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6

古代社会都是男人当家,往往男人都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但这并不代表女人就没有当家立柱的能力。我曾经听说过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分别是来自河北的李女士和来自福建的张小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女性的自强,她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扛起家庭的重任。

李阿姨一直以来都是从事餐饮行业,也赚了不少的钱,承担了家庭的基本开销。但没想到去年的疫情,给李阿姨的餐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几家餐馆接连的倒闭,如今李阿姨已经负债了40多万。面临如今的困境,李阿姨又是如何应对?

40岁的李阿姨,找工作也能意料到并不容易,恐怕你会想应该只有保洁等底薪的工作了。但你难以置信的是,李阿姨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归还了全部债务,除此之外还赚了几十万。重新振作起来的李阿姨又是瞄准了怎样的项目?

而另一位女强人张小姐,在面临婚姻失败后,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为了孩子,它净身出户,但这个社会对离婚的女人还是有许多的偏见。在遭遇别人背后指指点点后,焕然大悟,想要拥有一个家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格。

因此张小姐就奋发图强,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和孩子创建一个共同的家。于是张小姐开始创业,在坚定的意念下张小姐成功了,说到这你一定也好奇张小姐是做什么项目?

她们其实做的是同一个项目,项目的主体就是软枣猕猴桃。她们用自己的主见和能力,向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证明了,女人完完全全能撑起家的重担。

女人并不是不如男,努力起来让你刮目相看。软枣猕猴桃的项目是一个绝佳的项目,无论你对种植没有什么经验,只需要细心了解就能掌握。想要了解这个项目那就继续看下去吧。

软枣猕猴桃的主要种植地是在长白山,长白山气温低,但它依旧能长得很好。由此可见软枣猕猴桃很耐寒,经过人工培育后的软枣猕猴桃,如今在各个地区都能种上。之所以十分看好这个项目,是因为它的抗病,少了害虫的伤害就降低了很大的风险。

软枣猕猴桃的成本也不高,这体现在它的种植过程,首先它的抗病能力少了喷农药养护的钱。其次是管理费用,整个过程中软枣猕猴桃都能适应生长。即使你没有专业的种植地和设备,也依旧能够种植成功。

东北长白山,连人去了都得大棉袄捂着,但软枣猕猴桃连严寒都不怕。顽强的生命力,无论你是在全国的天南地北,种植起来不需要担心太多,也不用考虑过多的因素。

成本低,但软枣猕猴桃的售价并没有因为成本而廉价,甚至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斤60元的高价。软枣猕猴桃最大的特点是产量特别高,一亩就能产出4000多斤。

成本低,售价高,如今我国已经在广泛地种植。虽然这样但依旧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所以深受打击的喜欢。你可别看它小小一颗,它还是高端水果中的一种。比普通种类的猕猴桃相比,价格已经超过15倍以上。

由于稀缺,越来越多人对软枣猕猴桃的口感感兴趣,就像小龙虾赶出来那时引起的热潮。在通过市场分析和预测来看,未来软枣猕猴桃的价格还会持续涨价。顽强的生命力是许多人种植软枣猕猴桃的原因,只要你今天把它种下去,第二年就能够开花结果了。

软枣猕猴桃在市场上,利润空间大但竞争对手少,如此优异的条件你需要面临的风险也不会太高。你要是有能力大规模的种植,那它只需要一年就能带来收益。李阿姨和张小姐就成功了,她们虽然一个是在北方一个在南方,但她们的种植都取得成功。

软枣猕猴桃未来的发展空间你看到了吗?对软枣猕猴桃感兴趣的朋友,现在你就可以试一试了。即使你不是为了出售,平时自己自如也是不错的。如果产量高,还能在市场上卖到六七十元的价格,如今购买还有相对的优惠。

喜欢的朋友可不要错过了,未来你一定会成为李阿姨和张小姐那样的成功女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29.html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的相关文章

从被骂“傻子”到年入千万,他的逆袭很传奇

从被骂“傻子”到年入千万,他的逆袭很传奇

他是一家纸制品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因身体残疾,他曾被人嘲笑是“傻子”。如今,他开办的工厂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央视新闻专栏《我们的日子有奔头》 第三期的创业故事 ,要从一家工厂说起……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一家纸制品厂的工人们正忙碌工作着。与一般的工厂不同,这里的很多工人都身有残疾,老...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今年是郎海涛返乡创业的第七个年头。2015年,他辞去在俄罗斯的工作回到吉林省珲春市,办起苹果种植合作社,种了近百亩果园,把家乡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珲春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珲春由此走上跨越发展之路。如今,开发开放中...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11月17日下午,安吉余村矿山遗址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余村故事”宣讲团和当地村民。这片遗址很新潮:全镜面的艺术互动装饰,布置浪漫的露营天幕,远处翠绿的山坡上,山屿美术馆的英文标识“YU HILL”傲然挺立。宣讲团副团长俞小平和其他成员在这里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矿山,是余村的一个象...

我的电商创业经历:17年开始开网店,现在年销200万

我的电商创业经历:17年开始开网店,现在年销200万

01我是17年年初开始创业做电商的,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拿着固定工资,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当时我有好几个同事都在兼职开淘宝店,看他们拿货量很大,听他们在那算利润,听着比我上班赚钱多了,因此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17年过年后,我就开始准备开网店的事项,因为不知道应该卖什么产品才赚钱,...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返乡创业故事:“成名须趁早”,60岁的王献志,为实现从家具厂商到家禽养殖户的跨界创业转型,他已在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的山里待了7年。在其漫长而波折,充满坎坷的创业路上,他欠债后卖了房也要坚持。为纪念父亲的创业历程,鼓励无数年轻的创业者,老人的儿子将六旬父亲的创业故事拍成了微电影。年逾半百后 仍跨界创业...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残疾人创业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惊。”近日,成都市蒲江县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叶艳说道。让她震惊的,是她所在园区两位二十余岁的残疾青年,25岁的杨添财和29岁的吴云,3个月居然卖出4000万元农货。杨添财(左二)和吴云(左三)看望在家办公的残疾人员工陈光祥(左一)与周苗(左四)。7年自闭:十四岁少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