上的创业之路。“农民的孩子,根就在农村。一个人想做一件事,需要有圈子,农民的孩子圈子就在农村。”

一次创业:“学术派”养蘑菇

2012年,孙士岩投资了两个蘑菇大棚,为此,他专门去农业大学学习,被人笑称“学术派”养蘑菇。然而收成时,却和他预想的“一个大棚年入十万”相差甚远。因为一个细节,他首轮投资的15万大半交了学费。“养菌要用熟料,把菌包用加热蒸熟,这是非常初级的入门技术,老师没当重点讲,我也没细问,结果菌包没蒸好,只有挨着加热管的菌包蒸熟了,其他全没熟。”

孙士岩在摔打中摸索经验,经过一两年的摸索,成了养菌的一把好手,这下可以翻身赚钱了吗?没那么简单。“我的技术上来了,但粮食收成不好,农民没钱不买蘑菇吃了,我又没有门路卖到城里。”

2019年,孙士岩终于决心“断舍离”,因为经过几年对农业产业的观察,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二次创业:黑羽鸡里藏“金蛋”

“2018年,一个亲戚送了50个鸡蛋,其中有绿皮的,我上网一查,发现是黑羽乌骨鸡生的,营养价值很高。”经过一年的调查和学习,2019年,孙士岩从山东购进200只优质黑羽乌骨鸡雏,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营养丰富的富硒富锌鸡蛋。

为了保持鸡蛋的高品质,孙士岩只给鸡喂食玉米、麦麸、维生素预混料等优质私聊;为了保证蛋鸡不生病,他四处求问专家和兽医,挨只鸡打疫苗;担心没销路,他跑过妇产医院推销,积极参加电商活动。

3年来,孙士岩的黑羽乌骨鸡从200只发展到最多的时候2000只,鸡群一直保持健康的状态,富硒富锌鸡蛋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回头客。“我一直担心鸡蛋卖不掉,但是我的鸡蛋一直供不应求,生产型企业永远担心的是销售问题。”孙士岩说。

对于未来,孙士岩在构思一步大招。

“我想把生态养殖做起来,让更多人吃到好鸡蛋。下一步做有机肥产业,真正为美丽乡村、保护黑土地做点实事。”

回述十年创业路,孙士岩说自己一直在披荆斩棘,弯路多于坦途,但是他很庆幸自己一直没放弃,才有机会在他热爱的黑土地深深扎根。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根在农村,我的舞台也在农村。”孙士岩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82.html

““养鸡大王”孙士岩:我爱农村,这里有我的根” 的相关文章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周瑶,是一个90后女大学生。2014年,周瑶从攀枝花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毕业后,她选择了就业。在成都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她主要负责管理该公司成都片区的工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管理一个项目时,她既要准备资料又要负责协助总监管理现场,白天要巡视工地,晚上还要守着混凝土浇筑完...

大学生返乡创业养鸸鹋寿命10年,3年成熟卖蛋一枚180

大学生返乡创业养鸸鹋寿命10年,3年成熟卖蛋一枚180

野生动物驯养的历史,最早追溯到原始社会,被称为“六畜”的马、牛、羊、鸡、犬和猪最早,被人们驯化,成了人们食物来源之一,还有一种数量比较稀少,利润比较高的动物养殖深受市场欢迎,这种养殖被称为特种养殖,咱们今天要聊的是位大学生返乡创业养一种寿命长达10年的鸟类,身高150-185厘米,以擅长奔跑而著名,...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城市套路深,当代年轻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青年返乡,不是逃离当你提着行李箱,从大城市返回农村家乡时,周围人只会对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青年返乡不再只是一种逃离城市的无奈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层面上的主动融入。在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有20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60多个“小土棚”...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返乡创业靠情怀也要给支持

近日,一则“博士天团”小城兴业的故事在社交媒体热传。7年前,一群高学历人才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来到河南巩义胡坡村创建企业研制新材料,而今,他们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翘楚。学成归来,建设家乡,这样的选择其实在情理之中。这里头,既有乡土情怀使然,更有当地产业基础打底。要知道,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是当地...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余雪梅,31岁,琼中湾岭镇新坡村委会香岭村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一个农村妇女有如此大的魅力?年轻时她曾出外打工,最后又回到老家自主创业,并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琼中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进入正轨,产值已达数百万元,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余雪梅成为新坡村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