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海归回乡创业,希望帮助更多年轻人圆梦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99

“现在,我们这里有3万余只马冈鹅,占地66.7公顷。这个地方路通、水清,环境也好,大家干得开心、住得舒心。有了政策的支持,我有信心将农场做大做强。”在广东省江门市双水镇东凌村古德生态农场,养马冈鹅的小伙子张彬宏笑容满面。

2021年,张彬宏获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是新会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人。这位“90后”海归的回乡创业经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张彬宏展示自己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证书和奖章

看好乡村发展前景,海归回乡创业

张彬宏是新会区双水镇东凌村人。2012年,他前往澳大利亚留学,攻读工程科学专业。出于对农业的兴趣,2016年,张彬宏谋划回国发展。于是,课余时间,他经常驱车前往澳大利亚的大型葡萄庄园、畜牧奶牛场等机械化程度高的农场,参观学习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他发现,澳大利亚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打理一大片农场。

“在家乡,大多数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爷爷奶奶基本上也不再耕作,村里有许多闲置的土地。我就想,国家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前景极好,如果把村里闲置的土地都承包下来,通过统一管理,将大有可为。”张彬宏侃侃而谈。

2017年6月,如期完成本科学业的张彬宏毅然选择回乡创业。

探索发展“鱼鹅柑橙命运共同体”项目

“我回乡创业,相当于完全放弃了自己学习了四年的专业。因此,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而且,农业创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比如,种植新会柑,前三年是没有任何产出的。我创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和资金不足。好在有政府的帮扶和家人的支持,我才能坚持下来。”张彬宏说。

创业之初,身为新会本地人的张彬宏承包了一大片土地种植新会柑。随后,为了解决柑园的灌溉问题,他又承包了一片鱼塘。发现马冈鹅有价格稳定、出栏时间短的优势后,头脑活络的张彬宏又利用鱼塘周边区域养殖马冈鹅。

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培育和发展状况,张彬宏开拓思路,充分利用承包土地的地理优势,创新性地将生产模式确定为立体循环、种养结合的农业模式,探索发展“鱼鹅柑橙命运共同体”项目。张彬宏介绍:该项目主要包括种植新会茶枝柑、新会橙和养殖马冈鹅、水产等农产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鱼、鹅、柑、橙有机结合,实现“相互促进,产能高效”。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酒楼停摆、宴席停办,古德生态农场1万多只马冈鹅的销售成了张彬宏头疼的事。“再卖不出去,农场的资金链就要断了。”面对困境,张彬宏延迟鹅的出栏时间,同时积极联系经销商,解决了销路问题。

“我始终坚信,只要产品的品质好,就一定不愁销路。现在,我将鹅按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开饲养,提高成活率。接下来,我将继续提高出栏品质,争取获得供港农产品的资格认证。”张彬宏说。

乡土情怀根植心中

“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下田插秧,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大学期间,我最喜欢看《致富经》《科技苑》《聚焦三农》等农业节目。”张彬宏说。

在创业的过程中,张彬宏同样感受到了乡土的滋养。创业之初,东凌村的干部积极协助他与村民沟通租地事宜,区、镇两级也为他提供政策支持。此外,新会区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为张彬宏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目前,古德生态农场已成立合作社,统一采购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渠道销售产品。今年还扩大了养殖规模,马冈鹅的存栏量达到3万只,农场的年总产值预计将达2500万元。

此外,张彬宏还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南药等高校和企业,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他曾获得2020年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精准扶贫贡献奖。现在,张彬宏经常向他人展示农场的发展情况,希望更多同龄人能看到农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一路走来,我遇到很多挫折,深知创业不易。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农场2024年就能收回成本,实现盈利。我有一个小心愿,就是农场走上正轨后,成立一个基金会,对有心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和相关指导。”张彬宏憧憬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14.html

““90后”海归回乡创业,希望帮助更多年轻人圆梦” 的相关文章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走进艺福堂,你会发现,这是一家处处彰显茶文化细节的企业。办公室里,茶香氤氲;办公桌上的绿植,是用艺福堂生态茶叶罐栽培的;茶水间里没有咖啡,放着几十种茶叶;员工的花名都与茶叶、中药材相关,大家因茶相聚,在这里写下了人生的新篇章。除了共同的爱好,这群年轻人还有着共同的愿景:实实在在做好茶,打造百年艺福堂...

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种植无花果 用追梦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种植无花果 用追梦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8月7日,正值无花果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安居区观音镇桃子园村,一大片长势良好、一个个垂涎欲滴的无花果把果树压弯了腰,成为村子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袁谋若啊?他在地头,那边,挑粪那个……”“挑粪那个”?这似乎让人难以与90后的大学生联想在一起。当记者见到袁谋若时,他正在准备“有机肥”。黝黑、干瘦,相对...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淠河岸边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裕安区韩摆渡镇陆集村通过在土地整合上下功夫,连片开发,打造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的美丽村庄,吸引了许多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回乡发展,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在外经...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一头干练的短发、亲和的笑容、雪白的手套……7年,陈翎隽完成了从“全职宝妈”到“月销30万网红收纳师”的华丽蜕变。2021年初,“整理收纳师”被人社部列为家政服务新工种,“时薪上千元,豪车别墅不是梦”的逆袭神话正吸引着许多人投身整理收纳行业。做“整理收纳师”到底是什么体验?近日,记者走入河南首届整理收...

江城区:华龙村发小三人抱团回乡创业

江城区:华龙村发小三人抱团回乡创业

在江城区中洲街道华龙村村口看到,180多亩连片土地生机勃勃,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成熟的蔬菜,前些日子种下的草莓陆续成熟,已露出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小脑袋”,一串串绿油油的圣女果挂满枝头。这些都是村里“80后”冯大平、冯正星、叶升长三人的“心肝宝贝”,希望所在。冯大平、冯正星、叶升长是土生土长的华龙村人。这...

种颗“茄子树” 亩产“万两金” 浙江开化以山为媒奏响协作曲

种颗“茄子树” 亩产“万两金” 浙江开化以山为媒奏响协作曲

“吴总和陈工种的茄子可不一般,比我人还高呢,我们都叫它茄子树,我们这里好些人还得搬个小板凳来摘茄子”,一直在茄子基地帮工的王大姐洋溢着笑容自豪的介绍道。浙江开化芹阳办事处岔里村260亩茄子基地自5月中旬开摘以来,已经产出茄子200余万斤,产值360万元,亩均产值1.4万元,已发放人工工资102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