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残疾人创业故事:可以被击伤,但不能被打败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0

残疾人创业故事:创业,本是一条艰辛之路。残疾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当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创业的浪潮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诠释着自强、自立的精神,并带动更多人就业,带给社会满满正能量。

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聚和社区的罗杰,就是这样一位创业者,他把世人眼中设限的种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8岁那年,罗杰被电严重击伤,导致双上肢臂部以下截肢,落下永久残疾。

“我可以被命运击伤甚至被击倒,但绝不会被打败。”罗杰心里有股劲儿。

最初,他的工作是每天为居民们送报纸。时间长了,他窥到了纸媒的商机,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2006年,在龙泉驿区残联的帮助,家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了创业之旅。

同年5月,通过向区残联申请的创业扶持金3000元,加上自己的积蓄,罗杰筹得了创业的启动金,在大学城附近租了间2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爱心书店就开张了。

但随着网络媒体和数字出版的冲击,渐渐纸媒的发展开始呈现颓势。春江水暖鸭先知,对市场一向嗅觉灵敏的罗杰萌生了转换赛道的想法。

彼时,罗杰已初为人父,在给孩子买生活用品时,发现价格不菲,产品多元,市场广阔,于是毅然转手了书店。

2011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和准备,罗杰的第一家母婴店——“母婴管家”在龙泉驿区北泉路开张营业。

“刚开始也遇到不少困难,譬如进货渠道太少需要自己去打通,也不太懂销售技巧,好在有朋友帮助,自己也没放弃。”说起创业之初的难处,罗杰十分感慨。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为了更好地经营店铺,罗杰用脚学会了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学习商业与投资,并不断总结,谨慎经营,使得创业之路稳步向前。

在筹划开第三家店时,正逢龙泉驿区残联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条街”项目。罗杰目光精准,果断成为了第一批“一条街”的入驻商家,享受了残联的商铺租金优惠政策。

到2016年,罗杰的“母婴管家”已在全区开设了6家连锁店,解决了30人的就业,年营业额超450万元。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市场寒冬,罗杰转战线上发力,果断加盟了京东的线下自营店,当顾客在京东平台上购买产品后,由他们负责配送发货及售后。

“两年过去,6家店仍然坚挺,因为是京东线下自营店,依靠着平台与电商时代的加持,也算挺过来了。”罗杰感慨。

虽然逃过了疫情,但市场的残酷,让他不敢大意。于是,罗杰决定全面上线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等即时配送平台。

目前,他的第七家店也即将开业。“创业就是这样,一路上面对各种风险,谁能坚持到最后就算赢,剩者为王。”罗杰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1.html

“残疾人创业故事:可以被击伤,但不能被打败” 的相关文章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他们现在统称为“掌柜的”,女主人叫石嫣,另一位叫程存旺,两位都是博士毕业,...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王森林是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的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1984年应征入伍,1989年退伍回到家乡,带着荣誉退伍后投身农村创业,开客栈、种苹果、搞养殖, 经过数年艰辛的创业打拼,53岁的王森林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致富带头人完美蜕变。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寒气袭人,但在王森林的果园内,依然是...

农妇创业8年 养金鱼致富

农妇创业8年 养金鱼致富

大家都知道《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今天,我们告诉您一个农妇与金鱼的故事。八年前,高新区板塘乡新农村的黄素莲还是一名普通的农妇。八年后,50岁的黄素莲成为一位年出售50万条金鱼的养殖基地负责人。因为家贫,她高中只念了一年,中年偶然一次创业却让她走上富裕之路。今年“三八”妇女节,勤劳的黄素莲还获得了高新区...

樱桃大王白智勇:30万亩的创业梦

樱桃大王白智勇:30万亩的创业梦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古籍《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了“土”字的含义,原初“土”字并不带有现在“土包子”等蔑视讥讽之意,更多的则是朴厚的涵义。黑马哥意欲用“土老板”一词来形容这样一批创业者,他们通常出身于农村,也植根于农村。他们从事的事业常常是“土生意”,没...

“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红薯”——欧阳继辉返乡种红薯带富乡亲的故事

“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红薯”——欧阳继辉返乡种红薯带富乡亲的故事

【小康指数】江永县夏层铺镇水田村欧阳继辉,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他放弃南下打工,返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红薯,如今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并投资建成年加工红薯5000吨的“扶贫车间”,年创产值1800万元。不仅自己脱贫,还带动该镇水田村、马蹄村村民种植红薯8000多亩,产红薯1.6万多吨,...

“潜伏”浙江学养乌龟 湖北京山父子回乡创业年销360万

“潜伏”浙江学养乌龟 湖北京山父子回乡创业年销360万

京山县永隆镇上陈桥村,有一处美丽的湖泊,被当地人称为“小西湖”。湖边有个养龟基地,这个养龟基地的主人是一对党员父子兵,父亲叫何永锋,儿子叫何夏伟,他们挖池养龟,创业兴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父亲的养龟“战争”何永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种过田,贩过米面,还开过小卖部,但都只能赚小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