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金融精英为何投身花海创业?一个云浮云城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梦

2个月前 (06-22)创业故事189

返乡创业故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带着新技术和新理念投身现代农业,他们运用智慧种植、农业大数据和生态循环农业等前沿技术,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还通过产业联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在云浮市云城区,一场以花卉为媒的“闲置土地活化”正在改写乡村经济版图。曾在金融行业深耕多年的青年——阿华(化名),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号召,毅然决然放弃从事金融的高薪职业,回到家乡投身农业创业。

投身花海创业的返乡青年阿华

一、弃笔从农:金融精英的田野突围

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余载的阿华,望着写字楼外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内心却时常泛起对家乡的思念。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政策文件中对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扶持、农村土地流转的灵活政策以及技术帮扶的具体措施,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心。“那时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政策新闻,突然意识到,农业早已不是记忆里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样,而是一片亟待开拓、充满科技与创新的蓝海。”阿华在接受采访时,眼神里依然闪烁着当初做决定时的坚定光芒。

彼时,国内鲜切花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阿华敏锐捕捉到其中商机,尤其是切花菊领域,国内自给率不足30%的现状,意味着这是一片潜力巨大的空白市场。他将目光投向家乡云城区,那里四季温润的气候、充足的光照,正是培育高品质切花菊的天然温室。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与对农业未来的憧憬,阿华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加入朋友创办的云浮市爱丽孚农业有限公司。从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转变为整日穿梭在花田中的创业者,阿华就此踏上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创业征程,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凭借金融背景的数据分析能力,阿华精准测算市场需求:国内鲜切花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菊花占比约15%且年均增长8%,年消费量超20亿支。引入荷兰大丽孚种苗公司的‘神马’‘优香’等抗病性强、瓶插期长的专利品种,搭配自主研发品种,提升产量与品质,公司共有一百多个菊花品种。同时整合当地300亩土地作为试点基地,开启了切花菊规模化种植之路。不同于传统农户,他将金融风控思维融入农业生产,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菊花种植险”,覆盖自然灾害与价格波动风险,为创业之路筑牢保障。

切花菊规模种植

二、联农带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

公司每年辐射带动周边近2000亩花卉种植,带动60多户200余人就业创业,在阿华的带动下,腰古镇的农户们经历了从“站着看”到“抢着干”的转变。

他创新推出“土地流转入股+订单托管”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除了每年每亩800元保底收益,还能拿到销售利润10%的分红;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户代为管理,采收时按保底收购。每月开展田间培训,带着技术员驻点指导水肥一体化和花期调控技术,建立“1名技术员+10户示范户”帮扶体系。

如今的基地里,60岁的张阿姨戴着草帽分拣菊花,她算过一笔账:“在基地打工每天一百多元,加上土地入股分红,一年能多赚3万多!”这种“保底收益+绩效奖励”的模式,让周边4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超4万元,曾经冷清的村落重新响起了欢声笑语。

据阿华介绍,去年菊花年产量突破1000万支,销售额达1200余万元。以华南地区最大的菊花产业带布局,在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云浮市赛暨第二届“市长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

科技赋能:从“创江山”到“守江山”

“农业这行,头一道坎是‘靠天吃饭’,第二道坎是农业太艰苦了,很多科班出身的年轻人都熬不住。”阿华感慨道“创业难,农业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可当看着自己的产业一步步上了正轨,还能带着周边乡亲一起增收致富,这心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真是啥都换不来。”

“到我这儿来,学历不是门槛。只要肯吃苦、真心热爱农业,这里就有让你施展拳脚的舞台。”阿华说道。这就是阿华对待人才的态度——不唯学历论高低,只以实干论英雄。在他看来,农业这片土地需要的不是光鲜的文凭标签,而是能俯下身扎进泥土、扛得住烈日风雨的韧劲儿。他的农场里,既有放弃白领工作的90后新农人,也有拿着锄头钻研技术的老把式,大家凭着一股对土地的热忱聚在一起,在播种与收割间摸索现代农业的新可能。阿华常说:“农业不缺理论,缺的是把理论踩进地里的人。”

最让阿华引以为傲的,是基地里的物联网监测系统:掏出手机点开APP,大棚里的温湿度数据实时跳动;AI系统会精准推送补光、浇水的智能建议。“现在每亩地的用工成本比传统种植降低了30%,A级花的占比能达到60%。”说话间,智能温室的遮阳网在阳光下缓缓展开,地面上落下整齐的光影,像极了他为乡村勾勒的致富蓝图——正从科技赋能的土壤里,生长出看得见的希望。

三、筑梦田园:从“一朵花”到“一条链”

站在夏日暖阳下的种植基地田埂上,阿华的目光掠过成片休眠的菊田,指尖轻点着手中的规划图侃侃而谈:“每年菊花休产期,这片土地可不能闲着。眼下甜瓜与香瓜已挂上青绿的藤蔓,葡萄架上缀满待熟的果串,小番茄的暖房里更是红绿相间,七八个品种正沐浴着智能补光灯茁壮成长。”他指着手机里的规划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果蔬未来都将变身沉浸式采摘体验区,让游客亲手摘下这份自然馈赠。”

顺着他指向的方向,规划图上醒目的紫色区域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未来要建成农产品加工厂,那边则会绽放出以菊花为主题的亲子乐园。”阿华的声音充满憧憬,脚下的土地仿佛已化作蓬勃发展的蓝图,“我们计划把基地拓展到千亩规模,打造‘种植-加工-文旅’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多业态融合就像编织安全网,能让我们的农业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观光采摘项目预计每年能吸引3万游客。“就像荷兰的郁金香花田,我们要让云浮的菊花也成为文旅名片。”他计划与周边村庄合作开发“农耕研学”“农事体验”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既能采花又能摘果,临走再带上一份菊花伴手礼。以菊花产业为核心,衍生“花海观光+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文旅业态,使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价值转型,形成“以花促农、以旅兴村”的乡村振兴样板。

从金融精英到“菊农创客”,阿华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他的创业故事如同一朵绽放的切花菊,不仅美丽了乡村田野,更通过文旅融合、科技创新、联农带农,为云城区编织出一张产业兴旺、人才回流、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如他常说的:“乡村是充满可能的沃土,只要带着创新与情怀深耕,就能收获属于时代的丰收。”

文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云城宣图 | 受访者提供


推荐阅读:

80后小夫妻:城里居住 农村创业 “玩”转多肉种植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12.html

“金融精英为何投身花海创业?一个云浮云城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梦” 的相关文章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创业路上的巾帼模范——刘雅娟

创业路上的巾帼模范——刘雅娟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赵卫刚给我微信里发来一篇长文,题目是《创业者的人生最美丽》,讲述陕西和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雅娟的创业之路,我反复阅读后,倍感震动,一名农家之女,通过艰苦创业,竟然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被选为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被评为西安市好青年、西安市最美女性、巾帼创业模范。刘雅娟,1984年出生...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从对手工作品的一见倾心到模仿制作、创作开发,她把手工制作之美带给她人。从独自创办工作室到联合志同道合的姐妹们并肩开发作品完善制作流程开展手工艺课程培训,她用一双巧手将“青果”培育成一片巧妇手工园地 。她就是李英,北京青果布艺工作室(以下简称青果工作室)创始人,现任全国手工协会会员,北京巧娘协会理事,...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当初决定要回来种大棚的时候,家里是反对的。家人认为我在外做生意,虽然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但是毕竟收入比较可观,猛然间放弃干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家里觉得我脑子‘坏掉了’。”武加祥笑着调侃道,“当时家里给我打电话,给我说搞种植多么不容易,说咱也不懂技术、也没有销路,脑袋一热种大棚,万一赔钱了,里里外外这...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们的羊肉复购率达到45%以上,回头客很多。”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90后”返乡大学生张志强如是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牛羊遐迩闻名。相比于全世界蓄养的60多个品种的羊,当地的乌珠穆沁羊要多一枚胸椎或腰椎,牧民们常用“多一根肋骨”来...

胶州“新农人”王蒙:樱桃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胶州“新农人”王蒙:樱桃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走在青岛胶州市洋河镇曲家炉村的一条乡间路上,道路两侧的樱桃树枝干粗壮,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尽头。“路南600米,路北500米,整片园区占地1000亩。”10月18日,在曲家炉村的樱桃种植基地,王蒙向记者介绍他的这片樱桃园,“园区采用矮化密植、机械化的种植技术,种植密度高达每亩164棵,提高产量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