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养蜂大王” 年产值达到100万元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48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年25岁的张兴其,是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石笋村人。大学毕业后,张兴其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就业,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创办企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养蜂大王”。

学成归来 回乡创业

11月26日,笔者走进位于长宁县城郊的长宁镇龙洞湾养蜂场,远远就听到蜜蜂“嗡嗡”的声响,闻到蜂蜜飘香……走近一看,一处500余平方米的废弃厂房院坝内摆放着不少蜜蜂箱,一个年轻小伙子正站在蜂箱中间观看蜜蜂的产蜜情况,他就是当地“养蜂大王”张兴其。

2018年7月,张兴其从四川师范大学生物专业毕业。但从几年前考入大学开始,他就在脑子里萌生了创业梦想。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加,大三时他便决心毕业后回乡创业养蜜蜂。为此,张兴其在求学期间利用周末和假期多次到成都市周边的养蜂场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全面掌握了国内养蜂产业的行情和发展情况。通过认真思考,他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农村发展养殖中华蜜蜂致富的思考”论文,得到学科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

亲友支持 梦想成真

2018年8月,张兴其毕业回乡后,将自己要在家里发展养蜂项目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张兴其与父母一道,利用家里现有材料,在自家房顶建成了一个小型养蜂场。养蜂场建好后,张兴其忙得团团转,每天不是看养蜂技术书籍,就是到养蜂房转悠。

看到儿子如此努力,想到养蜂需要大量的资金购进蜂种和必要的养蜂器具,张兴其的父母商量到银行贷款支持儿子创业,但这一行动很快受到了张兴其的阻止。“父母供我读书已经够辛苦了,不能再让他们操心了。”张兴其说道。随后,张兴其鼓足勇气,给远在新疆打工的哥哥和大学同学打电话求助,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很快筹集到6万元启动资金,这对于刚走入社会创业的他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有了启动资金,张兴其开始为购种蜂、育王、购养蜂器具和建立销售平台四处奔走。他先后从广西、湖北等省和长宁县、江安县、屏山县等地购进优良中华蜜蜂80箱,走上了养蜂、育王的创业之路。2018年下半年,他养殖的蜂群已发展到100余群,成功培育和销售蜂王8000余只,半年实现纯收入10万余元。

随着蜂群不断增多,张兴其将养蜂场发展到3个,蜜蜂发展到300余箱,共培育出5万余只中华蜜蜂处女王,收获750余公斤纯天然蜂蜜。这些蜂蜜通过网络平台远销国内各省市,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规模扩大 收益颇丰

“张兴其创办的养蜂场养蜂规模达几百箱,一年多来,育王和生产蜂蜜创产值达到100万元,是长宁县到目前为止养蜂箱数和创产值最高的人。”长宁县畜牧水产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兴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表彰,获得了全县“养蜂大王”的称号。

如今,在张兴其的帮助和带动下,龙头镇中华蜜蜂养殖户迅速发展,现有养蜂户30多户,从兴村陈宗兵、昆仑村范春雷、龙头村鲁龙海等都是养有30箱以上中华蜜蜂的专业养蜂大户。

“下一步我将继续扩大蜂场规模,让蜂群增加到500箱,年创产值200万元以上。”谈及今后的发展目标,张兴其信心百倍地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养殖方式,带领家乡群众致富奔康,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宋成均 苏跃林)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00.html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养蜂大王” 年产值达到100万元”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小时候,父母经常教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远离面对黄土、背对天空的生活。但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但发现原来的分配单位,分房都没有了。无论是在国企、外企还是民营企业工作,...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农民企业家刘银莲创业养乌骨鸡的故事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农民企业家刘银莲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她一个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致力于乌骨鸡的规模养殖,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了农民工创业的传奇故事。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刘银莲脸上既充满了快乐,也写满了创业的艰辛;2013年的9月,一直在县城开办超市的刘银莲,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随着县城的各大超...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赵丽梅:为甜蜜事业打拼 带动200多位蜂农致富

姓名:赵丽梅居住小镇:平谷区峪口镇工作内容:2014年辞去北京市里的稳定工作,带着全家回到了老公的家乡平谷区峪口镇创业,开启了自己的甜蜜事业路。蜂蜜丰收的时节里,赵丽梅展示刚做好的蜂蜜。39岁的赵丽梅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城区上班,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平谷区养蜂协会前任会长聊起养蜂的故事。斟酌...

扎根果园18年!返乡大学生每晚直播间里讲果树种植

扎根果园18年!返乡大学生每晚直播间里讲果树种植

“大家看一下,这个病斑一圈一圈像轮纹一样,这是轮纹病在果实上的表现,是前期用药不当造成的。”江苏丰县大沙河镇43岁果农陈厚武大学毕业后返回老家种植果树,在忙于果园的同时不忘帮助村民一同致富,经过在苹果园里18年的摸爬滚打,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一块白板,一支水笔,还有一块粉笔擦,这就...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创业故事:“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创业者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聆听乡村发展新思路:安吉余村要来个“二次创业”

11月17日下午,安吉余村矿山遗址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余村故事”宣讲团和当地村民。这片遗址很新潮:全镜面的艺术互动装饰,布置浪漫的露营天幕,远处翠绿的山坡上,山屿美术馆的英文标识“YU HILL”傲然挺立。宣讲团副团长俞小平和其他成员在这里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矿山,是余村的一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