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2

创业故事: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公司董事长解旭东是丹徒区首届“十佳农民”。他痴心科技兴渔,历经坎坷百折不挠,最终在工厂化“智能养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仅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致富路,还情系亲乡,无偿把养殖技术传授大家,带领村民共同走上小康路。

1、追逐梦想 与“渔”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40岁的解旭东看上去显得比较白,这主要得益于长期在室内从事养殖业的结果。他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对养殖有着浓厚的兴趣,上了中学,对养鱼越来越有兴趣。高考前夕,他的第一志愿就填报了江苏海洋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结果如愿以偿。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与渔业有关,对他这来说,真是梦想成真。

2005年,解旭东进入无锡一家当时国内知名公司,从事水产添加剂销售工作,这让他受益良多。他在工作中进一步了解到,不同鱼类对水质、温度、气候、抗病等都有很大区别。这为解旭东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自己在大学里根本学不到这么专业的知识,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那几年,我收集和整理了大量鱼类养殖的技术资料,还做了许多笔记。”解旭东说,由于工作需要,他走南闯北,与国内许多养殖户建立联系,深刻体会到水产养殖的辛苦与风险,有的养殖户由于一个细小的疏忽,就会造成几十万、几百万的损失。为此,他总是无偿把自己的经验与养殖户们分享,广获好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2013年,解旭东放弃原单位每年40多万元的高薪,回到家乡丹徒开始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与村里的其他水产养殖户相比,他养鱼不先挖塘,而是建起一排排大车间。解旭东说,只有工厂化智能养殖,运用科技手段,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陈旧格局,养殖业才能走出创新路,迎来新机遇。

2、科技养殖 与“鲥”俱进终获成功

“只有高起点,才能打开市场新格局,获得高效益。”解旭东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近几年科技养殖的发展势头迅猛,车间工厂化养殖模式越来越有优势,可这种模式投资更大、风险更高、回报周期更长,眼看着已经花费了1000多万元,依然还未完工的养殖车间,许多乡亲都为解旭东捏了一把汗,可此时的解旭东已经没有了退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镇江人,他对鲥鱼、刀鱼、河豚这“长江三鲜”有着独特的记忆和情怀。近些年来,长江鲥鱼几乎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解旭东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得知,与镇江气候条件比较类似的北美有一种美洲鲥,无论从外形还是肉质都与国内的鲥鱼相似,目前已成功被引进养殖。

正是看准了美洲鲥养殖,解旭东不惜花重金打造了工厂化智能养殖温室车间。他不远万里到美洲鲥原产地,深入产卵区,积极引进了野生种群。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单位,成立了专项课题,攻克美洲鲥选育难关。目前,他的企业已成为江苏地区美洲鲥亲本保有种类最丰富的企业,也是国内少数成功掌握美洲鲥全人工繁殖的企业。

解旭东告诉记者,养殖车间里的每个水池容量达500多立方米,温度、湿度、含氧量、饲料配比、营养调控、疾病防控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智能化处理模式,养殖环境不弱于自然环境,加之鱼的肉质鲜美,广受高档酒店的欢迎,目前省内各地以及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商家纷至沓来,鲥鱼供不应求。仅今年以来,企业繁殖美洲鲥鱼鱼苗达100多万尾,养殖成鱼超10万斤,建立公司加农户的推广示范面积超500多亩,总产值超过5000多万元。

3、心系乡亲 “鲈”鱼得水共富裕

美洲鲥鱼养殖成功了,这也让解旭东“火”了,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养殖致富能手,可对于解旭东来说,还是感到有点失落,除了少数养殖户有意愿进行美洲鲥养殖外,大多数人对此望而却步。主要原因就是美洲鲥养殖属于高成本、高回报项目,普通养殖户较难承受。为了帮助更多乡亲致富,解旭东没有止步,在美洲鲥养殖走上正轨后,又将目光锁定在加州鲈鱼品种上。

加州鲈鱼学名大口黑鲈,原产美洲,引进我国养殖已有数十年历史。近年来,随着人工繁殖技术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技术的突破,养殖面积大幅增加,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市场效益良好。但由于镇江地区缺乏大型的育苗基地,养殖户只能从浙江、广东等地购买鱼苗,却经常因为不了解情况而上当受骗。

解旭东利用自己的专业及企业的设施优势,从不同地区购买较好的加州鲈进行养殖,通过比较,考察总结出可靠的鱼苗来源,再联合本地养殖户,抱团采购。这样既保证了鱼苗质量,也节约了养殖户成本,他还无偿传授技术,带动了广大养殖户共同走上富裕路。解旭东常说,未来养殖业前景不可限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科研团队的助力下,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养殖业创业故事:近年来,解旭东和他的团队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先后承担和参与了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鲥鱼健康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长江翘嘴鳜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等8项农业科技项目,今年他的公司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江苏省省级良种繁育场”,被江苏省遗传学会授牌“省遗传学会科技服务站”,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建挂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综合实验示范基地”;累计在专业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篇,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25.html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的相关文章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

“海归” “土著”演绎90后创业故事

“海归” “土著”演绎90后创业故事

海归创业故事:2016年,潮汕籍深圳青年林曦和一帮海归朋友,正在为他们打造的互联网民宿平台“悠居”寻找适合的精品民宿案例。同一时间,在汕头南澳岛,南澳本土青年林蓓琪正忙着打理由她自己创立的民宿“林家海景客栈”。机缘巧合下,林曦认识了林蓓琪。一番聊天后,两名90后惊喜地发现,双方在民宿话题上有许多一致...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她将蔬菜做成盆栽卖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做起蔬菜盆栽生意 辣椒、茄子等从“盘中餐”变成“盆中景”邱慧婷培育的辣椒盆栽。说到辣椒、茄子、番茄和土豆这些蔬菜,你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不是菜园或者菜市场?除了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其实它们也可以是供人观赏的阳台盆栽。浏阳女孩邱慧婷瞅准了如今城市里阳台...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小裁缝龙佳言身着一袭汉服,带着记者流连于1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满屋的复古服饰,让人恍然如穿越到汉唐。“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龙佳言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儒雅姑娘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却曾因贫困初中...

退伍回乡创业,他创立了“青竹村”品牌

退伍回乡创业,他创立了“青竹村”品牌

创业故事:2011年7月,西藏林芝一军营里,23岁的陈斌参加西藏军区侦察兵比武,获得个人成绩第一名,被所在部队评为“优秀狙击手”,记“个人三等功”。五年当兵经历中这精彩的一幕幕,陈斌记忆犹新。10多年后,现年35岁的陈斌,是广东清竹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从事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农产品业务,...

希望的田地,火红的果实!来看她的创业追梦故事

希望的田地,火红的果实!来看她的创业追梦故事

10年前,上海少见本地产的火龙果。这个吃口酥软、爆汁清甜的水果,主要产地在热带地区,并不适合上海种植。10年后,在上海浦东新区合庆镇1080亩的庄园里,每年火龙果的产量达到了500吨。上海人的水果篮里,也有了火红的本地火龙果。而由火龙果发酵制成的酵素,也已批量上市。陈红霞是一名普通的安徽姑娘,因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