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新农人返乡创业实验超1000次,找配方做“荔枝+”产品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90

返乡创业故事:孩童时,绕着荔枝树追逐打闹,欢乐无限,长大后,围着荔枝树忙碌做事业,创意不断。趁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毕业于南开大学的80后新农人宏美春返乡创业,于2017年在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创建了“红美荔”品牌,为镇隆一家具有生产许可证的荔枝果干生产厂家。跟随随着一年季节的更替,“红美荔”会相继推出荔枝花蜜、荔枝果干、荔枝红茶、荔枝酒、荔枝月饼、荔枝点心等四季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已被入选惠州手信五十强,成“荔”字号标杆。20年时间,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镇隆荔枝的情结。

宏美春

一、情结:要把“镇隆荔枝”名片推广出去

因其父亲在镇隆工作,宏美春自小就吃着镇隆荔枝长大。“镇隆荔枝是我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宏美春说,儿时的六月充满糖泡泡,荔枝成熟时,借口帮家里采摘荔枝,就和小伙伴们拿着竹篮冲向荔枝园,垫着脚尖采荔枝,每次都要先过一把嘴瘾才正式干活。剥开可见“瓤肉,莹白如冰雪”,入口浆液甜如蜜,当年的零食并无很多选择,欢乐与记忆基本来源于荔枝。

2000年,宏美春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在佛山从事金融风险管理,每年一到荔枝飘香时,她都会回到镇隆,尝一尝儿时的味道,返程时也会带上荔枝跟同事分享,推荐家乡的味道。“长大后我一直想把‘镇隆荔枝’这张名片推荐出去,现在很多顾客就是当时攒下来的客源。”她说。

辗转多年,在外漂泊多年的宏美春回到了镇隆,并入了茶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荔枝红茶”,再加上新会小青柑双地理标志结合的成功案例,她便开始思考:镇隆荔枝品质这么佳,为何不尝试做“荔枝+”产品,并以此完善镇隆荔枝产业链,提升镇隆荔枝的品牌价值。

说干就干,2014年宏美春利用镇隆荔枝和滇红定制研发荔枝红茶,没想到一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2017年,镇隆的荔枝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加上惠阳区荔枝文化节的开展,宏美春注册了惠州市红美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红美荔”品牌,开始研制发售“荔枝+”产品,她也就此踏上一条文艺新农人的道路。

二、探索:1000多次实验只求不破坏“镇隆荔枝”品质

“红美荔”最早主打荔枝干、荔枝红茶等果干系列产品,也于2017年成立之初,取得荔枝干国家生产许可证后,为目前镇隆唯一一家具有生产许可证的荔枝果干生产厂家。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收获市场肯定的同时,也收到了不少反馈。通过分析客户反馈,宏美春发现:产品中荔枝香味是否更浓更持久是顾客最关心的需求点,也是市面上产品急需突破之处。

“就像荔枝红茶,不少顾客在拿到茶叶时会闻下有无荔枝味,但市面上很多产品添加的是香精,我们团队也曾就此问题讨论过,最后得出的答案是:不能添加香精,不然不仅会浪费镇隆荔枝这一优质佳果,更严重的还会砸了镇隆荔枝这一招牌。”宏美春说。于是她们便就此踏上了研发之路,过程中,他们邀请了多名专家、资深果农。最后她们改变了荔枝红茶传统的配方,将果干转化为鲜果,因鲜果的保鲜工艺、糖分的保护及制作工艺要求更高,她与团队经历了1000多次反复实验,才找到了最佳配方。“为了等待研发结果,我在实验室铺了一块木板,困了就直接睡,反反复复一个多月,所幸得到了好结果。”她笑道。

在镇隆镇大光村的荔枝基地,宏美春热情地拿出新的产品向记者推介:“这是今年荔枝季将推出的新款荔枝果酒,经过改良,镇隆荔枝的清香深藏入酒,端起酒杯即可闻到浓郁的荔枝清香,口感浓郁丰沛,唇齿留香。”

作为“荔”字号的产品之一,宏美春不断加大在荔枝衍生产品上发力,近些年已打造出荔枝干、荔枝蜜、荔枝月饼的深加工产品,每个季节至少有一款荔枝产品,均已成为惠州礼品市场的新宠。相继被评为惠州手信50强,惠阳十大手信。

“我们抓住惠州在推广手信方面,把镇隆荔枝,惠州历史和荔枝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荔枝礼盒,期望通过多渠道推广镇隆荔枝。”宏美春说。

三、发展:以荔为介带动乡村振兴

“‘红美荔’源于镇隆,回报镇隆,也求推广镇隆。”宏美春认为打造镇隆荔枝品牌产品,需要更多的镇隆乡亲加入。

在荔枝季,“红美荔”总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采购果农的荔枝,她宁可压缩自身产品利润,也要保证果农的钱袋子不打折。“每年荔枝季,一打开门就可以看到果农挑着荔枝上门。”宏美春说,对于有富余劳力的乡亲,他还邀请他们加入选果、打包、销售等岗位。“红美荔”去年的产值达3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0万元,3年内将力争突破年产值超1000万元。

在红美荔生产基地,果树下两位主播正在通过讲述东坡荔枝故事、镇隆荔枝故事,推介荔枝产品。宏美春表示,要做好镇隆荔枝的推广,不仅仅以来一部分人的家乡情节,更需要传承。她鼓励当地青年人加入到镇隆荔枝的营销工作中,让品牌输入更多新活力。

“我们3月份已经组建了电商的运营团队,拍荔枝的成长系列片,普及宣传镇隆荔枝。”宏美春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已经转到线上,她们要在鲜果季到来之前,做好线上的准备工作。同步打造淘宝店、天猫店、京东店等线上平台,全方位的销售镇隆荔枝。

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是今年惠阳区重点推进建设的综合示范带。此前,镇隆镇委书记冯轶锐表示,在建设综合示范带中,将凸显镇隆独特的荔枝、客家、红色等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宏美春表示,按照规划,她计划将自家荔枝基地升级为荔枝庄园,游客来到庄园游玩时,可以品味各类荔枝产品,还可参观其生产过程。同时,也将游客推荐到不远处的“四大半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镇隆红色故事、荔枝故事。

采写:南都记者 张嘉培 通讯员 张伟锋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29.html

“新农人返乡创业实验超1000次,找配方做“荔枝+”产品” 的相关文章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眼下,正值儿菜的丰收季,位于梅桥镇500亩儿菜也陆续迎来了采摘期。11月21日,记者来到蚌埠绿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儿菜种植基地,地里长满了成熟待收的儿菜,几十名村民在地里熟练地割菜、除叶、搬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上个月,我们就开始了采收工作,现在每天发货量都在4万斤朝上,全部送...

拼多多创业故事:海南90后“三兄弟” 年销菠萝蜜超3000万斤

拼多多创业故事:海南90后“三兄弟” 年销菠萝蜜超3000万斤

当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的时候,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南依然鸟语花香。作为海南水果界的“后生”,曹路、孙晗和唐思奇三兄弟通过在拼多多等平台销售原产地直发海南菠萝蜜,从早期的艰难创业一跃发展成现在的年销3000万斤“水果大户”。▲曹路(右)、孙晗(中)和唐思奇,3个“90后”于2020年在拼多...

最美柠檬创业人-二涛:“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最美柠檬创业人-二涛:“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大家好,我是二涛。”这是他视频开头的一句开场白,二涛笑着,就像你老家最熟悉的大哥一样,对你招招手,接着走近镜头深处的乡野。2018年,二涛乘着自媒体的东风,利用视频和直播去推广安岳柠檬,让家乡的柠檬走得越来越远。近日,二涛在“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获得了“最美柠檬创业人”的称号。他说:“这是...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故事:2010年后,由中国互联网掀起的创业大潮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其中不乏年轻的95后。他们聪慧机警,比同龄人更富有见闻胆识,曾在在资本和商业世界中掀起一朵朵浪花,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够将项目做到今日者极少。野农优品的创始人勾英达,是这个“极少”中的一个。勾英达是这批95后互联网创业者中...

视频创业团队靠“乡土视频”圈粉百万

视频创业团队靠“乡土视频”圈粉百万

城市还是乡村?3名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创业者,选择的是后者。将办公场所从光谷写字楼迁至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武汉视频创业团队“一块西瓜”将创作内容聚焦于乡村生活。“返乡兄弟”“儿媳妇小雅”,这些以乡村小人物为主角创作的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平台积累了超百万粉丝,单条播放量最高超9000万次,全网播放量近50...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2004年秋天,青岛大学。当别的大一新生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李建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卖电话卡。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除了专业学习,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做了许多兼职工作,最符合创业性质的就是代售电话卡。”提到自己在青岛的创业之路,李建飞首先回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