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陈明涛:“80后”硕士返乡创业变身“职业蜂农”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43

陈明涛,男,汉族,1983年9月出生,陕西铜川市宜君县太安镇寺坪村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

陈明涛出生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的一个偏远山村里,家庭并不富裕,他从小就自强自立,经常帮家里放羊干农活。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高中毕业考进985,接着上了西农的研究生。当大部分人为了好好学习去看世界、去享受苦尽甘来生活的时候,他却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偏远艰苦的家乡创业,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宜君县去养蜂。他说,他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摆脱家乡,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

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家乡的老蜂蜜,是小时候父母给他治疗咳嗽和积食的偏方。那时候的蜂蜜被封存在瓷坛子里,吃的时候用铁勺子往出挖,浓稠醇香,甜而不腻,在他的记忆里历久弥新。上大学后,他发现市场上的蜂蜜品质普遍下降,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并且他查阅资料得知,小时候家乡养殖的那种蜜蜂,又叫土蜂或者笨蜂,学名叫作中华蜜蜂,现在因为环境变化和生物入侵,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平原地区已经绝迹,偏远山区也越来越稀少。这让他萌生了对家乡的这种珍贵物种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念头。

家乡宜君县太安镇多数处于山区,森林茂密,蜜源丰富,当地有养蜂酿蜜的传统,群众喜爱养蜂产业,且具备一定技术基础。

他于2012年,毅然从高薪的中外合资企业辞职,组织当地养蜂的群众创办宜君县中华蜂协会。理想很美好,但是创业之路很坎坷。因为资金短缺,为了生活,他又考入体制内,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在学习和实践中华蜂的养殖技术,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产业。

为了更好地把中华蜂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化,他于2019年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创建了宜君县大美林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任经理,并兼任宜君县中华蜂协会党支部书记。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途有过几次大规模蜂群死亡的经历,也有很多次群众放弃的情况,更大的是资金投入长期得不到回报,让他一度负债累累。他也失落过,但是又坚持着钻研学习技术,参加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头雁”培训,又到外县、外市、外省去请教专家和有经验的养蜂户;群众积极性不高,他就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给村干部、给群众去说,给他们鼓劲加油;群众技术生疏,又不接受当地的技术员,他又开车把外地的技术员请到群众家里手把手教;不放心产品质量,他统一采用传统刀割取蜜和质量监督互助组的方式进行多方位管控;没有品牌,没有包装,他多次找人设计策划,期间踩过很多坑;一路走来,都是坎坷,又都是坚持不懈。

从2016年至今,他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基地+示范村+技术入户+质量监督互助组+统购统销+电商推广+品牌效应的模式,通过蜂种引进和繁育、技术交流推广、品牌营销宣传等方式,把原来中华蜂养殖不足100窝的太安镇,发展到现如今养殖超过2000窝、参与农户超过200户、涉及11个行政村的规模;其中示范村景丰村养殖规模超过700窝;通过挨家挨户技术服务、跨区域技术交流、树立技术带头示范户等方式,邀请农业专家举办各类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50多期,培养技术人员60余人,培训群众1000多人次,辐射到了其他乡镇和区县。从2016年以来,通过技术帮扶、蜂种发放、统购统销等方式,累计带动100多户农户,年产量超过1万斤,群众增收超过50万元。

作为示范村的太安镇景丰村,今年共有23户养蜂,每户产蜜大约200余斤,纯利润达到8000元以上,全村年产蜂蜜5000余斤,纯利润达到20余万元。因为农资和人工价格比较高,种植业利润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而中华蜂产业省时省力,成本低,农户可以在农闲时间进行养殖管理,再加上当地自然条件优越,蜂产品质量深得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当地老百姓非常喜爱中华蜂养殖。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如今“陈硕士”品牌在当地已经家喻户晓,他也获得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和“宜君英才”称号,并担任宜君县第九届政协委员。

陈明涛一直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他带动的产业作为种植业的辅助产业,不仅对群众增收作用明显,而且对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作用;该产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前来参观学习的当地人和外地人络绎不绝,群众口碑也非常好,具有很好的宣传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于一些无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弱化、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务农人群,发展中华蜂养殖,有利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形成长效产业链,对于促进自然生态良性发展、促进增收致富、形成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2022届“最美家乡人”活动是由阿里巴巴公益旗下“天天正能量”平台、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宜君县融媒体中心等60多家主流媒体联合发起。

本次评选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覆盖全国200多个县市,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通过评选表彰将他们的事迹推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优秀范本和成功经验。

来源:宜君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冯永春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98.html

“陈明涛:“80后”硕士返乡创业变身“职业蜂农”” 的相关文章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昨天下午,杭州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门口,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一个身穿白色短袖衬衫,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下了车,匆匆忙忙地往大堂里跑。“不好意思迟到了,司机不认识路。”他满脸歉意地坐了下来,小小的会场里坐满了人,都在等他。他是邵根伙,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女设计师回乡创业:带着村里240名绣娘做手工,一年卖出700万元

女设计师回乡创业:带着村里240名绣娘做手工,一年卖出700万元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广西龙胜县,青绿色的梯田层层叠叠。梯田深处的一栋小厂房里,几张工作台一字排开,台面上摆放着颜色各异的针线与布料,台边的绣娘飞针走线,忙个不停。在绣娘们的手边,是一个个设计别致、做工精细的国风手工艺品。完工后,这些产品将销往全国各地。这里是手工艺品牌“芽小七”旗下绣房的...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乡下种地的清华女博士,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作为清华毕业的博士后,她出国留学,见识了国外的繁华,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扎根农村创业,成为了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她运用学到的知识,依靠种地实现了年收入超过800万。让人意外的是,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去过农村。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到依靠种地年收...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摘收1000多公斤。”11月18日,在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说。望着满地紫红饱满的茄子和工人们采摘茄子装箱外运的忙碌景象,她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图为余青青(中)在指导工人农技知识。余青青,这位精于农事、娴熟耕作...

安徽泗县:茄子成就创业梦 脱贫致富勇担当

安徽泗县:茄子成就创业梦 脱贫致富勇担当

12月8日,披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泗县草庙镇魏圩村日光式蔬菜大棚的扶贫基地里,只见紫红饱满的茄子挂满枝头,工人们有的锄草、有的摘果、有的施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我颜值不高,但是我希望我种植出来的茄子颜值要高,表面不仅光滑而且外形饱满细长。”眼看到了收货的季节,看着挂着一个个紫灯笼,宋则利憨厚的...

电商直播创业助力残疾人“云端”逐梦

电商直播创业助力残疾人“云端”逐梦

“大家好,这是我做的礼品袋,漂亮吗?”“我叫小妙(化名),我为大家演奏一首钢琴曲《叶塞尼亚》,希望大家能喜欢。”“我叫小蕾(化名),我来春雨5年了,在这里找到了幸福。”……通过“春雨崔妈妈”的抖音、快手直播账号,网友们可以看到一群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喜憨儿”,正卖力而又自信地介绍着自己做的手工产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