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搭上“共同富裕”快车!这些残疾人成了“创业带头人”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39

残疾人创业故事: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其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培树了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营造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直位居江苏全省前列的常州市,安置残疾人就业达1.7万余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总数的51%,位列全省第二,远超全省和国家水平。

据记者了解,常州现有持证残疾人8.5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3.4万人,多年来,常州各级残联始终聚焦“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一主线,逐步形成了集中安置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辅助性就业四位一体的残疾人劳动就业体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这样一批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明星,他们不仅自己成功创业,还带动了一批残疾人自食其力,实现各自人生梦想。

孔锡生: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才算真本事

今年52岁的孔锡生是常州金坛华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右下肢三级残疾。

孔锡生深深地感觉到,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对于残疾人更是如此。为此,他发奋读书,考取了常州一所中专,却因腿部残疾未通过体检。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他获得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烧炉子。

但是,这份工作收入微薄,更关键的是,孔锡生不甘心烧一辈子炉子。1995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孔锡生毅然辞去工作,到南京建筑工地谋生。在工地的十年,孔锡生白天干活,晚上自学,成长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专业造价师。因为专业能力突出,他先后被南京、无锡以及浙江的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聘为高管,年薪最高时达到了百万元。

吃了半辈子苦的孔锡生,苦尽甘来。

然而, 2015年年底,孔锡生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拿出400多万元的所有积蓄回乡创业。当时亲朋好友都劝他:创业风险太大了,一次失败就可能倾家荡产。人到中年,还折腾什么呀?不如安安稳稳过日子算了!

但孔锡生不愿意,他对妻子说:“自己过上好日子不算什么,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致富才是真本事。”妻子刘书芳说:“你想做就做,别给人生留遗憾。就算失败了,我陪你吃糠咽菜,大不了从头再来。”

有了妻子的鼓励,孔锡生放心回乡大展拳脚。当年,恰逢金坛区残联创建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使用。他随后在基地注册创办了“常州金坛华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销金坛名优特色农产品。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自己的奋力开拓下,孔锡生逐步创建了500亩无公害有机米种植基地、200多平方米实体店和配送中心、裕嘉坊淘宝企业店,形成了完整的营销产业链。

据记者了解,公司创办伊始,就接纳了不少残疾人就业,如今已达30多人。

孔锡生说,残疾人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能做,其实很多事情他们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做得很出色、很完美,只是需要比别人多一点时间而已。他手下的那些残疾人员工,个个勤奋刻苦,踏实肯干,铆足劲儿地想证明自己。

2018年,宜兴的远东控股集团高层了解到他的创业故事后,不仅定期采购华标农业的产品,为支持他带领更多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还投入50多万元,在金坛设立了“远东身障人创业帮扶点”,金坛有33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获得了扶持。

如今,孔锡生的事业越做越好,不仅优质的自产大米被一些学校、企业确定为指定供货商,还先后与南京和浙江、上海等地的残疾人企业家开展良好合作,将产品打入外地市场。2021年6月,其公司产品被江苏省财政厅纳入政府采购平台。

事业顺利发展,孔锡生也很高兴,因为,“能帮助更多残疾人,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他对记者说。

得众助残服务中心的人员正在做电商直播

戴利群:为“星星的孩子”搭一座回地球的桥

今年22岁的乐乐(化名)是个孤独症患者,几年前从培智学校毕业后,一直“宅”在家中。

因为整天无所事事,乐乐脾气日益暴躁,父母忧心忡忡,却无计可施。今年2月,乐乐的父母打听到,得众助残服务中心将针对大龄孤独症青年开展电商培训并伴随实训,当即为乐乐报名。参加了为期3周的电商培训后,乐乐开始在抖音直播,售卖得众助残服务中心提供的垃圾袋、牙刷、保鲜膜等商品。直播一个多月后,乐乐有了2000多名粉丝。

乐乐的母亲喜极而泣,打电话给得众助残服务中心的创始人戴利群时数度哽咽,她说,尽管乐乐赚不了多少钱,但让她看到了孩子真正融入社会的希望。电话那头,戴利群也很欣喜,不停地说:那就好,那就好。

10年前,刚过花甲之年的戴利群因车祸导致肢体二级残疾。厄运突然袭来,她也曾悲伤绝望、茶饭不思,但身边的亲友不抛弃、不放弃,终于让她那颗冰冷的心又火热起来。她想,许多残疾人的生活中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她得振作起来,想办法帮帮他们。

2014年至今,戴利群先后创立了“中进阳光助残服务中心”和“得众助残服务中心”,通过中国残联“集善乐业”在常项目等,安置20多名残疾人从事电商的客服、美工、售后等工作。

如今,眼看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商直播正在风口,戴利群开始为残疾人特别是大龄孤独症患者探索居家灵活就业项目。从今年2月至今,他们定期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专家毫无保留地分享“干货”,从直播间风格塑造、电商转型、爆款网销产品打造、直播带货实操技巧等方面做了生动详细的讲解和分享,并且不厌其烦地多次重复。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开始了磕磕绊绊却努力坚持的直播之路。

戴利群说,如果说孤独症患者是“星星的孩子”,那她就想为这些孩子搭一座回地球的桥,过程虽然艰辛,但她甘之如饴。

李震在厨房忙碌

李震:带动残疾朋友实现就业增收

在常州市新北区,右下肢残疾的李震小有名气。

据记者了解,他开办的罗溪金宝大酒店先后荣获“江苏餐饮名店”“中国餐饮名店”“2017江苏餐饮业十佳婚庆酒店”“江苏省2018-2019年婚宴行业品牌标杆”“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国家五钻级酒店”等称号,老百姓的口碑也不错。

回首过往,李震说:唯有自强不息,才能照亮前行之路。

1974年,3岁的李震患上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残疾。从小学到初中,李震晴天拄着拐杖自己上学,下雨下雪天被父母背着上学,就这样完成了学业。

初中毕业后,李震强烈渴望能扔掉拐杖,自己站起来。他先后多次住院,做了矫形术、内固定术等5次手术,在经过漫长的康复治疗后,李震靠着顽强的毅力和亲人的悉心照顾,终于扔掉了拐杖,能自己行走了。

20岁那年,李震来到当时的福利企业武进第三农药厂工作,在纸盒车间粘纸盒,一干就是好几年。后来厂里创办食堂要招收厨师,李震积极争取,得到了赴常州市厨师培训中心学习的宝贵机会。勤奋好学的他获得专业职称,结业后回到了厂部食堂当起了厨师。

1997年,因厂里的效益不景气,他辞职回家,要用所学的厨艺,实现创业梦想。他租下了两间5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售卖每盒5元的快餐。在岁月的洗礼下,李震养成了不服输、能吃苦的性格。金宝快餐物美价廉,越办越红火,慢慢从快餐发展到小炒,小店面积也越来越大,20多年后,最终成为了现在的餐饮大酒店。

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创业梦想后,李震开始回馈社会。

多年来,每逢春节,他都会到当地敬老院慰问老人,并数次捐资捐物。2020年他投资30万元,在罗溪镇鸦鹊村委创建“小菜园”扶残助农项目,由周边残疾人参与劳作,种植的有机蔬菜、养殖的生态鸡由金宝大酒店直接收购,惠及并带动了十余位残疾朋友实现就业增收。

“做生意,赚钱重要,回馈社会更重要。”李震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8.html

“搭上“共同富裕”快车!这些残疾人成了“创业带头人”” 的相关文章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家门口就能摘草莓!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出 “莓”好梦想

创业故事,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政镇三条沟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银龙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用满腔热忱、无悔行动实现自己的“莓”好梦想,走上致富路。眼下正值冬草莓即将成熟的季节,在新政镇三条沟村无土草莓示范园,绿油油的草莓植株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颗颗红艳饱满的果实安静地等待着人们来采摘。...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创业故事: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创业故事:在湖南常德有个90后姑娘,叫罗琴。大学毕业后立志成为媒体达人,因此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一步步朝着梦想努力!在2014年,父亲突然病重终止了她追求梦想的脚步,只好回到老家接手父亲的香菇事业。然而,接手还不到一年,香菇的市场价格骤降,她家和附近村民的香菇都遭遇滞销。24岁的罗琴一年损失了60万...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新品,别看他只是一盆小小的种植杯,里面还有很多‘大学问’呢!”来自济阳区创业小伙骆科学表示。骆科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自己擅长的芯片研发工作,后来,在一次回家探亲中,他发现乡邻们还在因为种植技术等因素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而犯难而感到无奈,尽管在外面打拼多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这片土...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作者 杨大勇霜降已过,位于豫西南的新野县依然气候宜人。在该县工业园区一家玻璃厂内,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块块玻璃将从这里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县,因“火烧新野”而驰名中外。新野还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近年...

90后”把家乡的蔬菜卖到了全世界,年进账过亿

90后”把家乡的蔬菜卖到了全世界,年进账过亿

“90后”帅小伙留学归来创业,化身家乡蔬菜“经纪人”,研发8项专利,助上百户农民增收,一年出口蔬菜超过10万吨,销售额上亿元。1、留学归来,仍是农民“为什么品质一般的蔬菜在国外都可以有那么好的价格,而在国内,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高品质蔬菜却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收益?”对于这个问题,唐宇一直百思不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