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5后”小伙退役后创业当整理收纳师,想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

3年前 (2023-01-19)创业故事143

“大家在整理中,要按照空间规划,多用自己的思维。现在是上午10时,大家动作要快一点,按照分工工作。准备好物品,开始行动!”雨花区某公寓楼下,24岁的整理收纳师向嗣伟向其他4名团队成员交代当日任务的注意事项。

5人着装统一,整齐列队,站得如军人般笔直。鲜为人知的是,在向嗣伟创建的“兵哥优选”家政服务团队中,19名“施工人员”都是退役军人。

服务:对质量有着近乎严苛的追求

“我们今天整理的主要是老人房和儿童房的衣柜。其中,老人房的‘痛点’是易乱,空间未合理利用,整理好之后一两天就乱了。大家注意,衣柜中间的两个抽屉有贵重隐私物品,不允许打开。”在客户唐女士家门口,向嗣伟与4名整理收纳师穿好鞋套、戴上橡胶手套,再次交代工作细节。

收纳整理师是个新职业,该行业最早起源于欧洲,盛行在日本。事实上,这份工作并非只是简单地收拾归纳,也区别于普通的家政保洁,对从业者素质要求很高。

在现场,向嗣伟带领团队小心翼翼拆下衣柜的推拉门,将滑轨里的灰尘用酒精一点点擦拭干净;压平、捏角、塑型——被子被叠成了标准的“豆腐块”;在挂衣区,衣物按照长短、厚薄、材质等分类挂好,从外面看上去就像仪仗队般整齐,就连衣服挂钩之间的距离都相差无几;散乱的书籍与零碎物按照品类、大小排序安放,即使是“强迫症”也难寻瑕疵。

“比起普通的家政保洁,小年轻的队伍更有活力,并且他们都是退役军人,更值得信赖。”从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兵哥优选”整理收纳的视频,唐女士决定试试看。不到1小时,儿童房焕然一新。“这个房间从来没有这么整齐过!”她不禁感叹道。

“我们的团队从事家庭卫生管理服务,如深度保洁、开荒保洁、日常保洁等。整理收纳是我们最有特色的服务。”向嗣伟沉着老练,他对团队的服务质量有着近乎严苛的追求。在他看来,整理收纳师并非人人能做,需要有一定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

创业:每一名军人都是天然的整理收纳师

2016年,湘西小伙向嗣伟参军入伍。“入伍第一天就是从整理内务开始。”向嗣伟认为,整理收纳行业与军人搭配是天然的,退役军人从事该行业比普通人更有优势。去年9月,向嗣伟退役后,不想像很多战友一样从事保安、健身教练、司机等职业,在战友的启发下他来到长沙,慢慢进入了家政行业。今年4月,他自己首先成为一名整理收纳师。

“一开始接触这个行业,感觉不怎么样。”向嗣伟坦承,自己最初入行时曾有过迟疑,有些担心“屈才”。但是,当他看到战友在成都创业做整理收纳行业小有成就后,他也想在退役后的新赛道取得突破。一开始,他免费为朋友家做整理收纳,并拍摄短视频进行推广,一点点积累影响力。为了拓展客户,他也曾走街串巷发传单,并到洗衣店寻求“异业合作”。努力渐渐换来了收获,他从“单打独斗”慢慢发展成了7人团队。“最初的时候,我就是想带动退役军人群体创业就业,让他们有更好的收入。”向嗣伟告诉记者,当过兵再做整理收纳,有种“降维打击”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杀鸡用牛刀”,因为每一名军人都是天然的整理收纳师。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遇到过坎坷。向嗣伟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帮客户做开荒保洁,对方要求一天内完成。“在验收时,客户光着脚走进来踩地板,带着白手套一个个角落去摸灰尘,不断提出整改要求,最终,我们5个人忙到深夜才离开。”然而,向嗣伟一直对客户笑脸相迎,并感谢他提出问题。“只有坚持用户思维,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好,防止把路走偏,坏了口碑。”他说。

未来:希望更多的工作伙伴成为“合伙人”

收纳整理师是如何火起来的?这一职业从小众走向大众,实际上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紧密相连。“传统家政慢慢会随着人们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对生活品质追求越来越高而逐渐淘汰,大家一定会选择专业团队去做家政服务。”在向嗣伟看来,整理收纳是朝阳产业。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家里人也不理解,问我一个年轻小伙子去做保洁干什么。”创业初期,除了经济上的窘迫外,家里人的不支持也使得向嗣伟一度非常受挫。但是,军人骨子里有着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半年多的打拼,向嗣伟创立的“兵哥优选”家政服务公司已小有规模,聚集了20多名退役军人,团队成员跟他一样都是“95后”年轻人。除了长沙外,他们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株洲、湘潭等地。

“团队每一名整理收纳师的月收入都超过了1万元。”向嗣伟告诉记者,高收入背后没有那么简单。一名优秀的整理收纳师,需练就一身技能,掌握美学、设计学、空间学、社会学等知识。除了退役军人的身份优势外,他们有着一系列高标准细致化的服务流程——接单后,团队要先上门“诊断”,采集客户信息,再根据实际情况开会讨论制定方案,将幻灯片发给客户,直至客户满意,才能根据方案去服务。

“我们50%的客户都是回头客,客户比较看重我们的专业性与规划性。”向嗣伟告诉记者,他会一直不忘创业初心,努力为更多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机会。“我也会积极培训团队,鼓励工作伙伴们自主创业,建立小分队,成为我的‘合伙人’。”谈及未来,向嗣伟信心满满。

【作者:刘琦 袁媛】 【编辑:王金文】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629.html

““95后”小伙退役后创业当整理收纳师,想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 的相关文章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听障双胞胎姐妹开了家无声咖啡店

听障双胞胎姐妹开了家无声咖啡店

残疾人创业故事:听障双胞胎姐妹开了家无声咖啡店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笑容和手语与人沟通,用心制作每一杯咖啡,咖啡的醇厚香气里满是温暖和爱。在苏州太仓市,最近新开了一家“无声咖啡店”,店里非常安静,只听得到咖啡烹煮和杯子传递的声音。这家店的店主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严颖峰,妹妹叫严颖开,她们从小患有先天...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在贵州省岑巩县,一些有志青年怀揣青春梦想,在家乡带头发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80后青年张顺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几年他靠发展蛋鸡产业在创业路上越走越宽广,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奔向好“钱”程。在岑巩县凯本镇芭蕉冲保览组,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俨如世外桃源。在这个寨子里,最显眼的就是张顺江的蛋鸡养殖...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故事:立夏刚过,在长沙县安沙镇新华村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目前大棚里的蔬菜逐渐成熟,再过40天,日产量可达1500公斤。”公司的主理人罗清元,一边介绍着,一边摘着黄瓜。罗清元(左)和周亚民(右)查看蔬菜苗情况今年53岁的罗清元是安沙本地人,之前一直从事...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新品,别看他只是一盆小小的种植杯,里面还有很多‘大学问’呢!”来自济阳区创业小伙骆科学表示。骆科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自己擅长的芯片研发工作,后来,在一次回家探亲中,他发现乡邻们还在因为种植技术等因素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而犯难而感到无奈,尽管在外面打拼多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这片土...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最近一周,洛川的雨水一直不断,这让王琦犯了难,眼下正是当地苹果的收获季,果子再收不上来,店铺的订单就要断货了。今年30岁的王琦是地地道道的陕北娃,目前正在陕北的农村老家进行电商再创业,主要销售当地的洛川苹果。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琦,从陕北只身来到上海,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闸北区虬江路的赛格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