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65岁武汉农民回乡创业,放狠话:每年1000000斤!

2023-03-15创业故事13

有一位“狠人”他65岁开始学种田78岁给自己定下年产百万斤稻谷的“小目标”在他的稻田里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新故事来认识一位白发新农人。

78岁老人用现代科技花式耕田

在武汉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78岁的老农周鼐,正指挥无人机给八百多亩油菜喷洒叶面肥。换下电池,加满肥料,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30亩地的作业。

武汉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农民周鼐:“在正式进入花期的时候,就还要增加一点叶面肥,比如以前打油菜用人力,一个无人机起码顶上100个人也不止。”

年过七旬,周鼐却头脑清醒,和传统老农不同的是,周鼐早在5年前就掌握了无人机播种的“诀窍”。他经常会在手机上画智慧农业地图,上网学习种植技术,主动输入新知识。

武汉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农民周鼐:“map它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个地块,在地图上找到你家的地理位置,打点串起来就行,这些东西都有不同的颜色给你标注出来,可以给你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

65岁回乡创业

目标每年产出100万斤稻谷

土生土长的老周,其实并没有一直从事农业,25岁时,他就走出了家乡,在汉口做纺织出口生意,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重新回归农业,是源于13年前,65岁的他重回家乡时,周边荒凉的景象给他的冲击。

武汉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农民周鼐:“养老了,把乡下那个老房子修了一下,把我的院门一打开,在我的周边眼睛所及的100公尺以外就都是荒田、荒地,太可惜了,自己就触动很大就试着去弄。”

作为挨过饿的老一辈人,周鼐心疼荒废的良田。带着多年城市生活的经历,老周开启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种田之路,除了自学各种农业新科技,他还养成了记录务农日记的习惯,每天的天气情况,苗情墒情变化他都认真记录下来。

武汉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农民周鼐:“‘2月16日,肖毛利四人来飞机喷药,4种混合喷施,下了雨,还剩老屋尖和工业园未喷。’因为农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你必须要做记载,我来年还可以参考,手机上天气预报你不记下来你怎么查?不可能让你查到十几年以前,这些经验教训,你必须得自己掌握。”

种了13年田,周鼐记下来了37本务农日记,而他所在的黄陂区,从2019年开始,在67个村子里,建起了12.7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良田上,农民增收有了希望。

周鼐说,自己也要活到老学到老,多学一些技术,多做一些实事,让自己耕种的800多亩农田里,每年产出100万斤稻谷,5万斤菜籽油,这是他的目标与骄傲。

武汉黄陂区前川街道孙教村农民周鼐:“3年学个手艺人,10年你难学一个种田佬,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不是一句空话,对粮食这个东西有感情,对土地有感情,我多生产一点粮食,多生产一点油料,这就是我对社会的贡献。”

(来源:湖北发布、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907.html

“65岁武汉农民回乡创业,放狠话:每年1000000斤!” 的相关文章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莎莎姐,来一束‘清风明月’!”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坐落在浙江财经大学生活区桃李苑的“方得日常花艺”共卖出了300多束节日限定花束,200多份伴手花礼,日均营业额超4万。这家花店的店主是叶莎莎——浙江财经大学摄影系一名大三的学生,而“清风明月”“光辉岁月”“书香满门”都是她为节日推出的新品。...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80后收纳师分享创业经历:在蓝海行业找到未来

“收纳师是物品整理师,是空间规划师,是心灵净化师”。80后收纳师吴波在“数字化时代 寻找灵活就业新36行”全网征集活动启幕会上说。作为近几年逐渐走俏的小众新兴职业,收纳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给家政服务业带来新风尚。“收纳的本质是规划。”16日,吴波告诉记者,收纳不仅是上门做物品的归类摆放,其最重要的...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师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大一个乡村产业:“跨界”组合养金龟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5岁在读硕士陈瑞亮还有一年才毕业,不过,正读研二的他已创业三年,还带动家乡百姓一起创业,100多位农户跟着他走上致富路。6月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见到陈瑞亮。说起“跨界”创业的故事,陈瑞亮说,光卖乌龟的生意,“去年,我们创办的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800万元”。陈瑞亮...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古代社会都是男人当家,往往男人都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但这并不代表女人就没有当家立柱的能力。我曾经听说过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分别是来自河北的李女士和来自福建的张小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女性的自强,她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扛起家庭的重任。李阿姨一直以来都是从事餐饮行业,也赚了不少的钱,承担了家庭的基本开...

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仅一位女性,女性创业真的不如男性吗?

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仅一位女性,女性创业真的不如男性吗?

创业一词,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经常听到,毕竟,时下是一个全民创业的年代,加上创业的门槛变低,所以大家对于创业也并不陌生。创业起步虽然简单,但想要靠白手起家达到富豪的地步,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9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在54位80后成功创业者当中,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