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种颗“茄子树” 亩产“万两金” 浙江开化以山为媒奏响协作曲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9

“吴总和陈工种的茄子可不一般,比我人还高呢,我们都叫它茄子树,我们这里好些人还得搬个小板凳来摘茄子”,一直在茄子基地帮工的王大姐洋溢着笑容自豪的介绍道。

浙江开化芹阳办事处岔里村260亩茄子基地自5月中旬开摘以来,已经产出茄子200余万斤,产值360万元,亩均产值1.4万元,已发放人工工资102余万元,雇佣周边百姓4000余人次,其中岔里村固定雇工29人,基地里最忙的时候需要雇佣帮工60余人,为留守村庄的童叟和为数不多的中年骨干注入了新农村生机。

念好时代山海经

协作共赢谋发展

从2002年山海协作工程全面启动,到2020年山海协作工程迭代升级,新时代下,山海协作是一条造血帮扶、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奏响了共富双赢的幸福歌。开化芹阳立足百姓,想民所想,因地制宜强举措谋发展。

2020年10月,芹阳办事处对接浦江县茄子种植能手陈海松和经商起家的吴润星,探索引进新型茄子种植技术,谋求百姓增收致富,机缘巧合下落户岔里村,在村两委的动员下,当时的村里百姓半信半疑的把田租了出去。“岔里村离城区16公里,高山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宜载种茄子,村庄里主要劳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村的百姓自己种地本就不划算,一边收着租一边还可以去吴总承诺的基地干活,何乐而不为。”岔里村党支部书记王美顺介绍道。

2020年12月底,茄子基地的沟渠、修整工作就已经完成,今年开春后,吴总和陈工一直住在村里,与帮工们一起劳作,手把手教授茄子从栽苗、养护、采摘、装箱等一系列工序。吴总和陈工不仅串联起来浦江的栽植技术和芹阳的优质土地资源,还把自己多年的销售渠道作为“嫁妆”一并带来了,现在岔里茄子以“吴哥蔬菜”品牌销往上海、江苏、南京等地的商超和高端农贸市场,批发价格因时间从2元到6元不等,并在上海农贸市场设立专门摊位展销“吴哥茄子”,往往是供不应求。

守好梧桐引凤凰

非粮整治正当时

今年7月,吴总和陈工找到芹阳办事处农业农村办和经济发展办工作人员,想要扩大种植规模,计划新增流转土地500亩,既要土质肥沃又要旱涝不侵的高山田地,芹阳办事处第一时间梳理辖区符合条件的连片资源,并把握非粮整治契机,实地走访调研对口土地。

开化九山半水半分田,芹阳办事处积极做好非粮整治工作,守好半分田这颗“梧桐”,为守牢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保驾护航;种地还要技术添,引进吴哥蔬菜这只“凤凰”,确保品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守好“梧桐”引“凤凰”,既要保障耕地捂好“米袋子”又要强农业造血鼓起百信“钱袋子”,通过盘活非粮整治资源和现有闲置土地,目前已达成初步流转土地约300亩,下步将进入流转和备耕阶段。

打好致富组合拳

消薄攻坚巧增收

吴哥蔬菜种植的茄子从5月中旬开始产出,可以一直采摘到11月底,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力强、口味佳、卖相好、价格高,在开化已经小有名气。“小方,我想种吴哥茄子,能帮忙问问是否能提供苗,请他们到我的基地来技术指导,我也没什么销路,最好是我种好直接批发给吴哥蔬菜......”邻村的邵大爷在经济发展办咨询种茄子的事情。一波又一波的菜农和百姓来咨询种茄子的事宜。

贫困地区是发展“滞后区”,却也是资源“富集区”,不能“捧着金饭碗没饭吃”,通过芹阳办事处和吴哥蔬菜研究决定,制定“蔬菜联盟”计划,在销路畅通的基础上,邀请有意向的村和个人加入茄子种植队伍,并制定考核机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吴哥蔬菜团队负责幼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及销售,芹阳办事处负责协同沟通、要素保障、品牌宣传、技术帮扶等,剩余计划扩产的200亩土地就这么落实了。

一颗茄子树,串联起了开化、浦江、上海等多地域,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新时代山海协作,是一种双向奔赴跨区域跨界限的“资源爱恋”,以更活跃的思维、更多样的形式,搭建小平台成就大事业,为地方谋发展、为民谋福祉。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49.html

“种颗“茄子树” 亩产“万两金” 浙江开化以山为媒奏响协作曲” 的相关文章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创业故事: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这一年,因为工作积极,个人能力突出,25岁的王留勤被公司选派前往位于迪拜的分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刚听到...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贵州岑巩:“80后“女青年返乡创业筑起新时代“乡村

创业故事:六月,熏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笼罩在雨山之中的土家腊味生产厂房,如海市蜃楼般迷迷蒙蒙。在厂房里,工人们忙着腌制、熏制腊肉、腊肠、腊火腿,柴火噼里啪啦,肉制品不时的散发出阵阵香味。“要赶紧把这批腊肉炕好,节日前后下订单的客户比较多。”刚从贵阳回来的龙久宏,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查看腊肉熏制情况...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2021年5月,山东曹县因为偶然的机缘爆红网络。“走红,是给有准备的城市”,对于创业者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2014年10月,我跟老公回老家时接触到了曹县电商业,便跃跃欲试,不久后,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开张当晚,我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500件学士服。为此,我们常要守在服装加工厂门口抢货,辛苦归...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冬至将至,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石庙村家庭农场主陈正东在快手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分享他今天的养殖心得,做好300多只羊的越冬准备,希望与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陈正东今年45岁,参加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位新农人,随手拍短视频记录羊群等乡村场景,一展歌喉,已成为他的...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这款山楂饮料罐头,来自中国山楂之乡河北兴隆,全国包邮到家!”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倾力推销产品。34岁的张静盯着手机直播画面,自信中透着干练。从海归硕士到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掌门人”,张静和她的团队一起,演绎了一部创业版“山楂树之恋”,让兴隆的小红果成为致富“甜蜜果”。改变轨迹 留学生回乡创业“留学...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穿着工装裤,手拿剪管刀,在满是尘土的毛坯房里装管接线……近日,一个在厦门同安做水电工的女孩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火了,多个视频获千万级播放量,点赞量频频破万。她叫陶媛,粉丝们称她小园,其实除了水电工、“网红”博主,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电子电工产品淘宝卖家。而正因为她既能肩挑手扛做水电,也能靓丽出镜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