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残疾夫妻创业开设养鸡场,鄂州供电来助力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23

残疾人创业故事:4月19日上午,在华容区临江乡新港村四组,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台区管理员熊正元、罗细勇走进鄂州市临江乡久久江养鸡场,一名身穿黑色夹克衫,拄着拐杖的男子,缓缓从鸡场走出来迎接了他们。

这名男子叫张正兵,身残志坚的他,靠自己双手成功打造10亩养殖鸡场,并在2020年荣获“鄂州楷模”称号。

“这段时间用电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帮忙的?”熊正元边走边和张正兵一起走进鸡场内。检查完进线设备后,熊正元他们又对鸡场内用电设备进行了逐一检查,询问第三个大棚准备情况,电路是否正常。

张正兵感激地说:“养鸡场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供电师傅们立了大功啊,你们耐心的鼓励和帮助,有几次都是半夜打电话让师傅们过来帮忙修电,把烟不抽,连水也不喝,真是过意不去。”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经历,张正兵感慨道:“刚开始创业什么都需要钱,湾里有个电工告诉我,把电从湾里牵到这里好一点的电线至少要几千块钱,因为没钱,就在家里找了一些旧电线,请人帮忙架了几根木棒把电引过来的。”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早在创业初期,张正兵在离村300多米远的地方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养鸡场,靠一块单相表供电,表后线用几根歪歪斜斜的木棒支撑,木棒上满是小电线接头,刮风下雨时经常断电。据他介绍,鸡棚24小时靠抽风机排风换气,如果40分钟之内不来电,一棚鸡都有可能死光。因为担心停电,张正兵每晚和妻子轮流休息,回忆起来真是一段艰难的时期。

鄂州供电公司台区管理员熊正元在一次线路巡视中发现了表后缺陷,随即上门了解情况,并向张正兵表明了用电的危险性。随后,熊正元向供电所上报了养鸡场用电情况,供电所随即将此事反馈给供电公司。经过勘察,供电公司确定将380伏的三相四线引入到张正兵养鸡场旁边,彻底解决张正兵养鸡场的后续发展用电需求。

因工作关系,熊正元与张正兵成为了朋友,也会定期来检查用电设备。对此,他表示,张正兵经营的养鸡场算是自己负责管理台区内的用电大户,上万只鸡的安全至关重要。经常过来转悠看看情况,心里踏实些。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现如今,张正兵养鸡场内歪斜的木棒换成了坚硬的水泥杆,单薄电线也换成了崭新的绝缘电线。谈到新换的电线,开心的张正兵表示,原来两相电经常会烧电机,三相电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据介绍,鸡场现有三个大棚,每个大棚长70米,宽8.5米,2个已投入工作,第三个也即将运行。整个大棚占地10亩,均已采用机械化、规模化,年产值达160万元。目前,村里5名贫困户在这里就业,人均收入3万元,还就近带动了4名残疾人通过养鸡致富。

张正兵的养殖场也被市残联授予“鄂州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如今,他的养殖基地正有序运作,日均产蛋1万个。谈及未来,张正兵准备再努努力买辆车,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事例,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圆梦。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06.html

“残疾夫妻创业开设养鸡场,鄂州供电来助力” 的相关文章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养殖业创业故事:刘志鹏,身份: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1、他的故事,“95”后回乡养殖小龙虾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刘志鹏是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长沙市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示范培育班学员,乔口商会工商联执委,乔口田心坪村扶贫产业指导员,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创业故事,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一、留...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打开拍照模式,伸缩镜头“探出头来”,咔嚓一下......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却让手机真正实现全面屏。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款内孔1毫米特微型轴承的助力。安徽孺子牛轴承负责人华黎明查看公司生产的轴承。专注研发 练就细分领域唯一“当时国内外多家知名的轴承厂家都参与了,由于客户技术要求不断升级,我们团队...

退役军人回三亚创业 “组团”养鸭助力乡村振兴

退役军人回三亚创业 “组团”养鸭助力乡村振兴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三亚湾坡鸭,天天泡温泉,吃鱼又吃虾……”歌中所歌颂的湾坡鸭是三亚湾坡村着力打造的产业品牌,谈到湾坡鸭就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周永泽。在周永泽心里,他希望把家乡的湾坡鸭产业品牌打造起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在部队的生活锻炼了我,让我始终坚定信念,回家乡创业,实实在在助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