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7

金秋时节,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1988年出生的耿付建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辣椒苗已长到一尺来高。“12月中旬就能采摘销售了。去年我种辣椒赚了40多万元。”耿付建自豪地说。

作为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耿付建此前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当工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2010年,他辞职回乡创业,村里帮他流转了土地,并协调银行贷款30多万元,建起了蔬菜大棚,农业技术人员还上门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耿付建第二年就挣了10万多元。

“大棚蔬菜种植的收入比我在工厂上班高好多。如今,我不但住上楼房,买了小轿车,还能就近照顾父母和孩子,既有成就感,又很幸福。”耿付建对记者说。

地处鲁西平原的耿店村有200多户、800多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2002年至今担任耿店村党支部书记的耿遵珠说,过去留在村里种地的都是“50后”“60后”的中老年人,20年前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从2002年起,在种好粮的同时,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瞄准“一村一品”,积极打造蔬菜“产供销一条龙”:产前建起智能化育苗厂,引进培育高产优质蔬菜品种;产中由党支部牵头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统一的管理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保障;产后建立蔬菜精包装加工厂和批发市场,拓宽销路。

大棚蔬菜产业风生水起,收入有保障、配套服务好、生活有品质的耿店村,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的曹有忠曾辗转北京、长沙、济南等多个城市打工,2018年回村种起50亩秋月梨,后来又建了蔬菜大棚,种植的果蔬通过电商平台销往黑龙江、海南、广东等地,去年收入50多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

“现在全村返乡创业的‘80后’‘90后’的‘新农人’共有116名。他们从三农‘门外汉’变成‘老把式’,成为耿店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耿遵珠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批年轻人返乡带来了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让耿店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记者在耿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看到,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自动控温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让大棚蔬菜种植更加科技化、智能化、标准化。目前,耿店村的蔬菜大棚已发展到700多个,年产销蔬菜2万多吨,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村集体积累资产超过3000万元。

昔日房屋老旧、道路泥泞的耿店村,如今所有村民都住进了楼房;村里还建起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供暖站等配套服务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完)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14.html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的相关文章

江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再出发

江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再出发

江西国有林场历史悠久,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早在1926年就已建立;江西国有林场发展不息,2016年起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巩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成果,创新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今天,江西国有林场通过“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次建功立业。记者连日来走进部分国有林场,场外...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子承父业”,青年合伙人回到农村,开启茶园发展新模式,探索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带动茶企复苏,帮助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底,从青岛一家证券公司辞职后,范洪精回到老家贵州六盘水保基乡冷风村,开始尝试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个36岁的年轻人是当地的苗族小伙,从小在村里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2009年从武汉...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春节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工人们正为了生产礼盒装蜂蜜年货而忙个不停,而与他们达成深度合作、带动当地蜂产业发展的项目公司创始人,正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南京“95后”大学生林彤。2016年大学毕业后,林彤来到南京团市委实习,接触了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了解到南京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一颗...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乡下种地的清华女博士,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作为清华毕业的博士后,她出国留学,见识了国外的繁华,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扎根农村创业,成为了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她运用学到的知识,依靠种地实现了年收入超过800万。让人意外的是,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去过农村。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到依靠种地年收...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重庆返乡农民工王小丽开办的蚯蚓养殖基地,那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蚯蚓养殖床”。在养殖基地旁边,笔者看见带着近视眼镜的王小丽。此时的她,正与弟弟王虎、堂妹王英、舅舅刘兴勇一道,将村民采收的一大盆蚯蚓带回屋里分盒包装,然后再成件发往合川、江津、重庆主城及四川武胜、南充等地。王小丽告诉笔者,现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