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民创业故事
返乡创业办泥鳅养殖场自己脱贫,还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发展。今年36岁的石柱县鱼池镇金竹村村民罗继福就是其中一位。他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家乡办起了泥鳅养殖场,不但让自己家成功脱贫,还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创业。回乡创业既陪伴家人又能挣钱养家罗继福和当地很多村民一样,都有随大流外出务工闯荡的经历。“我1...
刘金萍:贷款5万元,梯田阿妹返乡创业逐梦
初见刘金萍,青春的面孔,干练的风格,很难把这位年轻的姑娘与大山、梯田和黄元米果联系在一起。梦想 地地道道好米果2014年,刘金萍在银行贷款5万元,回到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赤水村,扛起了锄头,成了新农人。创业没有捷径,需要踏踏实实做事。刘金萍夫妻俩挨家挨户走访,租赁乡亲们撂荒土地,开垦荒地,复耕梯...
“夫妻档”创业路 勃勃生“鸡”财富来
谁也不曾想到在深山野岭山顶上有一个林下散养家禽养殖场?!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创业养鸡人都是新型职业农民“鸡司令”?!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养鸡场的主人是一对“夫妻档”?!幽静的山谷,山头浓雾弥漫……立冬过后,我们一行驱车爬上岚皋县堰门镇团员村三组的山顶,放眼望去,这是一个群山矗立,峰峰相望的典型大巴山地貌地带...
安徽定远:返乡创业“新农人” 拳拳故土赤子心
在安徽省定远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位“新农人”。他长于农村,不忘农村,扎根农村沃土,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智慧和汗水,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他就是定远县绿色亲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谢发清。燕子归巢新风吹1990年,高中毕业的谢发清选择外出务工,后来因工作的工厂拆迁,谢发清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
“养殖能人”带全村养甲鱼致富,他被人亲切称为——“甲鱼爸爸”
“老甲鱼”“鳖王”“甲鱼爸爸”说的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德清县亁元镇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沈继春。杭州人都知道,乾元镇有只“甲鱼”很有名,那就是“莫干湖”牌甲鱼,但他们不知道这只甲鱼的饲养者沈继春同样有名。人物档案沈继春籍贵:浙江德清职务:亁元镇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湖州市农民养殖专...
农民网箱养鳝,年入十多万,终圆脱贫梦
“夏吃一条鳝,冬吃一支参。”一直以来,黄鳝以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周矶办事处联盟村,贫困户王行华依靠黄鳝养殖,圆了自己的脱贫梦。9月16日,记者来到王行华的黄鳝养殖基地,他正撑着小船,给黄鳝喂食。今年56岁的王行华原先在家务农,家庭虽不算富裕,但日子过得也算一帆风顺。2002年,儿子...
返乡创业变养鱼达人 年收入20多万元
保合镇盖灵庙村四组,有一个占地20亩的清水鱼场,当地人都喜欢来这里买鱼钓鱼。8月10日,记者来到了该鱼场,见到了正在给鱼群投放饲料的鱼场主人刘守耕。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积累经验科学养殖,将自己的鱼场发展得越来越好,使自己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刘守耕给鱼投放饲料返乡创业发展养鱼业刘守耕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在...
蚯蚓养殖“钻”出致富路 预计年收益150余万元
乡村振兴首要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最离不开人才。近年来,巴州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大批回乡创业的有志之士。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的曹丽就是其中一位,在家乡,她破解了蚯蚓养殖的致富“密码”,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吴叔,你把那边的粪铲过去一下,要从底下翻,否则会把蚯蚓弄断……”在清江镇巾字村鸿科蚯蚓养殖...
残疾人养螃蟹成“乡村振兴之星” 年纯利润超10万
残疾人养螃蟹成“乡村振兴之星” 年纯利润超10万。53岁的高世彬,在当地被称为“残疾螃蟹养殖能手”,是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新港村的一位农民。近日,高世彬被高淳区残联授予“乡村振兴之星”荣誉称号。从“拖拉机手”到“螃蟹养殖大户”“左手只有两根手指,胳膊也短一半,先天就这样,是肢体残疾二级。”高世彬说,...
一年养蚕4个月 村民收入2万余元
8月4日,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东乐村,最高气温突破36℃,连片的桑田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翠绿。“今年蚕茧价格高,上一季每公斤58.5元,我一共卖了7000多元。”站在自家院坝里,村民黄德淑向记者算起收入账,“一年我可以养4季,光是养蚕今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像黄德淑这样的蚕农在东山镇还有很多,作为乐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