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17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

委员名片

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承人。

情系家乡

研发“武阳春雨”

金华武义,“八山半水分半田”,茶叶种植环境得天独厚。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国茶叶产业结构变化,大宗茶产品滞销,以生产大宗茶为主的武义茶叶企业举步维艰,6万茶农面临困境。

茶农与茶终生相依为命,出生于武义南部山区的祝凌平,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少年时的他就暗暗许下心愿,要努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为此,杭州农校毕业后,他放弃了全校唯一的留校名额,回到武义县农业局工作,投身当地茶产业发展。

初出茅庐的祝凌平,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他与同事经过多方调研,在省农业厅专家指导下,以“迎霜”为主体茶树品种,采用传统加现代工艺,经反复试制比较,不断优化外形、香气和口感,研制出一款松针形绿茶。经专家鉴定:该茶色、香、味、形均已达到省级名茶水平。

祝凌平欣喜不已,为这款茶叶取名“武阳春雨”。

同年,“武阳春雨”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这是武义县茶叶首次获得农业领域最高奖。

为统一制作标准,祝凌平还牵头制定了武义县地方标准“武阳春雨”加工技术规范,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武阳春雨茶加工技术培训。

下海创业

“武阳春雨”名扬省内外

为了推动产品加快走向市场,让茶农的辛苦得到回报,2000年初,祝凌平毅然下海。

他坚持走“公司+农户”道路,开展近百期茶叶加工工艺培训班;聘请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现场指导,在6万多茶农中培养技术骨干;送技术送服务到产茶村和基地,从栽种到管理、施肥、打药......茶农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得到极大提升。

在不懈的努力下,“武阳春雨”茶声誉鹊起,慢慢打开了局面。在上海、北京、天津、山东、陕西等地设立了50多家专卖店,销售额连年翻番。2004年,“武阳春雨”茶在全省38个市县近40个名茶品牌中脱颖而出,荣登“浙江省十大名茶”之列,为武义茶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春雨”献“武阳”

深耕茶产业

2004年底,武义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品牌策划的基础上,决定整合“中国有机茶之乡”的众多茶叶品牌,统一打出“武阳春雨”品牌,提升茶业平台和名茶本身的知名度及美誉度。

“‘武阳春雨’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应该让它在更高更大的舞台发挥效用,回报家乡!”祝凌平明白,这既是武义茶产业发展提升的关键一步,也是造福当地数万茶农的大好事。他作出决定——让出了“武阳春雨”商标。

已步入中年的祝凌平,选择从头再来,把公司更名为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注册了“乡雨”商标,并加盟“武阳春雨”,开始了再次创业。

他在海拔近千米的地方建立自有高山茶园基地,进行人工管理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农药和化肥,全手工采摘鲜叶,积极培育茶树良种。开发乡雨红茶、浙江特色白茶、抹茶等,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提升当地茶农经济效益。

积极履职

回报社会

“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来自时代和社会的给予。”身为政协委员,他时刻情系茶企茶农,针对众多小规模生产茶企因建设用地和资金困难,生产场所不够规范的问题,他呼吁通过政府的力量解决茶企瓶颈;看到农村抛荒地严重,他提出综合开发山区抛荒田地的建议;为更好发展茶产业,他主推动金华抹茶产业发展......

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也是祝凌平情之所牵。他出资60万元为江坑、正新屋村等茶叶基地修建道路、老年活动场所等;出钱出力为公司结对的下杨一村老年人开展重阳节活动等;赠送20万株国家级良种“春雨2号”茶苗给西联乡河涧村农户,并承诺回收鲜叶,鼓励他们勤劳致富;积极参与民盟组织的定向扶贫捐赠活动……

公司先后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春雨2号”育苗栽培示范基地、优质绿茶机采示范基地,引进太阳能杀虫灯及诱虫色板、测土配方减肥减药等新技术,组织茶农学习,指导周边茶农科学管理茶园。祝凌平通过转化科技成果、传播新技术、联结茶农、带动共同致富的“转传联带”模式,与全县茶农利益共享。

专心做茶30多年,祝凌平依旧充满干劲闯劲,目光始终向前,脚步从未停歇,靠着拼搏进取的精神、推陈出新的勇气,引领当地6万多茶农增收致富,一起向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31.html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的相关文章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2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武城筑巢引凤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这种水培的小白菜,成熟快,一年能收十几茬,并且不依靠土壤肥力,并且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绿色健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连日来,在武城县老城镇的盛茂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小白菜在多层立体水培种植架上茁壮成长,菜农们正穿梭在种植架里进行采收,基地负责人李秀双乐呵呵地说。近年来,水培蔬菜悄悄“...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创业故事,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一、留...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张华在血橙基地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

徐志强:身残志坚勤奋创业奔小康 带领村民巧念“脱贫经”

徐志强:身残志坚勤奋创业奔小康 带领村民巧念“脱贫经”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漆河村,有一位肢体残疾人,但他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土鸡养殖专业户,又是“武山县源泰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带领70户残疾人和精准扶贫户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这个人就是徐志强。在人生的道路上徐志强有着一段颠簸曲折的经历。由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的医生成为一名养殖专业...

李长春:新愚公樱桃谷主的创业之路

李长春:新愚公樱桃谷主的创业之路

“投资农业前期投入大,也费力、累心,但作为这个村的村民,我心甘情愿也乐意去做这个投资。”与记者说这句话时,昔日的荒山丘陵已被李长春改造成了“花果山”,漫山遍野的樱桃树、梨树、桃树等各类水果树随处可见,栽种有序。李长春是长清区五峰山纸坊村的一名村民,从28年前一名打工者发展成为拥有一座占地近千亩的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