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80后小伙靠一好创意 半年营收70多万

2周前 (06-15)创业故事19
这种既可以阅读也可以种植,而且能从书中长出花花草草的书叫做瓜果书。他的发明人竟然是个80后年轻人,他叫温浩溟,出生在江西,这个80后的小伙靠一个好的创意,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途径。2009年半年时间,他就靠这种长花草的书,营业70多万元。

聊天聊出商机

2007年温浩溟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由于学的是外语专业,他第一份工作就在广东佛山一家陶瓷研究中心(英国陶瓷研究协会CERAM)做翻译。该中心顾问是一位旅美学者,也是知名的创意专家。温浩溟在这位专家聊天时聊出了商机。

有一天,创意专家告诉温浩溟,现在英国的创意产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如果陶瓷也融入创意的概念,应该卖的会更好。同时,专家还给温浩溟讲了花果书的案例。

一本书,可以看,也可以长出花草,如果种植的是蔬菜,结出的蔬菜或果子还可以吃。温浩溟一听就来了精神。书里面可以撒种子?还可以发芽长大?结出的果子还可以吃!温浩溟十分好奇。

专家虽然知道有这样的事物,但是这是哪里发源的并不知情。温浩溟想到日本是工艺创意最发达的国家,是不是日本发明的呢?

他马上联系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个日籍老师,得到的消息是振奋的,瓜果书就是起源于日本,并且卖的火热。

在日本卖的火热,在中国也有可能大热。想到这里,温浩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跑腿跑出技术

温浩溟马上委托日籍老师从日本买回一本花果书,当他兴奋地打开包装时,傻眼了,整个人像是泄气的皮球一样摊在了沙发上。

原来,日本邮寄的花果书,就是一本画册,就是书后面附带了几颗种子,读者还需要买其他的盆子栽培,才可以发芽,结果。

这没有多少创意啊,就是书本上附带了几颗种子而已。就在失望之余,一个朋友提醒了温浩溟。如果我们能在书本中种出花草来,就好了。温浩溟一听,刚才还紧缩的眉头马上舒展了。

为了技术攻关,温浩溟首先找到中科院北京一家农业研究所,但是对方对他这个项目不感兴趣,认为这是小儿科,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对方也给温浩溟提出了很多建议,让温浩溟用生长比较快的植物,同时在介质(类此土壤,现代种植的载体)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就是让植物长的更快。

在北京碰壁后,温浩溟又到处跑腿,最后找到了深圳大学。我几个合作伙伴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同时深圳也是创意之都。温浩溟告诉记者,在这里他的项目得到了的支持。

2008年11月,在深圳大学经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支持下,中国瓜果书创意设计生产基地终于在江西成立。

经历数次失败后,2009年6月份,技术终于获得突破。

卖书卖出市场

实际上,在温浩溟技术成功之前,他就开始销售花果书,但那个时候出售的产品和日本一样。实际上就是拷贝日本的。温浩溟原本以为,在日本卖的火热的产品在中国也应该火热,然而他错了。

产品投入市场,没有引起轰动,面对这一场景,他才下决心进行技术攻关。

现在,温浩溟的瓜果书已经有很高的发芽率,一颗普通的花草4-7天发芽,60-70天结果,200天左右生命周期结束。瓜果书能结出3到10根大拇指1.5倍大小的黄瓜,能结出5个左右小拇指大小的番茄。温浩溟说。

技术获得突破,温浩溟马上联系厂家进行加工生产。由于手头没有资金,不敢做广告,只能通过网络推广,我们还找过北京一个网络营销推广专家,此人曾经捧红了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但是对方给我们开价是10万元。面对这一价格,温浩溟只好作罢。

除了网络推广之外,温浩溟还将产品送往礼品店销售,通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消费者开始渐渐接受花果书。差的时候,一天也能卖出1000多本,好的时候是3000本。温浩溟告诉记者,在2009年半年的时间,营业额就达到60多万元。

据了解,现在市场卖的花果书20-40元不等,温浩溟批发给代理商的价格更低。

我们现在也面临发展瓶颈,技术上,发芽率有待提高;流动资金也不宽裕;最紧缺的是工艺设计人才。温浩溟告诉记者,虽然瓜果书有了一定市场,但现在自己还没有盈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687.html

“80后小伙靠一好创意 半年营收70多万” 的相关文章

从贩菜到种菜 富阳“蔬菜大王”的创业之路

从贩菜到种菜 富阳“蔬菜大王”的创业之路

进城,赚钱,买房落户,这曾是富阳洞桥镇朱楚华心中的“城市三部曲”。10多年在城市打拼,为他赢得了“蔬菜大王”的称号。然而,对朱楚华来说,创业故事才刚开始。“城市固然有机会,乡下却有另一番天地。”2011年,朱楚华离开杭城,回到小山村,尝试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他一口气承包下多个山头的复垦土地,每日奔走在...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90后青年张旺:山沟里挖出创业金

青年创业故事:陕西人张旺是一名90后,在城里长大,但他的创业领域却与山区、农民、农产品有关。过去8年,他创业开启“小满良仓”项目,举办过600场次扶贫促销活动,帮助农户销售4000余万斤滞销农产品;邀请科研团队将纳米级生物酶制备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环节;他曾走进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农田,深知农产品卖...

创业者刘闻波:从“互联网 ”到智能制造

创业者刘闻波:从“互联网 ”到智能制造

作为一名创业者,刘闻波时常需要感知“机会”在哪里。过去这十年,这些“机会”的变化,也让他从细微处看见广州、看见中国的变化。2012年至今,从最初创立互联网货运平台“1号货的”,到如今投建印刷包装领域的“智能云工厂”,刘闻波先后两次创业。其中,“1号货的”项目在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返乡创业故事:“成名须趁早”,60岁的王献志,为实现从家具厂商到家禽养殖户的跨界创业转型,他已在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的山里待了7年。在其漫长而波折,充满坎坷的创业路上,他欠债后卖了房也要坚持。为纪念父亲的创业历程,鼓励无数年轻的创业者,老人的儿子将六旬父亲的创业故事拍成了微电影。年逾半百后 仍跨界创业...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今年31岁的张鹏大学毕业后曾在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2016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家乡甘肃民勤蜜瓜、人参果、羊肉、板栗南瓜等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前景十分广阔。于是,瞒着父母辞去大城市稳定的工作,返回家乡,做起电商创业之路。张鹏在电商产业园宣传家乡特产“希望利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

把“吃瓜群众”带成放牛“达人”

把“吃瓜群众”带成放牛“达人”

来到云南省新平县新化乡代味村,一座依山而建的生态养殖场豁然出现在眼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本地小黄牛悠闲地寻觅着新鲜的草料。“今天封装的这些黄牛肉,主要是发往北京、上海、浙江那边,目前我们的生态牛肉除了没往青海、甘肃、西藏这几个地方发过货,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收到过了,每年还是能销售出去好几吨牛肉的。”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