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37

“当初决定要回来种大棚的时候,家里是反对的。家人认为我在外做生意,虽然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但是毕竟收入比较可观,猛然间放弃干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家里觉得我脑子‘坏掉了’。”武加祥笑着调侃道,“当时家里给我打电话,给我说搞种植多么不容易,说咱也不懂技术、也没有销路,脑袋一热种大棚,万一赔钱了,里里外外这些损失算下来,可不是一个普通家庭承受得起的。”

发展初期,像武加祥家人这样的顾虑不在少数,面对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行业,群众有顾虑,怕不会种、怕卖不出去、怕挣不到钱。这种情况下,武加祥是怎么回家来种大棚的呢?

武加祥是东平县梯门镇东沟流村人,30多岁,2018年开始就和自家的哥哥武加安一直在外做瓷砖生意。

今年端午节,武加祥回家探亲。得知武加祥回来了,村里党支部书记武传柱第一时间带着村“两委”成员走向他的家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特色农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家里来发展。武加祥兄弟两人在外这么几年,涨了不少见识,我们选武加祥作为突破口,让他能够在家门口创业,既方便照顾家里,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能带动咱自己的村民增收。”武传柱说道,“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就带着带着村‘两委’成员到加祥家里,给他讲过当下的好形势、好政策,这回过端午节,我听说他又回来了,我当时就叫着村‘两委’成员再去给他讲讲全镇的发展。”

武加祥的家中,党支部书记武传柱兴奋地介绍着,还不时打开手机给他看全镇的特色农业规划:“今年咱镇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镇上统一规划、出资给咱建水、电、路之类的基础设施。你看这一回发展特色农业,咱村里还出资建棚,个人2000块钱一亩就能来承包,这是多好的机会啊!承包了大棚之后,镇上给咱提供技术指导,收获了还有园区党委给咱跑销路,种植之外的这些事儿咱自己都不用操心。可以说是咱自己想到的、想不到的,镇上还有园区党委都给咱想到了!”

看他还是犹豫不决,武传柱说道:“你看你在外忙活一年,挣个几万块钱,老人有事儿你得回来,孩子有事儿你也得回来,这往回的跑,一年下来能攒下多少钱呀?在家里种大棚,老的小的你就都能随时照顾到,这个是你在外边挣多少钱都比不了的。”

“武书记,说实在的,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你们来找我的时候,我就觉得镇上政策真好,也没想着要回来种大棚。因为我确实也没有接触过这一块,你也知道,我年纪小,我甚至都没种过地。但是你们今天来这么一说,我的确很心动!这样吧,我也跟家里商量商量,这几天的给你回话。”听到武加祥说心动、说要去跟家里商量,村“两委”成员觉得这事儿或许能成。

几日后,武加祥来到了村委,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哥哥武加安。“武书记,我们哥俩今天来,想向您表个决心!我们想要在村里承包大棚,发展特色农业,在自己家门口创出一片天来!”武加祥眼神坚定的说到。他的哥哥武加安说:“武书记,我原来在外边跑销售,我弟去包棚,我就转型做蔬菜销售,我们以后就在家里发展,不出去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最终,武加祥在村里承包了6个大棚,雇了八九个工人,种植芹菜。“我们两口现在就全身心的种好这几个棚,两个孩子放学回来也都嚷嚷着要看芹菜长成什么样了,往大棚里跑,既能劳动还能增长见识。”武加祥笑着说。

“现在村里年轻人少,我觉得就是因为现在村里没有多少好的发展机遇。他们选择‘孔雀城里飞’,不是不恋故土、不念亲人,而是因为城里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我相信一旦村里有机遇出现了,就会有年轻人出现在农村,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抓住机遇,实现理想。年轻人回归乡村,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农村问题,但是一定能够激活发展活力,让农村的发展模式焕然一新。如今,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这个机遇。我们提供舞台,让年轻人有回来施展才华和能力的空间,让他们有能够得到回报的可能。”

“看着来我大棚里打工的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回来的意义,这种成就感,是真的能够把自己感动。我相信特色农业这条道路,我也想带着家人、带动一小部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想试试看能不能尽我一点微薄的力量,把农业也打造成年轻人的诗和远方。”两人在大棚边走着,忙着收获的村民来来往往,阳光很好,把他们的影子拉的很长……(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李小凡 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15.html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的相关文章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10月22日上午,付红星带领村民开着新型红薯收获机挖地里的最后一批红薯,他们要赶在霜降前后把这批红薯放进地窖里储藏起来,然后通过互联网批发销售,不久这批红薯就会出现在各地的菜场。“这是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种植成功!”22日上午,付红星发来一组挖薯机挖红薯的视频。松...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创业故事,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政镇三条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银龙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用满腔热忱、无悔行动实现自己的“莓”好梦想,走上致富路。眼下正值冬草莓即将成熟的季节,在新政镇三条沟村无土草莓示范园,绿油油的草莓植株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颗颗红艳饱满的果实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来采摘。...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疫情之下的90后女性创业者:我已为它写好墓志铭

疫情之下的90后女性创业者:我已为它写好墓志铭

值三八女神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三位90后女性创始人分享了抗“疫”故事。希望她们的能量、态度和生命力可以感染到更多的人。文丨曹玮钰从前开年谈未来,今年开年论谋生。2020年,无数创业者都在默默吞咽着损失,拼尽了全力想要着活下去。在哀鸿遍野的创业圈,有着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年轻、自信而美丽,看似柔弱,却拥...

带领更多残疾人一起追梦——“轮椅天使”丁玉坤的创业故事

带领更多残疾人一起追梦——“轮椅天使”丁玉坤的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今年1月,丁玉坤新成立了河北驰象爱帮科技有限公司,让自己的创业生涯更上一层楼。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摄6月14日,记者来到坐落于石家庄市新华区钟宏路京津冀残疾青年创业园内的河北驰象爱帮科技有限公司,见到了它的创立者丁玉坤。丁玉坤今年40岁,先天性脊柱裂让她从小双足变形、双髋关节脱位。面...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李金良:引领农村电商创新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李金良:引领农村电商创新发展

人物简介:李金良,1988年生,南安北部电商创业园负责人,获得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称号。李金良在农产品基地直播现场李金良在农产品基地直播现场创业的重要一步,南安青年李金良走上引领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他抓住时代脉搏,精心布局电商孵化,为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