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3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

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业故事背后的艰辛曲折还有那份执着的力量。

从2005年底萌生创业念头至今,短短3年时间,盲人何幼定白手起家,从农村最普遍的种植养殖业做起,然后一路跑市场把自己栽种的蘑菇和散养的鸡鸭推向了外地市场,到最后甚至与人合作在杭州开起了连锁餐馆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终端,这一系列动作,也构成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今年45岁的何幼定因为身体原因过去一直以算命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孩子在一篇题为“我的父亲”的作文中对自己谋生手段的描述,老何感到很不是滋味。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双手创出一个事业呢?他开始通过电视广播等所有能听到的媒介来收集信息,当他听到上虞市北菜南移的消息后,认为本村里土地充裕、劳动力多,就萌生了包田种地的想法。“以前从未种过蘑菇,但这一带还没人种,如果成功了,效益肯定不错。”这是何幼定选择种蘑菇的初衷。

打定主意后,何幼定与妻子在2006年底忙开了,搭棚、收稻草、集瓶子,第二年7月还专程从杭州引进300瓶蘑菇母种。可栽种并非一帆风顺,搭棚所需的25万公斤毛竹、25万公斤稻草,接种用的1万只盐水瓶,除了毛竹可当地取材外,其它的都得从各地收集过来。

“材料的采办费尽周折,拿稻草来说,现在使用机械收割后,稻草很少了,而且种蘑菇的稻草有讲究,必须是新鲜干燥的晚稻草。从各家各户零碎收购,成本也就比较高了。

盐水瓶的收购也如此,光每只瓶的消毒都要20小时左右,不分昼夜消毒,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付出与回报却不成正比,就在一切辛勤准备完毕后,接种却因菌丝出绿花而宣告培养失败。

第一次接种失败,直接损失了13万元。何幼定夫妇来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专家十分惊讶他们创业的魄力和决心。第二次接种,何幼定特意邀请省农科院的两位蘑菇师傅作现场指导,并购置了蘑菇接种瓶。

2007年9月初接种后,夫妻俩每天像盼着孩子出生一样期待着,天天钻在菇房中察看温度。一天晚上,空调因电压低而无法启动,温度升至36℃,夫妻俩半夜起来,赶往冰厂买冰,最终让温度降至蘑菇生长的适宜温度。

当第一颗白蘑菇钻出蘑菇床的那一天,何幼定别提有多开心了。种植蘑菇获成功,让他的创业信心有了更大的动力,在好友金伟兔的陪同下,他们跑遍了周边的批发市场去推销自己的蘑菇,让他没想到的是,比攻克生产技术难题还要难的就是市场销售,“从竞争对手的敌视到逐步认可,从客户的忽略到重视,在市场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在一份执著坚持下得到了一一化解,凭着一份不服输的执著,他们把自己的产品销到了绍兴、宁波和杭州。

2008年2月,他了解到不少村民外出打工,不少农田可能会抛荒。于是他向本村包了87亩田,再搭一个蘑菇大棚。除了种蘑菇,他还筹划着种西瓜、搞大棚蔬菜,并与海通公司签订包销合同,由公司提供种子、技术辅导,大干一番。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如今在浙江鸥凯骨谷餐饮管理公司董事长王伟的投资支持下,老何的蘑菇和鸡更是有了销售渠道的保障,他们合作在杭州开设的连锁餐馆成为稳定的销售终端。

事业做大了的何幼定回顾那段艰辛的创业时光时也是不胜唏嘘,而这一切的得来恐怕也是当年能掐会算的自己没有预料到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22.html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的相关文章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陈鑫:养殖基围虾 成就创业梦

很多人认为,基围虾一般在海水中养殖。如今,在五通桥区冠英镇,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陈鑫,带着深耕农业的情怀,历经3年实践与摸索,在70余亩的虾塘里成功养殖基围虾。营养丰富、肉质松软的“海货”鲜活地走进乐山市场,深受消费者追捧,效益也十分可观。旺季捕虾忙 味美销路畅“四川能产基围虾?”“吹牛哦?四川又没有...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返乡创业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五一小长假是旅行的好日子,对宝爸宝妈来说,也是培养亲子情感、户外活动的好机会。在礼泉县骏马镇的沃野青青公社,一群孩子们围绕在讲解员的周围,亲自体验农事的乐趣,学习农业生产的知识。据了解,礼泉县沃野青青公社是一家由返乡青年大学生组建的以种养殖相结合,从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生态农场。园内除了开展自然教...

90后”把家乡的蔬菜卖到了全世界,年进账过亿

90后”把家乡的蔬菜卖到了全世界,年进账过亿

“90后”帅小伙留学归来创业,化身家乡蔬菜“经纪人”,研发8项专利,助上百户农民增收,一年出口蔬菜超过10万吨,销售额上亿元。1、留学归来,仍是农民“为什么品质一般的蔬菜在国外都可以有那么好的价格,而在国内,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高品质蔬菜却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收益?”对于这个问题,唐宇一直百思不得其...

薛超:一个90后的“电商故事”

薛超:一个90后的“电商故事”

电商创业故事:随着淘宝等电商的飞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购市场有很大的创业机会。作为一名90后电商创业者,薛超用乐观的心态和创新的意识,寻找到了一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在接触电商之前,薛超一直做着南北干货的生意。2018年底,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萌生了在线上销售自己产品的...

把“吃瓜群众”带成放牛“达人”

把“吃瓜群众”带成放牛“达人”

来到云南省新平县新化乡代味村,一座依山而建的生态养殖场豁然出现在眼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本地小黄牛悠闲地寻觅着新鲜的草料。“今天封装的这些黄牛肉,主要是发往北京、上海、浙江那边,目前我们的生态牛肉除了没往青海、甘肃、西藏这几个地方发过货,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收到过了,每年还是能销售出去好几吨牛肉的。”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