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平凡残疾夫妻借钱艰难创业终获“回报”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0

残疾夫妻创业路上爱的传递

残疾人创业故事:出生于农村的皮汉强,家境虽然贫寒,但他也和别人一样有着幸福的童年、健康的身体。命运总是捉弄人的,三年级的时候生了一场重病,这对于本就家境贫寒的他无疑是雪上加霜,没钱治病,只能在家里吃草药,他也因此落下了终生残疾并因此辍学了,尽管如此,他依旧为生活努力着,不错过任何的学习机会。他也有去拜师学艺,因为残疾被人拒绝了很多次,无奈他只能在家里干一些农活,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就在2006年听说文山的一所技校招生学习家电维修,残疾人也可以去学,他觉得是个机会,跟家里人商量之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报名,没想到还真的被录取了,收拾行囊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才发现学习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只读到小学3年级的他学习起来明显比其他同学吃力得多,他只能付出双倍的努力,别的同学下课去玩了,他依旧在教室里学习;别的同学休息了,他还挑灯夜战;理论知识听不懂,他就一遍遍去问老师,去向同学请教;实操不会,只要是教室门开着他就在里面研究,他跟我说有一次为了修一个电饭煲甚至错过了吃饭的时间都不知道,很多时候为了研究一条线路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坚持努力下,他学成归来也经过实习期的考验顺利到海尔电器售后上班,在工作期间他不断提升技能,努力工作,吃饭时客户一个电话他能立马放下饭碗就去修理,有不少的客户还点名就要他去修理,这样一待就是十年。在此,他也遇到了他爱的伴侣,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平淡而幸福。他经常就餐的快餐店员工看他人不错,就给他介绍了他现在的妻子,就很普通的别人介绍他们认识,然后他们一眼对上,见了家长,彼此的家长也很认可,就这样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工作、有爱情,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天不遂人愿!他上班的海尔电器关门了,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生活再度遇到了困难。

坚毅的他也没有就此放弃,2016年他计划自己开店,他的妻子听到他想自己开店创业也很支持他,她妻子说:你放心大胆去干,你主外,我主内,我们一起努力。他们没有资金,开店遇到了最大的难题,他老婆二话不说就跑去跟他舅哥借钱,他舅哥对他们的想法也很支持,借了他们3万块钱,他们的第一次创业就这么开始了,他们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铺,仅仅只是十几平米的面积,可他们终于也有了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你说他创业不难吗?难,很难!刚开始条件艰苦他就带着女儿骑着三轮车、带着工具箱大街小巷给客户上门服务修理,同是先天残疾的妻子杨海丽就在家里操持家务。杨海丽肢体残疾,走路需要拐杖,站立也需要拐杖支撑,没办法独立带孩子,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他在创业路上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缠问题:修理时间太长会被客户责怪、很多时候很难达到客户的满意程度、甚至于无故被客户投诉……面对无数的困难,他没有放弃,客户责怪了他微笑面对,客户投诉他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努力解决。他也有过崩溃无奈的时候,但是他的妻子一直默默陪伴着他,支持鼓励他,他有一点不开心,他的妻子会微笑着拥抱他:他在外边业务上受阻,他的妻子给不了他帮助,但是家里一定会有温暖的饭菜等着他;被客户责怪了,他的妻子会陪伴他散步,给他讲笑话

在他们夫妻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顾客认同他们,很多老顾客给他们转介绍新顾客,顾客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在2021年他们扩张门面,从一个十几平米的家电维修店铺增加到一百多平米的家电维修公司,同时还经营着家电销售,也提供以旧换新。扩张门面的时候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资金短缺、贷款办不下来,差点就开不了,但是他们依旧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后找到州肢残协会会长向文老师帮忙,拿下贷款,公司才得以成立。他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现在为止聘请了3个维修师傅在店里。一直以来他们秉承服务第一的原则、不忽悠、不乱收费,得到了很多顾客的认可,也收到了很多文山知名单位的订单:文山州中心血站、文山市医院、文山州烟草公司、天冶化工厂等。

他们从农村出来,艰苦奋斗,在喧嚣陆离的城市打拼,创业路上他们没有失去努力的方向,简单执着,一路积极乐观、阳光向上。更可贵的是他们一路友爱互助:他们修家电,遇到困难残友就免费维修或者只收配件成本维修。2021年10月文山首个“残友之家”正在建设的时候,从向文老师处了解到“残友之家”资金奇缺,“残友之家”是无偿为残友提供各种服务的场地的情形下,他们夫妇回家一商议,二话不说,让伙伴开着车,默默地拉来了价值八千余元的电器用具:一台三道门冰箱、三台饮水机。向文老师要付钱给他们,夫妇俩坚决拒绝了,他们回答说:“都是为了残疾朋友,大家都不容易,能够支持一点就是一点”。我本人是2022年3月才认识皮汉强夫妇的,就他们无偿捐赠电器的事,我也曾专门问过他们为什么有这么的“慷慨”?他们淡然笑笑后,告诉我:“自己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的苦、难,残疾人找工作不易、赚钱不易,所以自己能帮的就去帮。比起向老师对残疾人的帮助来说他们所做的根本算不上什么”。我感佩他们夫妻的努力拼搏,更赞叹他们内心的淳朴善良。我暗暗问自己:他们这颗善良淳朴的心,是不是他们小有成功的重要原因呢?

可以说目前为止他们创业算是成功了,小有成就。他们的家庭也简单而幸福,工作之余,杨海丽煮下饭,皮汉强给宝宝泡下奶粉,换下尿不湿,上小学的女儿在一旁认真地做作业,闲暇之余,一家四口还做做游戏,老远就能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傍晚时分盘龙体育场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皮汉强推着婴儿推车,妻子拄着拐杖在他身旁,上小学的女儿在前面蹦蹦跳跳的,偶尔回头逗一下婴儿车里的弟弟,把弟弟逗得咯咯直笑。

从借钱开小店到开公司,同为残疾人的皮汉强夫妇一路走来,两人相互鼓励更相互支撑、相互包容也相互激赏,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委屈,克服种种困难,既奋力创业挣钱,又自足于养儿育女的平淡幸福,他们的人生诠释了:真爱经得起风雨,也经得起平凡;只要夫妻同心,共同努力,生活定会安然幸福。

最后,祝愿所有残友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不要气馁,找准方向和项目,只要坚持加油干、努力干、动脑干、用心干,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幸福生活会有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13.html

“平凡残疾夫妻借钱艰难创业终获“回报”” 的相关文章

南京江宁:“新农人”王金美返乡创业 闯出致富路

南京江宁:“新农人”王金美返乡创业 闯出致富路

“让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这里是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社区河庄村的金美生态园,农场主王金美返乡创业发展农业,带领周边农户走出一条向兴向荣的振兴之路。返乡创业 探索农业发展1993年,21岁的王金美离开家乡湖熟钱家来到南京市区打工并安家落户。1999年,王金美结束打工生涯开始人生第一次创业,在市区...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入乡、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材;牙齿多半已经脱落,因为手术舌头切除两厘米而发音含混;上身的花格子衬衣被洗得发白,脚上的圆头布鞋沾满泥土,像是从泥泞田地归来的老农。眼前75岁的四川退役军人张仲安,让记者深感意外:就是他,为救4名儿童奋不顾身勇拦惊马;就是他,4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累计深度昏迷...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暮春四月的青海,仍有些春寒料峭。但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加洛苏合村的蔬菜大棚外,却是热闹红火的景象,收菜的商贩和农户们正在将刚刚采摘的青椒打包。大棚内,空气中弥漫着青椒的独特香味,马尕文穿梭在热腾腾的大棚里,仔细查看青椒的生长情况。排列整齐、长势喜人的辣椒苗让他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今年46岁的...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眼下,正值儿菜的丰收季,位于梅桥镇500亩儿菜也陆续迎来了采摘期。11月21日,记者来到蚌埠绿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儿菜种植基地,地里长满了成熟待收的儿菜,几十名村民在地里熟练地割菜、除叶、搬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上个月,我们就开始了采收工作,现在每天发货量都在4万斤朝上,全部送...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种地到底多辛苦,我国的唐朝诗人李绅早已一语道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在福建厦门的康英德却不怕吃苦,他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农业的种子。留学归国后,不顾家人反对回乡种菜,靠着一粒粒的蔬菜种子,带领家乡村民实现致富增收,年产值近1.17亿元,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又为什么会选择回乡创业种菜呢?讲述三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