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9

他用自己的所有积蓄建基地养鸭子,却不卖鸭;他只卖海鸭蛋,就能一年卖出1200万,超越了当地几十家海鸭蛋企业。

他还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把“草木灰”海鸭蛋卖出天价。这个农村小伙儿就是许承华。本期子牙童趣新农人观察带你认识这位农村小伙子许承华。

许承华出生在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许承华学习一直不错,2003年他考入南宁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南宁的公路局工作。属于事业单位,工作稳定,父母看到他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很为他高兴。村里乡亲也都很羡慕他能留在市里。

父亲在老家一直养殖鸡鸭,养殖也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2016年4月,正在上班的许承华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电话里带着哭腔说父亲病重,许承华赶忙赶回家,可是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的离开给母亲打击很大,听着母亲的哭声,一直很孝顺的许承华心如刀绞,他意识到他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母亲年迈,现在又无依无靠,这个时候最应该陪伴在母亲身边,报答和孝顺母亲。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代。

许承华决定辞去事业单位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母亲知道儿子要辞职坚决反对,他是全家的希望,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考上大学,有了好工作,怎么能说辞职就辞职呢。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出息。母亲气的两个月没和许承华说话。

村里的人也对许承华议论纷纷,还好妻子很理解他,知道他很孝顺,而且做了决定就不会后悔,勇往直前。

许承华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回来后最着急的是创业做点什么。合浦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物产丰富。当地大多以经营农产品为生,海鸭蛋就是其中一大特色产业。

许承华听说村里有位老奶奶,常年腌制鸭蛋,手艺很厉害,她做出来的鸭蛋,吃起来口感纯正咸香。这位老奶奶叫罗德英,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

老奶奶一般用传统地锅,边烧水边烧制稻草灰,水开静置,到手触摸温度最为适宜,然后取出稻草灰,与水、盐按照一比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搅拌至糊状。鸭蛋先用米酒清洗一遍,最后用泥灰裹上鸭蛋。再用保鲜膜包裹上,在阴凉处放置30天。

许承华受到老奶奶养鸭蛋技法的启发,灵机一动想到这不就是家乡的特色吗?

2016年5月,许承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开始筹建海鸭养殖基地,亲自研究怎么让他鸭子下的蛋与众不同。为了提升养鸭子的品质,许承华会在退潮的时候赶鸭子去海边,因为退潮后,海滩上有很多的海鲜,就能让鸭子吃的饱。

赶鸭子去海边的路程还是障碍重重。鸭子要先通过一个很陡的海堤,然后再走400米的路,鸭子摇摇晃晃需要走半个小时,接下来就到了下坡,可以轻松穿过一片红树林,然后就能自由自在的奔向大海,那里是海鸭们的乐园。

落潮后,海鸭子们争相抢夺螃蟹作为他们的晚餐。还能吃上不动的河蚌,还有一些小鱼小虾。

平时许承华还特意尝试在浅海给海鸭喂玉米,既可以让膳食均衡,同时玉米漂浮在水面,鸭子想吃就得不停的游动、扑腾,加大了鸭子的运动量,还有个好处是可以降低鸭子在野外产蛋的概率,没想到每天鸭子捡蛋量增加了8到10斤。这让许承华后来的收入比同行多出10多万。

许承华很善于营销,他利用网络,邀请游客来他的基地体验,可以免费捡鸭蛋,品尝鸭蛋,通过活动,没想到他的第一批海鸭蛋很快就都卖出去了。

许承华看到销量这么好,决定开始批量生产,同时还在老奶奶的技术工艺上升级,在静置过程中间,会把海鸭蛋反面也涂上泥灰,让海鸭蛋的的咸度更加均匀。

许承华以为自己的海鸭蛋终于可以批量生产了,结果意外发生了。新的一批腌制的海鸭蛋味道全变了。

这可吓坏了许承华,他挨个闻味道闻了很久,希望只是个别的鸭蛋出了问题,但是通过检查,所有的都坏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排除各种因素,许承华才发现,原来他在批量腌制的时候忽略了温度这个重要因素。这批海鸭蛋腌制时间恰好在夏天,正常需要保持温度在25摄氏度才好,温度高了,自然就会变质。

虽然发现了问题所在,但这次损失确实不小,周转资金出现了问题。许承华愁的天天蹲在海边唉声叹气。细心的妻子看到一筹莫展的丈夫,决定从娘家借出30万,让许承华渡过难关。

妻子的支持让许承华很感动,也动力十足,信心满满。通过调整后,许承华的海鸭蛋不但新鲜好吃,品质更加上乘。

海鸭子的蛋虽然比普通的蛋更小一些,但其蛋壳硬,10个鸭蛋也不会磕破一个海鸭蛋,便于运输。海鸭蛋蛋黄个头大,颜色深,蛋清质地黏稠。一枚的价格在12元左右。

随着新农业的不断推崇,品牌化推进已经成为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开始推行农业品牌化的行动,保护农产品能够做大做强。

乘着这道东风,许承华在2015年成立了广西许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就这样,许承华把农产品实现了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公司从名字出发,想到母亲排行第三被大家称为“三娘”,于是决定注册了“许三娘”品牌。还设计制作专属品牌卡通形象等,希望能够打造北海海鸭蛋标杆品牌。

公司还成立“合浦县许三娘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对海鸭进行集中管理、养殖。

到2017年,海鸭蛋的订单量开始大爆发,同时也可以进驻到线下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许承华还推出海鸭蛋附增值品,小克数的鸭蛋就做成蛋黄酥。还在中秋节推出海鸭蛋月饼,让其产品能够多样化。

这些营销方式让许承华一年多收入500多万。许三娘”品牌凭借品质和服务,当年被评为北海市海鸭蛋优秀品牌。还受邀得到央视的采访。许妈妈看到儿子在创业之路上的成就,终于认可了他回乡创业的选择。

2018年,公司获选“北海市蛋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的荣誉。这一年3月,还和知名演艺人黄磊老师优选品牌“黄小厨”,达成了双品牌合作。

直至2019年,与公司合作的经销商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零售APP上也陈列着“许三娘”品牌的产品。

就这样,许承多回到自己家乡,不但照顾了母亲,还让公司两年时间收益过千万。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奔入大城市工作。城市有着更多的改变生活的机会,但家乡却还有我们割舍不掉的亲情。

城乡之间的去留成为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选择题。许承华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一个漂亮的答案。我们也祝愿更多的人能够守护亲情,实现创业梦想,振兴家乡。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29.html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的相关文章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通过一个个初创者的故事,看这座青春之岛如何培育和孵化这些新生力量,观这座城市能否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一个留下来扎根的理由。我们走进青岛拓界建筑设计...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农民企业家刘银莲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她一个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致力于乌骨鸡的规模养殖,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了农民工创业的传奇故事。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刘银莲脸上既充满了快乐,也写满了创业的艰辛;2013年的9月,一直在县城开办超市的刘银莲,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随着县城的各大超...

徐志强:身残志坚勤奋创业奔小康 带领村民巧念“脱贫经”

徐志强:身残志坚勤奋创业奔小康 带领村民巧念“脱贫经”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漆河村,有一位肢体残疾人,但他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土鸡养殖专业户,又是“武山县源泰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带领70户残疾人和精准扶贫户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这个人就是徐志强。在人生的道路上徐志强有着一段颠簸曲折的经历。由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的医生成为一名养殖专业...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庐江县90后大学毕业生余宏伟,利用在高校里学到的知识返乡创业,养起了黑水虻,为当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探出一条新路子,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余宏伟的黑水虻养殖基地位于庐江县白山镇五艾村境内,一天三顿都要喂食,而喂养黑水虻的食物有点特别。合肥保护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彭少强,1987年出生,2011年创建51乐返网,一家淘宝购物返利网站,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三学生,他用借来的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150元买了个域名,200元买了个程序……就这样公司成立了。公司成立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月入8000元。看似顺利的创业之路,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彭少强说:“我有一颗不...

刘洋:返乡创业“新农人”电商直播“新网红”

刘洋:返乡创业“新农人”电商直播“新网红”

走进开封市祥符区半坡店乡易洋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的新西兰万只肉羊育肥基地,一个个养殖大棚映入眼帘,几千只羊儿“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羊舍内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利奴、萨福克、乌珠穆沁等高端品质羊精壮灵巧,在追逐撒欢,刘洋正在为它们拌料、喂料,忙得不亦乐乎。两年前,还穿着笔挺的西服和锃亮的皮鞋,领着国外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