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蟾蜍变身“金元宝”
在汉中市南郑区协税镇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李刚,带领乡亲们养殖药用蟾蜍,为大伙闯出了一条持续增收的致富路,人们都称他为“乡村致富能人”。
立夏刚过,上午时分协税镇枣林村的蟾蜍繁育基地里阳光炽烈,李刚戴着草帽正在巡查刚孵化的蟾蜍苗生长情况。谁能想到眼前这个中年汉子4年前还是一家年销售过亿的新能源公司老板,在全国有21家工厂,如今却回到家乡搞起了蟾蜍养殖。
1999年12月,李刚从部队退伍后,先后到西安等地从工地小工做起,在外打拼了近20年,最终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也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李刚都始终难忘家乡的山山水水,一心想回家乡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蟾蜍养殖这个行业,也发现其中的巨大商机。蟾蜍全身都是宝,尤其是蟾衣和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价值不菲,市场需求旺盛。而且家乡汉中丰富的水资源和温润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资源禀赋,都为蟾蜍养殖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毅然决然将经营良好的公司转手,带着所有的积蓄,返回家乡创业。
2019年返乡归来的李刚,在家乡成立了陕西锦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老家协税镇枣林村流转承包土地105亩,先后建起了蟾蜍养殖池、蟾蜍孵化大棚、农旅融合基地等。经过3年多的发展,到目前,李刚的养殖场年孵化蟾蜍1000多万尾,各类蟾蜍制品销售总额超过800万元,由于技术规范、精心管理,他养殖场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带领更多农户增收,2021年底在南郑区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他又在阳春镇泉沟村流转土地700亩,实施稻田套养蟾蜍项目,农户按相关要求种植水稻和养殖蟾蜍,公司负责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回收。
“蟾蜍长大以后,公司以每公斤5元钱回收,老百姓既有土地承包的固定收入,又有粮食优质价格的收益,还有蟾蜍养殖回收的收入,我们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不低于百分之六的分红,来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李刚说道。
在发展养殖的同时,李刚还瞅准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了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平台目前已整合40多款农副产品,帮助300多家农户、30家合作社、家庭农场销售各类农副产品150余万元。
李刚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20年被评为“汉中市南郑区脱贫攻坚带贫益贫先进个人”,2021年稻田养殖蟾蜍项目荣获第五届陕西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李刚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2022年3月当选汉中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