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荣昌帮带致富 帮“穷亲戚”建养兔场年入上万元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1

39岁的张德平今天起得特别早,因为她家兔场的“大灰”昨晚产仔了。这是今年6月她开办养兔场以来迎接的第4窝小兔子。掰开手指算算,再过两个月,这些兔子将给她带来近万元的收入。这不但能为家里还上一些欠债,还能为两个癫痫儿子挣上一笔医药费,张德平满心欢喜。

她特地给自己的“亲戚”何平打了个电话:“何主任,我学会了照顾仔兔的方法,这次产仔就不用麻烦你再跑一趟了。”挂上电话,她像何平往日教她的那样,掬起一捧母兔身上掉落的毛,盖在小兔子身上。

张德平的这位“亲戚”,是重庆荣昌县昌元街道的机关干部何平,在今年开展的“三项活动”中,她与张德平一家结为“亲戚”。想到这个半年前“从天而降”,如今给自己带来莫大帮助的“亲戚”,张德平心里充满了感激。

张德平在崭新的兔笼前给兔子喂食

双胞胎儿子患癫痫 花光积蓄生计难

张德平住在重庆荣昌县昌元街道。她原本有一对让人羡慕的双胞胎儿子。谁知出生后,双胞胎同时患上脑病、癫痫、视神经萎缩等疾病。张德平夫妻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家境贫寒的他们只觉得这日子比天塌下来还难度过。

为了给儿子治病,张家花费近10万元,不但用光积蓄,还向亲友借债5万多元。没有了钱,丈夫蓝永超开始外出打工,张德平则在家务农照顾孩子。微薄的收入都成了两个孩子的药费。

“那时我想挣钱,可是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当时的张德平并不知道,很快她的生活就有了转机。

干部与她结“穷亲” 设计养兔致富路

今年4月,“三项活动”在荣昌县全县上下开展。4925名机关干部与5579户农民结为“亲戚”。就在他们中间,昌元街道的年轻机关干部何平走进了张德平的家。

扎着高高的马尾,热情洋溢,何平看起来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三项活动”中,她和张德平一家结为“亲戚”。经过多次走访与悉心交谈,何平详细地了解了张德平一家的状况,如何能长期、切实解决张家的生计问题成为燃眉之急。

根据自己的了解与张德平本人的意愿,何平为“亲戚”设计了一条“生财之道”:养兔子!她积极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汇报,多方争取资金,并向当地养兔协会请教“养兔经”。不到两个月,在何平的努力牵头下,一个现成的兔场梦一般地出现在张德平面前。

筹资3万元建养兔场 每年可赚一两万

新修建的养兔场,整齐专业的兔笼,活蹦乱跳的兔子,平整过后的院坝……看着眼前的一切,张德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今年6月,她的生活焕然一新。

在何平的帮助和多方争取下,昌元街道各方共为张德平一家筹资3万多元,养兔场的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张德平只需掌握养兔技术,力所能及地辛勤劳动,就离脱贫致富越来越近。

何平联系了当地养兔大户与养兔协会,为张德平传授养兔技术;又为张德平联系餐馆订购,解决销路问题;如同陪伴姐妹打拼,何平还自己学着养兔,随时帮忙。如今,张德平一家共喂养种兔9只,商品兔200余只。按照计划,“肉兔可以卖到10元一斤,按照兔子一年出栏3到4次来算,除去成本,每年可以赚一两万。”张德平笑得合不拢嘴。

感恩党和政府 “爱心兔场”显真情

现在,张德平每天经营着她的兔场。白兔、灰兔、美人兔,每一只兔子都将为她带来财富。再过两个月,张德平就要从她的养兔场获得近万元的收入,回想半年来自己从无到有的新生活,她的眼里噙满泪花。

“没有何主任,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感谢社会各界的爱心,你们都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张德平将兔场取名为“爱心兔场”,心怀感恩。

对于这一切,何平引用荣昌县委书记陈杰的话说,“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不是阶段性的事情,对于我的穷‘亲戚’,我要长期地帮扶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67.html

“荣昌帮带致富 帮“穷亲戚”建养兔场年入上万元” 的相关文章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人山人海,挥汗如雨,虾壳成堆。前些年万人龙虾宴那场面,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热火。”在江苏盱眙县做了30多年小龙虾餐饮的於孝成说,受疫情因素影响,昔日的“大场面”当下难得一见了。从养殖到餐桌,盱眙的龙虾产业链覆盖了一二三产,不仅是当地培育多年的支柱产业,也是让全县1/4人口增收的富民产业。如今,...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近日,在石棉县绯饴家庭农场,刚忙完猕猴桃丰收的农场主曹霞,已做好了冬管的准备。2004年,曹霞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曾在水果行业从事批发、营销、产品经理等工作,虽然辛苦却从不喊累。后来,她瞅准家乡发展的良好态势,毅然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曹霞正在猕猴桃下除草返乡逐梦瞄准猕猴桃种植2004年,曹霞和几个朋友一...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他们现在统称为“掌柜的”,女主人叫石嫣,另一位叫程存旺,两位都是博士毕业,...

胶州“新农人”王蒙:樱桃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胶州“新农人”王蒙:樱桃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走在青岛胶州市洋河镇曲家炉村的一条乡间路上,道路两侧的樱桃树枝干粗壮,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尽头。“路南600米,路北500米,整片园区占地1000亩。”10月18日,在曲家炉村的樱桃种植基地,王蒙向记者介绍他的这片樱桃园,“园区采用矮化密植、机械化的种植技术,种植密度高达每亩164棵,提高产量的同时...

湖北:武汉“80后”养兔年赚百万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湖北:武汉“80后”养兔年赚百万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虽年仅25岁,却在1年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百万财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兔子王”,他便是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邾琳村创业青年胡超,创业成功后,他一跃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房产白领回乡当农民法泗镇是武汉劳务输出大镇,在同伴们都奔向大都市“淘金”的时候,“80后”胡超却反其道行之,扎根农村,大搞殖养业,凭着一身...

视频创业团队靠“乡土视频”圈粉百万

视频创业团队靠“乡土视频”圈粉百万

城市还是乡村?3名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创业者,选择的是后者。将办公场所从光谷写字楼迁至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武汉视频创业团队“一块西瓜”将创作内容聚焦于乡村生活。“返乡兄弟”“儿媳妇小雅”,这些以乡村小人物为主角创作的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平台积累了超百万粉丝,单条播放量最高超9000万次,全网播放量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