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6

返乡创业故事:立夏刚过,在长沙县安沙镇新华村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目前大棚里的蔬菜逐渐成熟,再过40天,日产量可达1500公斤。”公司的主理人罗清元,一边介绍着,一边摘着黄瓜。

罗清元(左)和周亚民(右)查看蔬菜苗情况

今年53岁的罗清元是安沙本地人,之前一直从事建筑相关工作。2020年8月,罗清元回乡创办了越野车俱乐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去年,他的俱乐部年收入超200万,还带动了周围10多位村民就业。

但天不遂人愿,俱乐部刚有起色,疫情又反复了。没有资金回流,车辆保养、水电开销、员工工资……种种经费环环相扣,对俱乐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俱乐部的跑道占地只有外围的8公里,为什么不把跑道中间的土地给利用起来。”正当罗清元发愁之际,既是同行又是老乡的周亚民找到了他,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民以食为天,蔬菜种植是民生大事,一定有发展空间。”罗清元和周亚民一拍即合,开始迈步“二次创业”。

创业之路向来坎坷,从没接触过蔬菜种植的两人却胸有成竹。原来,早在2021年4月公司成立之初,罗清元和周亚民就向新华村党总支书记黄治国求助,希望能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协助他们开展蔬菜种植。

“没问题。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我们全程做好服务。”黄治国随即表态,安排专人跟进对接,指导企业办理各项业务。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提供了近40亩土地供两人进行蔬菜种植。这也是安沙镇结合“三带三抓两促进”暖企行动,全面落实“党建聚合力书记领航”,助力“四个年”行动的生动实践。

种植技术,是罗清元和周亚民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毫无种菜经验的两人,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为此周亚民四处奔走学习种植经验,罗清元也跟着边学边干,慢慢地也摸索出了一些符合当地蔬菜种植的门道。

“我们使用的都是豆蔻一类的有机肥料,种出来蔬菜才能品质佳、口感好。同时,我们还会按照销售要求,对采摘的菜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售卖的蔬菜农残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短短的一年时间,周亚民说起蔬菜种植却头头是道。

为了把家乡的优质蔬菜直接“端”上长沙食客的餐桌,两人还特意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前来指导,请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进行产品研发。据了解,越丰公司目前已经建成15个专业蔬菜种植大棚,品种涵盖辣椒、茄子、黄瓜、丝瓜四种蔬菜。

辣椒种植大棚,“朋友圈里都说他们家的辣椒特别好,做菜格外香。”慕名前来采购蔬菜的市民潘志峰说,“菜地直销,既有价格优势,产品又新鲜,这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种植基地日益成熟,犁地、除草、播种、施肥、收割都需要用到大量人工,为了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罗清元和周亚民选择优先录用当地的村民。

“种菜、收菜,根据工作种类的不同,每天都有100到200的工资。”60岁的熊美云是新华村树家坳组的居民,谈及能在家门口工作,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每天能有点事做,我觉得特别充实。”目前,像熊美云一样长期在越丰公司务工的人员有30多个,预计未来还将扩充至50人以上。

近年来,安沙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更加安心、放心在这里扎根、发展、壮大,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助推更高质量的发展。

“现在我们还在扩大规模,年底总产值预计能达到100万斤。”说起即将到来的农忙,罗清元和周亚民信心满满。

“我和元哥是建筑行业的‘老人’,但在农业种植方面却是两位‘新人’。”周亚民说,新人展现新作为,只有这样,路子才会越走越宽,种菜的日子,才会越种越甜。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79.html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的相关文章

“海归” “土著”演绎90后创业故事

“海归” “土著”演绎90后创业故事

海归创业故事:2016年,潮汕籍深圳青年林曦和一帮海归朋友,正在为他们打造的互联网民宿平台“悠居”寻找适合的精品民宿案例。同一时间,在汕头南澳岛,南澳本土青年林蓓琪正忙着打理由她自己创立的民宿“林家海景客栈”。机缘巧合下,林曦认识了林蓓琪。一番聊天后,两名90后惊喜地发现,双方在民宿话题上有许多一致...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创业故事网:现年33岁的罗金庭是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夫田品牌创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大学毕业后返乡投入农业建设,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回馈社会。罗金庭建立产品供应基地近3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主动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

菱湖:95后返乡创业变身“羊专家”

菱湖:95后返乡创业变身“羊专家”

10月1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山塘村的菱湖中宏家庭农场的养殖大棚里,负责人沈志宏身穿深蓝色工作服、手提饲料桶,撒料、喂水,动作一气呵成。如今的他,虽然仍面容青涩,但已是管理800头羊的“羊老大”了。今年27岁的沈志宏是土生土长的菱湖草根“新乡贤”,父母养了一辈子鱼,2017年毕业后,和大多...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女,48岁,南京大学博士、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现任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三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从蚯蚓身上看到商机的人并不多。法月萍就是其中一个,发现商机的她放弃了博士毕业后,放弃年薪二百...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这一片大马士革玫瑰明年5月开花后,能用来提取上好的原液、纯露、精油。”12月15日,在武冈市邓元泰镇绿嘉园生态基地,管海英正趁着难得的阳光给玫瑰修枝剪叶、施肥培土,操作相当娴熟。“今年,我们的太秋柿子产量1万公斤左右,总收入超过50万元,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管海英介绍,她创立...

8名大学生用微信卖水果 3个月营业额达45万

8名大学生用微信卖水果 3个月营业额达45万

8位大学生,因为共同的创业梦想走到了一起,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勇敢地“杀”入当下最时髦也最火爆的市场——移动互联网O2O。目前,他们开发的“移动互联网+门店”微信平台——“大象果园”,已经让不少本地市民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而且项目运营三个月以来,总销售额达45万元,带动四十余名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