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23

返乡创业故事:“成名须趁早”,60岁的王献志,为实现从家具厂商到家禽养殖户的跨界创业转型,他已在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的山里待了7年。在其漫长而波折,充满坎坷的创业路上,他欠债后卖了房也要坚持。为纪念父亲的创业历程,鼓励无数年轻的创业者,老人的儿子将六旬父亲的创业故事拍成了微电影。

年逾半百后 仍跨界创业养鸭子

王献志,60岁,家住遂宁市河东新区。老人双鬓斑白,嘴上布满胡茬,蓬松的头发,加上满是沟壑的脸,以及其围围裙躬身拎水桶养鸭的模样,绝不会有人认为他曾是名“大老板”。

18年前,王献志经营一家具厂。1998年,因遂宁遭遇一场洪涝灾害袭击,洪水淹没他的的家具厂仓库。所有被浸泡过的家具,沦为生火的木材。遭灾后,他用政府给的补贴款重操旧业,无奈生意惨淡。从此以后,王献志改行经营农场、租门面卖副食、与人合伙撑船打渔,结果都在亏钱。

2007年,其朋友周三在涪江河滩上养鸭赚了钱。2009年,王献志凑钱与周三等3人准备养殖生态家禽,卖土鸡土鸭等生态产品。此时,王献志已53岁,不甘生意失败的他拿出10万元积蓄,3人共投资30万元钱合伙在安居区大安乡的河沟内养鸭。

不料,仅在第二次创业一年后,因山里发洪水,所有家禽均被冲走,养殖基地被冲毁,3人血本无归,每人仅剩1000元钱。

重振旗鼓 仍遭再次创业失败

此次创业失败,周三和另一名合伙人纷纷退股,不再继续养鸭子。然而,王献志选择坚持,他重振旗鼓再次投资养殖基地,买回鸭苗精心饲养。因他不懂养殖技术,再次亏损。

2010年春节前,在妻子的生日宴上,亲朋认为“王献志的年龄太大,不适合再创业。”个性固执的王献志没放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能再次成功创业。在此后几年,他将牛与家禽混合养殖,仍然连续亏损了几年。直到2013年,因养鸭子,他花光积蓄还欠了数万元外债。他用政府发给家里拆迁补助款,修建500平米的鸭棚,挖了大鱼塘养鱼,自费建了条500多米的水泥路,以连通村道公路。

王献志说,养殖基地经历此番休整,手里已没钱再投入。他准备卖房,却遭家人反对。他对家人讲:“若将卖房钱投入后,仍失败亏损了,我也要留在山(养殖基地)里。”王献志儿子王宏认为,再次创业将能体现其人生价值。因此家人妥协了,同意卖房支持他创业。

最终,王献志将卖房所得几十万元前用于还债,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养殖基地。经过多年打拼,如今他的养殖基地拥有占地500平米的养殖棚,饲养了2000多只家禽,每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父亲7年创业故事 被儿子拍成微电影

目前,王宏除经营自己的餐饮店外,尽量挤出时间帮助父亲。去年,他注册了品牌,专卖父亲养殖基地里的土鸭蛋,还开通了网页,为父亲开辟了鸭蛋线上买卖通道。现在每周末,有不少人从重庆驾车,专程到王献志的养殖基地内挑选土鸭蛋和土鸭。

今年7月末,经王宏朋友建议,他将父亲的创业故事拍成了微电影,期望通过以美食形式,向受众推介父亲基地的土鸭蛋等产品。前两天,这部遂宁民间首部美食微电影上线,影片讲述了王献志从不懂养殖技术、缺乏经验、产出产品不被客人接受,到如今其创业经历和产品获得客户承认的故事。

据该部影片的制作人介绍,若从年龄上判断,王献志是遂宁年龄最大的创业者,但老人放弃安享晚年,继续奋战在创业路上,其奋斗不息的精神让人赞赏。

王宏说,虽然拍摄微电影不能为养殖基地带来产品销售业绩,但王献志的创业故事却能激励不少仍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王献志认为“创业没有捷径”,他以自己的经验告诫年轻创业者:“无论创业路多艰难,都不能放弃,坚持就能闯出一条自己的理想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31.html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的相关文章

徐进:大学生回乡创业“蜂”生水起

徐进:大学生回乡创业“蜂”生水起

眼下正是割蜜的最佳时期,走进开化县思远家庭农场,只见主人徐进正在割蜂蜜。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蜂桶,割了一块原蜜给我们品尝。轻咬一口,满口香甜。这位动作娴熟的年轻蜂农,如果不是亲眼相见,很难想象他是一名大学生。“好环境+好政策”实现创业梦想徐进,33岁,他家老房子就建在一个小山凹里,三面环山。从他爷爷手上...

宿迁80后女孩自主创业有一套 开网店卖古装 专掏“古人”腰包

宿迁80后女孩自主创业有一套 开网店卖古装 专掏“古人”腰包

创业故事,创业开网店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自己设计、加工出来的古代服装在网上销售,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偏门”。在湖滨新区井头乡塘湖西街,有一处较大的门店,名为“风雅颂古装阁”,这里的“掌门人”是当地一位出生于1987年的姑娘,名叫盛元元。她的店里生产销售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服装,远销到北京、湖南...

从贩菜到种菜 富阳“蔬菜大王”的创业之路

从贩菜到种菜 富阳“蔬菜大王”的创业之路

进城,赚钱,买房落户,这曾是富阳洞桥镇朱楚华心中的“城市三部曲”。10多年在城市打拼,为他赢得了“蔬菜大王”的称号。然而,对朱楚华来说,创业故事才刚开始。“城市固然有机会,乡下却有另一番天地。”2011年,朱楚华离开杭城,回到小山村,尝试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他一口气承包下多个山头的复垦土地,每日奔走在...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90后”张家界姑娘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创业故事: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10月的张家界市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一角,金色稻田在秋风中摇曳,如同一片黄灿灿的海洋。“这一块都是去年流转的土地,受长期干旱影响,收成不如预期。”指着眼前蜿蜒的田坎,宁芬芳驾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很快就把金黄的稻谷装进了麻袋。2020年,宁芬芳辞去张家界市慈...

85后小伙儿回乡养兔闯出致富路

85后小伙儿回乡养兔闯出致富路

6月3日上午,郏县长桥镇李常庄村中中畜牧养殖场内,85后小伙儿张红飞打扫完兔舍的卫生,又给玉兔喂食。“养殖玉兔一个月出栏一次,可收入5万多元呢!”张红飞高兴地说。IT男返乡搞养殖今年32岁的张红飞之前在郑州从事微信小程序编程,收入不错。2018年,他辞职回乡开始养殖兔子。说起回乡养兔的初衷,张红飞笑...

大姐一招将红薯干年销900万,带动当地经济,红薯姐怎么做到的

大姐一招将红薯干年销900万,带动当地经济,红薯姐怎么做到的

可能大家都吃过红薯干,作为一种休闲的零食,红薯干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了,但是你一定想不到有人能靠着这小小的红薯干,年收入近千万。她就是确山县瓦岗倒蒸红薯干市级非遗传承人,大家熟知的“红薯姐”白军敏,本期子牙童趣商将锦囊就来说说白军敏的创业之路。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当地地形特殊,无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