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活着”就有机会,疫情下实体创业者的生存之道

2年前 (2023-01-19)创业故事29

小区门口热气腾腾的早餐铺,陈列着各式新机的手机门店,学校附近堆满杂志和当天报纸的报刊亭……这些小店的老板不光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也点亮了一个城市生活与希望的微光。在经历了不止一次的市场环境变化,这些小店的创业者用自己的生存之道书写故事,近几年的经历,更是留下最真实和坚韧的表达。

在我们的谈话中,王曦(化名)屡次提到一个词——“活着”——“要活着,这是一个底线问题”、“无论好坏,我要先活着”、“活着就好,活着回来就有机会”。这让你能够强烈的感受到他的乐观与顽强。

王曦和他的企业,是中国无数个小微企业主和小微企业的缩影,他们是只要“活着”就会奋进的“永动机”。

正是这种韧性,让人不禁坚定一种想法——无数这样的中小微企业,需要帮助,也值得帮助。

见王曦之前,通过与他有过业务合作的经理了解到,王曦为人直爽,合作中总是抱着“把事情做好”的原则,能直接了当的处理问题。王曦在OPPO经销商中的威信也比较高,曾经协助大区经理推动了一些政策与变革,是一位陪着OPPO共同成长的伙伴。

如此高的评价,加上目前王曦经营的上海云科(化名)7家综合门店、10家加盟体验店的规模,让我一度以为,王曦已经是一位久在商海沉浮的“老兵”了。

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的后果是在我见到王曦之后发现,他本人“出乎意料”的年轻。很难把诸多合作事迹和业务规模,与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但这样却也催生了我对王曦创业经历的一种好奇。

刚坐下来的王曦,语速飞快,很明显他还没在前一刻的忙碌中转换过来。当下的上海,忙碌意味着某种正常,这是过去两个多月大家都无比期待的一种状态。

01

能解决的解决

不能解决的就慢慢来

王曦19岁就进入手机行业了,一开始从维修做起。做了一年的手机维修之后,2015年,20岁的王曦在上海,开了一家自己的手机店。

一开始开店的时候,并没有多么大的目标,就想自己开个店,赚的钱够用就行。

7年多过去了,目前王曦旗下的上海云科已经有7家综合门店,10家加盟体验店,并且还在继续扩张中。

咋听起来很顺利,但王曦说,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坎坷,中间其实经历了好几次转型,其中有两次特别的困难。

手机由3G转4G的时候,当时有很多老的库存,怎样处理库存成为一个大难题,想了很多办法才把库存消化掉,王曦说当时的压力特别大。

再就是到了2019年,整个市场都出现了下滑,王曦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困难。店铺要么没有生意,即使稍微盈利的店,加上高额的运营成本,也并不赚钱。市场一直不见好转,亏损越来越大,最后实在支撑不下去,就开始关店,团队基本上也都解散了。

到了2019年下半年,王曦又把团队重新整合在一起,转型做售后,承包了苹果售后,开始边做售后边等待机会。

2020年下半年,看到市场有好转的迹象,王曦就决定跟着OPPO重新做零售。于是又把团队由售后转向了零售,重新开店,两年间就发展到了目前的连锁规模。

从手机的3G到4G,从零售到售后再到零售,短短几年见,王曦就经历了好几次转型。当问到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时候,王曦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说转型也是没办法,团队里的人都上有老下有小,这么多人等着吃饭,要挣钱才行。所以肯定要跟着市场的行情走,遇到了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一下子没法解决的就慢慢来。

克服了2019年的低潮期,正在发展快车道的云科就遭遇到此次上海疫情。但正是这种心态,让王曦在上海面对长达两个月的风控,积极的开展了经营上的自救。

风控期间,王曦组织店员在家线上销售。店员们都很敬业,通过朋友圈转发、客户转介绍等方式进行销售。封控期间,手机购买渠道基本上没有了,所以王曦他们的销售量做的还不错,达到了平时一半的销量。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亏钱,王曦透露封控期间他们手机零售的价格都不高,封控中大家都不容易,能便宜点就尽量便宜点,最大的费用还是配送费、跑腿费。

他开始算账,“假如有300块钱的利润,至少要有150块给到跑腿费。”“但是没办法,我还是要尽量卖,要养团队,在上海,每个人每个月的人工成本,最低最低也要5000块,再加上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店面费用,成本还是很高,每个月要损失几十万。”

02

活着回来就有机会

算成本账让我们的话题转向了一个躲不开的话题——钱。两个多月的封控,让现金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过。

大部分封控已经解除,但上海的很多实体店却没能再如期归来。王曦一个店铺的隔壁是一家零食店,疫情过后就倒闭了。“撑不下去直接关掉了,哪怕给它免除房租,他也做不下去了,因为很多零食是有保质期的,过期的只能扔掉,但没有多余的钱再去进货了,只能关店。”

尽管疫情发生以来,支撑小微企业的政策不断出台,金融政策多是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仍有很多实体店倒下去了。问及原因,王曦表示,银行的贷款手续繁琐,一遍又一遍,不是一两天能办下来的,十天半月都正常,有时一个两月都不见得能办下来。对小微企业来说,难拿,时效性也不够。

一边是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边是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撑,这让很多小微企业在经营上变得越趋保守。

提到云科今后的经营计划,王曦表示,今年的市场与2019年相比更具不确定性,投资的步伐肯定会更加谨慎,但今年他们还是会选择继续扩张。

信心主要来自于目前与OPPO的合作模式。王曦介绍说,重要的是选一个靠谱的品牌进行合作,与OPPO的深度合作给到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包括疫情期间,各种补贴都补到位了,给了我支撑和发展的信心,这实际上一个底线问题,无论好坏,我要先活着,活下去了就都有机会。

王曦的第一家手机店的启动资金是银行的房屋抵押贷款,之后开新店需要的资金支持,以及急速发展中的资金缺口很大一部分都来自“欧享贷”。“欧享贷成立之初我就开始用,一直用到现在,给我了整整200万的额度,随借随用,很方便。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欧享贷是由欢太数科联合金融机构为OPPO下游经销商推出的小微企业贷。经销商完成订货后,可以使用“欧享贷”支付货款。除了订单融资之外,欧享贷正在探索将场景扩张到店装修升级、新开店面、员工培训等等更广的范,为经销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随着疫情的影响渐渐消退,王曦说自己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的感觉了,“人的韧性就是从这种变化中锻炼出来的,习惯了就没事儿了。问题来就来吧,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躲不过去就要面对。”

创业过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考验,让王曦面对困难的时候变得乐观,“只要心态好活得就好,只要‘活着’就有机会。”

面对疫情,像曦一样在有暂时困难的手机经销创业者不在少数。欧享贷在推出这2年中,已为近4万手机经销创业者们提供了一站式的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经营走出低谷。

致敬每一位穿越周期的企业、企业家和每一个勇敢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636.html

““活着”就有机会,疫情下实体创业者的生存之道” 的相关文章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城市套路深,当代年轻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青年返乡,不是逃离当你提着行李箱,从大城市返回农村家乡时,周围人只会对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青年返乡不再只是一种逃离城市的无奈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层面上的主动融入。在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有20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60多个“小土棚”...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乡村振兴也离不开青年。如今,随着广东省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措施的实施,一大批青年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以家乡为“舞台”大展拳脚,唱响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近日,记者就走近了这样两位回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作为“85后”“90后”的他们,原本都被家人寄予厚望:毕...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他用自己的所有积蓄建基地养鸭子,却不卖鸭;他只卖海鸭蛋,就能一年卖出1200万,超越了当地几十家海鸭蛋企业。他还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把“草木灰”海鸭蛋卖出天价。这个农村小伙儿就是许承华。本期子牙童趣新农人观察带你认识这位农村小伙子许承华。许承华出生在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许承华学习一...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今年31岁的张鹏大学毕业后曾在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2016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家乡甘肃民勤蜜瓜、人参果、羊肉、板栗南瓜等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前景十分广阔。于是,瞒着父母辞去大城市稳定的工作,返回家乡,做起电商创业之路。张鹏在电商产业园宣传家乡特产“希望利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

抖音电商00后新农人莲讯:创业不用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抖音电商00后新农人莲讯:创业不用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福建连城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多为低山丘陵,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万物茂盛,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基因库。这里全年无霜期291天,土质松软,酸碱适中,十分适合红心地瓜生长。抖音上拥有100多万粉丝的“新农人”莲讯就是连城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她成功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连城地瓜,在兴趣电商...

种颗“茄子树” 亩产“万两金” 浙江开化以山为媒奏响协作曲

种颗“茄子树” 亩产“万两金” 浙江开化以山为媒奏响协作曲

“吴总和陈工种的茄子可不一般,比我人还高呢,我们都叫它茄子树,我们这里好些人还得搬个小板凳来摘茄子”,一直在茄子基地帮工的王大姐洋溢着笑容自豪的介绍道。浙江开化芹阳办事处岔里村260亩茄子基地自5月中旬开摘以来,已经产出茄子200余万斤,产值360万元,亩均产值1.4万元,已发放人工工资102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