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年销千万元,安徽枞阳大闸蟹借力新电商“爬”上全国消费者餐桌

2023-01-18创业故事68

“沿湖下网荡湖船,网内纤鳞锦样鲜。灯火湖光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这首流传了几百年的《枞阳谣》,在安徽省枞阳县可谓脍炙人口,描述了当地丰收时节欢乐祥和的景象。

枞阳,地处安徽中南部的长江北岸,是“桐城派”文化的发祥地,县域内水系密布,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在枞阳县丰富的水产品中,尤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商品“枞阳大闸蟹”最为闻名。

秋风起,蟹脚痒。眼下正是吃蟹的好时节,枞阳大闸蟹开始新鲜上市,成为老百姓秋季餐桌上的美味珍馐。

近年来,乘着新电商的东风,枞阳大闸蟹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逐渐“爬”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品牌效应也逐渐显现。大闸蟹也由此成为枞阳县最为著名的特色产业,带动了一方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85后方慧娟放弃了都市白领生活,返回家乡,销售大闸蟹。

野生小杂鱼当“零食”,枞阳大闸蟹养得个大体壮

中秋时节,在距离枞阳县城40公里的横埠镇中义村螺丝滩圩,当地村民宋有华划着一艘小木船,熟练地将水中的地笼捞起来。地笼里面,挂满了大大小小、活蹦乱跳的大闸蟹。

“好湖好水出好蟹”,螺丝滩圩属于枞阳县“母亲湖”白荡湖的水系。水若白练、碧波荡漾,故曰“白荡”。作为枞阳县的母亲湖,白荡湖是枞阳县最大的淡水湖泊,属于过水型通江湖泊,常年保持地表水II类水质,是国家级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白荡湖水系内,水域开阔、水质清澈、水草丰茂,盛产湖鲜,每年能捕捞起数十吨的大闸蟹。所产的大闸蟹“个大、色鲜、味美、质纯”,深受市场青睐,曾先后获得“中国农博会名牌农产品”“徽蟹十大品牌”等荣誉称号。2016年,以白荡湖大闸蟹为代表的“枞阳大闸蟹”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今年47岁的宋有华曾在江苏待了六年,专门从事大闸蟹养殖。想着家乡的大闸蟹品质丝毫不逊色于阳澄湖大闸蟹,宋有华萌生了回乡养殖大闸蟹的想法。2016年,他回到家乡,承包了螺丝滩圩的228亩水面,开始养殖大闸蟹。如今,他的养殖场已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大闸蟹养殖,最关键的是要确保品质。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对水质、饲料都严格管控。”有着十多年大闸蟹养殖经验的宋有华说,在他看来,荤素搭配喂养,大闸蟹才会更健康。除了吃天然的水草,他还会专门捕捞野生小杂鱼,做成鱼饲料,来喂养大闸蟹,以此提高大闸蟹体内的蛋白质含量,所以他养殖的大闸蟹个个膏肥黄满、个大体壮。

“过去,基本都是线下销售,销路很难打开,而且缺乏品牌影响力。”宋有华说,去年开始,他和枞阳当地一家电商公司合作,现在他家一半以上的大闸蟹,都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出去了,销路不用愁,人也轻松多了,可以集中精力搞养殖生产了。同时,枞阳大闸蟹的名气也比以前更响了。

女白领回乡创业,将大闸蟹地摊发展为亿元企业

宋有华口中的电商公司,是枞阳县85后女孩方慧娟几年前创办的,她也是枞阳县最早的电商弄潮儿。曾是都市白领的方慧娟,多年前回乡创业,和丈夫一起,将一个螃蟹小地摊,逐渐发展为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1987年出生的方慧娟是土生土长的枞阳人,从小就吃枞阳大闸蟹,每每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特产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枞阳大闸蟹。

2008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方慧娟先后在一家农业公司和一家外企工作。每次回家,看到农村的年轻人很少,留守的老人辛苦劳作,收入很低,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毕业于农业大学的方慧娟觉得,年轻人肯回去,农业才会有广阔的前景,她逐渐动了回乡“闯一闯”的念头。

2015年,方慧娟在外企的年收入已经有30万元,听说她要辞职回乡搞农业,父母非常反对。最终,方慧娟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亲朋好友的不解,辞职回乡,和丈夫在菜市场门口摆小地摊销售枞阳大闸蟹,开始了创业之路。

积攒了第一桶金后,方慧娟和丈夫又开了线下门市部,成立了主营地方特色农副食品的安徽省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并注册了“白荡里”商标,聚焦大闸蟹销售。

创业之路是艰辛的。公司成立之初,只有4个人,方慧娟夫妇二人既跑采购、销售,又当客服,还要做财务、打包等工作。因为线下销售不畅、回款周期长等原因,公司发展举步维艰,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年底账面只剩下5000多元现金。

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时,新电商拼多多兴起,方慧娟瞅准机会,开了第一家网店,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年之内陆陆续续开了20多家店铺。随着大闸蟹订单不断增加,方慧娟夫妇顺势将当地的土鸡蛋、土猪肉等特色农副产品纷纷搬到线上销售。一时间,枞阳土特产成了“抢手货”。在电商带动下,去年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1.7亿元,仅枞阳大闸蟹,在拼多多平台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

及时抓住新电商平台兴起带来的发展机遇,迅速从传统销售模式转战网络平台,方慧娟成了枞阳大闸蟹名副其实的电商“第一人”。

新电商助力,新农人变乡村致富带头人

本月初,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来临之际,拼多多上线“多多丰收馆”。方慧娟公司的大闸蟹、土鸡蛋等商品,集体入驻,销量可观。

方慧娟介绍,目前,公司的电商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70%,预计今年公司的年销售额能突破2.5亿元。

9月13日,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起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启动。作为承办此次金秋消费季活动的唯一电商平台,拼多多于9月1日至11月30日上线“多多丰收馆”,投入50亿消费补贴,覆盖超50万款农副产品,惠及30万商家。消费者可通过拼多多app搜索“丰收节”关键词,在“多多丰收馆”领取专区补贴,购买全国各地的优质农品。

“拼多多的成长充分得益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始终与中国农民、农业在一起。”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今年丰收节为契机,平台还将围绕增供给、扩消费、稳产销、培人才、强科技、帮基建等6个方面深入推进助农惠农,给更多中国农民带来实惠。

致富不忘回报乡里。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销售数量的日益增长,目前,方慧娟的公司,对接了当地157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直接或间接带动2100余户脱贫户增收,提供脱贫户就业岗位30多个。

方慧娟说,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做大做强“白荡里”品牌,借力电商,继续打造新的区域农业公共品牌,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02.html

“年销千万元,安徽枞阳大闸蟹借力新电商“爬”上全国消费者餐桌” 的相关文章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春节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工人们正为了生产礼盒装蜂蜜年货而忙个不停,而与他们达成深度合作、带动当地蜂产业发展的项目公司创始人,正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南京“95后”大学生林彤。2016年大学毕业后,林彤来到南京团市委实习,接触了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了解到南京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一颗...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吃黄元米果第一口不要蘸盐,也不要蘸糖,要吃原汁原味的。”江西省瑞金市红井步行街的一家黄元米果店前,老板刘海东正向顾客推荐米果的吃法。这一口“原汁原味”的黄元米果是刘海东的“乡愁”,也是如今村民们致富的“金钥匙”。从过去一斤五块到一斤八块,再到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将黄元米果卖到一斤十块,做了五六年黄元米...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盛夏的向阳湖畔满目葱翠,荷叶飘香。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更是一派鱼虾肥美的丰收景象。7月18日,记者来到对虾养殖基地时,只见60余口鱼塘整齐镶嵌在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杨巍正在指导工人补放虾苗。杨巍说,头天晚上,这里刚刚卖出3000余斤对虾。从6月底到7月中旬,基地...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95后小伙创业做“另类”汉服遭网暴,成功逆袭收获海外粉丝

“我注定成不了一个商人,只能做一个设计师。”在和陈际州聊天的过程中,他反反复复念叨着这句话。1996年出生的陈际州在20岁的时候从国外辍学回国创业,带着和传统汉服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理念闯入汉服圈,在淘宝上运营着他的原创汉服设计品牌。在经历了创业过程中该有的和不该有的挫折后,如今陈际州的汉服在淘宝上吸引...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4月上旬,苗族聚居的花垣县山中细雨霏霏,桃红李白。采访中,我们遇到许多个性鲜明的苗家青年,其中,有3个人的故事令人难忘……硕士当上“放牛郎”花垣县雅酉镇麻家村的龙胜新年方27岁,拥有中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如今却被人们戏称为“放牛郎”。2011年毕业后,龙胜新决定自主创业。通过时近半年的社会调...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地龙,俗称“蚯蚓”。在《神农本草经》有详细记载,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之效。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据了解,养殖蚯蚓不仅节省空间、绿色环保,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而在进贤县张公镇江西腾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