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0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

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

陈瑞亮和创业团队成员。

跨界养龟创立“龟‘援’田居”

陈瑞亮第一次饲养乌龟,还是刚进大学的时候。那是一只巴掌大的小龟,多数时候它都安静地趴在宿舍书桌的一角。有时候学习累了,陈瑞亮一抬眼就能看到它。

那时的陈瑞亮不会想到,本科毕业后保研攻读数学硕士学位,他竟与文学院的三位女生合伙创业,做起了养龟的生意。“最初养龟只是因为兴趣爱好,后来了解越深,逐步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2019年夏,陈瑞亮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被保送攻读本校数学专业硕士学位。陈瑞亮原本计划着,先回老家做两个月老师,等暑假结束再返校读研究生。

在乡期间,陈瑞亮发现,村民们的生计主要靠种植水稻、油菜,产业结构单一。村里也有少量养殖户,养鱼、养鸡、养鸭,也养甲鱼、乌龟,常规的饲养品类,加上单一的销售渠道,大多数养殖户赚的是缺少附加值的辛苦钱。

陈瑞亮很喜欢小乌龟,大学期间曾加入过几个养龟爱好者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群里“晒”自己养的小乌龟,交流饲养经验。大家晒出的龟品类多样,有一种观赏性的黄缘闭壳龟,价格昂贵,很多人喜欢。

黄缘闭壳龟体型如一枚鹅蛋,龟背高高的,龟壳锃光发亮,表面纹路清晰,黑红相间,边缘还有金黄色的“镶边”。黄缘闭壳龟性格活泼,在众多品种的龟里面显得与众不同。

“一只小龟苗,最低可以卖到400多元,贵的能卖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谈起对龟的了解,陈瑞亮告诉记者,黄缘闭壳龟的种龟成本很高,一只要8000元以上,因为成本高昂,专门养殖的人很少。

在养龟爱好者微信群,陈瑞亮认识了本校文学院3名女生。恰逢当时学校号召各院系学生申报创业项目,陈瑞亮就找到文学院的三名女孩交流了创业想法。

从爱好养龟到创业养龟,身份一换,顾虑千万,没有本钱,没有场地,没有种苗。

头脑中的问号一个接一个,但年轻人的乐观精神画下最后的叹号,大家决定放手一搏。文学院的三名女孩给创业项目取名“龟‘援’田居”。从一开始他们就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创业发迹的生意,而且是能援助农户们过上更好生活的项目。

养殖的经验都是亏出来的

华中师范大学就业处一位丁姓负责人告诉记者,陈瑞亮和文学院三名学生跨学院跨专业组合,创办“龟‘援’田居”项目,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很不容易。

项目启动时,创业团队初步盘算,需启动资金20万元。陈瑞亮的父母从事着普通工作,听说儿子要投入这么多钱创业养龟,一开始明确反对,但拗不过儿子软磨硬泡,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

陈瑞亮出资15万元,其余5万元由文学院三位女生募集。

四位创始人分工明确,陈瑞亮负责寻找货源、把关养殖技术,三位女生负责项目策划和营销。为了加快资金周转,他们只投入了一部分钱购买种龟,放在陈瑞亮老家的屋子阳台饲养。剩余的钱则购买龟苗,在电商平台转手卖出,赚取差价。

陈瑞亮告诉记者,虽然黄缘龟的售价很高,但他们从不愁销路。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很多年轻人愿意花高价购买观赏性强的黄缘龟。

“我们站到了行业的风口,刚开始生意就很好。”陈瑞亮说,赚到钱之后他们又继续购买更多龟苗,不断做大规模。

“其实我的经验也都是亏出来的。”陈瑞亮告诉记者,虽然很早就开始养龟,也看过不少养龟方面的书籍,甚至还请安徽、湖北的专家前来现场指导,但饲养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实际问题。

有一年冬天,他们饲养的龟接连死去,损失50多万元。大家心情很是低落,却又百思不得其解。“养殖中出现死亡的龟很正常,但死亡率远远超过3%就不正常了。”

为了弄清楚原因,他们拿了几只死去的龟,请技术人员解剖,才发现这些龟的肠胃都有问题,而这批龟都是来自同一个养殖基地。问题出在货源上。

经历了这次挫折,陈瑞亮的养殖技术有了更大进步。他总结经验,将养殖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标准化,包括龟池的环境、龟食的选择,喂养的时间、产蛋后如何处理等。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也达成共识:公司发展方向从重资产的养殖端转向轻资产的销售端。

带动亲朋好友和乡邻致富

赚到钱之后扩大再生产,生意越做越大。此前购买的种龟也开始产蛋,孵出了越来越多的小龟苗,老家的阳台逐渐不够用了,而房前屋后又没有足够的空间扩大规模。陈瑞亮想着:“何不让亲戚朋友跟我一起养龟呢?他们孵化龟苗后我来收购,大家一起致富。”

当地农民跟着陈瑞亮走上致富路。

今年30岁的任泽融是最早加入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水产养殖十多年了,此前主要饲养甲鱼。水产养殖是高风险的工作,尤其甲鱼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此前养殖全凭个人经验,亏了不少钱”。

任泽融说,后来跟着陈瑞亮饲养黄缘龟,逐渐走出了困境,不仅偿清了负债,还有了不少盈余。

为了动员更多的村民加入,陈瑞亮向村民们承诺:免费提供种龟,次年产蛋孵下龟苗后,陈瑞亮上门收购,用小龟苗抵扣种龟的成本。等种龟成本收回后,以后的收入就是农户自己了的。

不少农户加入进来,将房前屋后的空地改造成龟池。陈瑞亮不仅提供龟种,还上门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告诉大家建龟池有什么讲究?黄缘龟吃什么?生病了怎么办……

有一位农户饲养的种龟下蛋后,没过几天,大多数蛋壳表面出现了霉点,无法孵出小龟。陈瑞亮上门查看后发现,龟池周边的环境被污染了,导致龟蛋感染细菌出现霉点。他教这位农户对环境消毒,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状况。

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工商所曾经的所长任国平告诉记者,陈瑞亮创办的绍兴驮金养殖有限公司发展很快,在全国多地都有代理商,已成为全国比较大的观赏龟养殖企业了。“这个小伙子很能干,招聘了不少大学毕业生,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兰亭街道另一位村民徐明亮也通过饲养黄缘龟走上了致富路。在饲养黄缘龟之前,徐明亮进厂打过工,也跟父母一起种过地,但都没有赚到钱。

徐明亮告诉记者,黄缘龟生命力顽强,容易养活,但要养出花色好看的龟也是很有讲究的。消费者挑选黄缘龟时主要看龟壳的花色,黄里透红最为好看,最受消费者青睐,但如何养出这样的花色,与龟的饮食有很大关系,多喂食红壳的小龙虾,成熟的红色番茄,黄缘龟的龟壳就会更红。

“黄缘龟下了蛋之后如果不及时捡走,就很容易被其他的龟吃掉。”徐明亮说,有一次晚上,他查看龟笼时就发现,一窝刚孵化出来的龟蛋,已有好几个被吃掉了。

“损失一只蛋,就代表损失了一只小黄缘龟,看着好几只蛋被吃掉了,非常心疼。”徐明亮当即打电话给陈瑞亮,请他支招。当晚,陈瑞亮就赶了过来。他们打着手电,走到龟池边,细细查看了饲养环境。陈瑞亮建议徐明亮,给每一只母龟搭一个“单间”,铺上干草,这样他们下的蛋就会安全地留在干草堆里,不会被其他龟吃掉了。

“饲养黄缘龟之后,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徐明亮告诉记者,现在每年的利润能达到40万元,家里盖了新房子,买了新车。相比之前的生活,现在好太多了。

陈瑞亮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磨合,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已经很成熟了。每天,他会查看网店销售数据了解公司运营情况。他说,“我仍然看好未来的市场,不过相比当初,赚钱的热情已经褪去,我现在更想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10.html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的相关文章

“90后”“佛系”创业:兴趣所致一路创新 掘金宠物经济

“90后”“佛系”创业:兴趣所致一路创新 掘金宠物经济

90后创业故事:端午假期,各类粽子登场成为主角。这股热潮也吹进了宠物行业,不少宠物品尝上了专属粽子。“为了迎接端午节,我们推出了包含2个鸡肉山药养生蛋黄粽、2个鸭肉紫薯养生蛋黄粽和2个粽子蛋黄酥的宠物粽子礼盒。”IN Baker高端宠物烘焙创始人邱成书表示,今年粽子主打养生,特意加入了枸杞。作为一名...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创业资金缺乏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短缺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应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撑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优化返乡...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创业者如何在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本文介绍两位成功创业者的感悟。一、坚持职业操守20年前,彭蕴娟和弟弟在豫园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经营了一家卖精油香的店铺。很偶然的一次他们闻到沉香的香味, 做了多年香生意的彭蕴娟惊叹道:“怎么会有这么好闻的味道!”于是,2012年,彭蕴娟开始转型...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彭少强,1987年出生,2011年创建51乐返网,一家淘宝购物返利网站,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三学生,他用借来的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150元买了个域名,200元买了个程序……就这样公司成立了。公司成立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月入8000元。看似顺利的创业之路,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彭少强说:“我有一颗不...

台青创业在厦门:这里是逐梦筑梦圆梦的“梦工厂”

台青创业在厦门:这里是逐梦筑梦圆梦的“梦工厂”

接单、整理、发货……国庆假期,当人们休闲放松之时,在厦门创业的台湾小伙王在荣却忙得热火朝天。一批批货物通过跨境物流,奔赴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王在荣是厦门沙盒视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湖里云创智谷创业园区里,经营着这家以中东欧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经过多年努力,他已经逐步在市场上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