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青年回乡创业种草莓,枣庄“新农人”种大棚创富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2

“上千斤草莓,一天就能卖光!”作为回乡创业的新农人,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峨山口的张国锋从来没有想过,最终成就自己事业的,竟然是“种地”。也从来没想过,曾经村里不被看好的“土地经济”,现在竟然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采摘村,每到进入腊月份,进村采摘的人们都是络绎不绝。

蔬果进棚,“新农人”让村民收入涨起来

刚走进张国锋的果蔬大棚,铺面而来的“暖气”,让刚从棚外进来的人们,瞬间舒展开冬日北方冻僵硬的关节。一眼望去,棚内鲜红的草莓正从翠绿的秧苗中探出饱满的身姿,最后的一点寒意也在丰收的感召下,悄然散去。剩下的就是赶紧挎着小篮筐,将诱人的草莓摘,或直接品尝,或放入筐中付完款带回家。

张国锋说,现在棚里的草莓已经算是卖完了头茬,每天上千斤的采摘量,主要还是依靠线下销售。“我们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4月2日,之前我一直在外地,后来想回乡创业也是咨询了很多人,最后也是在曾经的领导的建议下,选择了农业。说实话,从来没想过最后自己会成为一位‘农民’,因为在我们小时候,家里老人都说,要好好读书,以后能不用受种地的苦。没想到,最终还是家乡的土地,让我找到了以后的奋斗目标。”张国锋介绍说,为了扩展自己的农业版图,除了要从头学习种植技术,怎样做好产品经营,产品研发,成了他每天生活都要去做的事情。

好在,除了个人努力,孟庄镇镇政府也为他们这些新型农业种植的创业者们,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政策支持。现今,张国锋的合作社光是草莓就七八种,还有千禧小西红柿,葡萄,大樱桃,平菇等,可供来往游客采摘。

科学种植,“热果子”带活“暖冬”市场

仅仅是一年时间,2020年张国锋的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就达到了335.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达到146.1万元,当年销售收入达到165.4万元,实现盈余达到89.7万元,进行盈余分配55.8万元,占比62.2%。2021年销售收入达到215.6万元,实现盈余达到144.8万元,进行盈余分配99.5万元,占比68.7%,入社社员比同行业不入社成员增收38%,带动农户100多户,带动果蔬基地发展300多亩,带动增收500万余元,带动休闲旅游5万多人次。

张国锋说,这些都归功于整个村镇发展的规划。“先从地理位置上讲,在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上,村镇两级的领导都能着重帮我们规划,不仅形成产业的聚集,还让合作社都能在主干道附近,方便迎来送往。其次,在技术上,也帮助我们做好产品的研发。”

为了做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好绿色食品管理制度经营,张国锋合作社的大棚内,施肥使用“水肥一体化”先进设备,全部使用高档富硒有机肥料。张国锋介绍说,由于合作社内现今种植面积最大的还是草莓,所以怎样围绕草莓做好再生产,就是关键。草莓属于“热果子”,不易保存,但是做成草莓干、草莓酱、草莓茶等一系列再加工产品,不仅能将产业链做完成,也能真正带动地方村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真的想完成产品的深加工,草莓的供应量根本达不到,如果想增加亩产,立体化种植必须成为我们的方向。”张国锋说,做好农业不是简单的挥锄头,下一步,怎样将原有土地增值,让家乡更富裕,让土地更丰收,让坚守土地的人能得到更多的馈赠,是他们这一代“新农人”应该做好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95.html

“青年回乡创业种草莓,枣庄“新农人”种大棚创富” 的相关文章

退役军人杜灏之:立创业创新潮头 展退役军人风采

退役军人杜灏之:立创业创新潮头 展退役军人风采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滨州退役军人杜灏之,2015年转业入职圣豪,从基层创业干起,到分公司部门经理、公司总裁,杜灏之用他敢为人先的胆识、敢闯敢干的思路和稳步攀升的业绩,实现了个人思想认识和行动的全新蜕变,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诠释了一位军人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以思想转变立身争先出...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榛子乡育林村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将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社员重点种植有机包菜。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邹磊 摄)包菜又叫甘蓝,口感清脆,味道甘甜,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喜爱的家常菜,市场需求量大。在种植上,包菜适...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创业故事,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特别是关心青年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他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乡下种地的清华女博士,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作为清华毕业的博士后,她出国留学,见识了国外的繁华,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扎根农村创业,成为了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她运用学到的知识,依靠种地实现了年收入超过800万。让人意外的是,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去过农村。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到依靠种地年收...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盛夏时节,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雷庄村高歇组连片集中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稻秧长势喜人。日前,笔者在现场看到,九零后青年创业者郎磊卷起裤管,背着喷雾器,在对稻秧喷施专用叶面肥。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在水稻苗期,喷施叶面肥,可促进水稻苗株...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西南小镇里年轻人的创业梦 上海来做“投资人”

群山环绕着水库,78个自然村散落其间,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镇,平均海拔为1980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五年前,这个数据仅为9624元。2017年,村民杨丽芹的丈夫因脑淤血双目失明,右手和右腿同时失能,不仅每个月要花近800元的医药费,还需要有人守在身边照顾。儿子正在读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