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80后互联网人转行卖螺蛳粉走红:“我只是想换个方式活着”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95

80后创业故事:“80后”工科男江博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在快手平台上,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江店长”。目前,他的账号在平台上已经收获了6.4万粉丝,作品获赞122.9万,其中一条教大家如何摸螺、选螺的视频,更是获得了高达3万多次的点赞,这是他在一年多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01.

另选赛道

互联网人转行卖螺蛳粉

在接触到短视频之前,江店长也走过许多“弯路”:学了四年的汽车设计,还没毕业就已签下合同;不想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就自己创业——开咖啡馆,做互联网科技……江店长直言,自己一直是这样想到什么就去做的性格。“人生的路很长,我只是想换个方式活着。”他说。

袋装柳州螺蛳粉自2014年底诞生以来,在“互联网+快递”的推动下已成为俏销全球的“网红”食品,这些预包装螺蛳粉销往澳洲、欧洲、美国、巴基斯坦等地,征服了全球老饕挑剔的胃。也正是从那时起,这位广西小伙和螺蛳粉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亲戚很早就在柳州开有食品加工厂和螺蛳粉店,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本身就对家乡的螺蛳粉喜爱有加,江博决定:那就开一家自己的螺蛳粉店。

就这样,在大街小巷都不缺粉店的柳州,江店长的螺蛳店粉诞生了。2020年10月,江博在店里的第一条视频在快手发出,当即收获了近万点赞。为了不辜负全国各地粉丝们的喜爱,视频内容越来越丰富,互动性也很强。在饭点刷到他的视频,真的就是对吃货的一顿“暴击”。还有粉丝“顺着网线爬过来”,就为了尝一碗粉,这也让江店长十分触动。

02.

一家工厂 两家店

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别看江店长现在的螺蛳粉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创业初期,自家品牌的袋装螺蛳粉并不畅销。早前在网络上销售,江店长不做营销,甚至连链接也很少放上去。而追求品质的他,也不愿减少原材料成本的投入。最终,面对着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预包装螺蛳粉,他们还是被同行“卷”了下去。2020年,江店长决定“另选赛道”,入驻快手,把自己做螺蛳粉的日常分享给广大老铁们。

据快手电商透露,2021年平台上螺蛳粉销售额近8亿元。螺蛳粉作为网红商品,受到快手用户的喜爱,今年2月螺蛳粉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超100.0%。

在短视频里,江店长贯彻“本真”这一理念——视频不加任何滤镜,也不为博流量而夸大螺蛳粉的口味和效果;店里没人排队时,也会进行视频的拍摄,完全不怕被诟病 “没人气”,十分的接地气。显然,快手平台也很鼓励这样的创作方式,给予了不小的流量,连带着江店长的店里都比之前要火爆不少。

在快手上,江店长亲自上阵砍骨、熬汤、下河选螺……展现十八般武艺,这些都不是摆拍。值得一提的是,江店长还主动与太阳村镇当地的村委会成立农村合作社,与村户合作农产品种植,包括上千亩的竹笋、木耳和豆角,只有这样,供货工厂才能够保证螺蛳粉原料的产品质量,真正做到自产自销。

此外,食品加工厂聘用的大多都是太阳村镇当地农民,推动了当地的就业,帮助不少家庭增加了收入。

03.

授人以渔

把地道的螺蛳粉带给全国人民

通过快手引流,江店长两家线下门店的客流比之前翻了一倍。同时,江店长通过短视频平台已经培训了160多位学员,其中60%的学员来自快手平台。通过学习,学员们也在自己的家乡开起了螺蛳粉小店。

“以后在国内旅游,到处都有学员可以请我这个老师傅吃饭啦。”江店长打趣道。

很多时候,年轻的创业者会有顾虑,也缺乏开店的勇气。而江博提供的课程,无论是口味调配、制作方法还是开店经验,都能够帮助他们。说起这个,江店长满脸的自豪。

一方面,江博传授的柳州螺蛳粉技术和配方,解决了远道而来的学员们的顾虑;另一方面,江博作为一个地道的广西仔,也成为了一道“桥梁”,通过授课的方式将家乡的螺蛳粉文化传播出去。

“你看,我们的本地螺蛳粉,酸笋经过翻炒等处理后,其实是不臭的。”江店长说,很多学员在学习课程中,包括开店时都会有疑惑,怎么这个螺蛳粉和之前吃的袋装螺蛳粉不太一样。所以做短视频的初衷,并不是要当网红,而是希望大家都来柳州品一品、尝一尝,一碗正宗的螺蛳粉究竟是什么样的。

谈到未来,江店长仍然有自己的规划:“首先还是跟着政策走;其次是开连锁店,合理运用知识付费这一渠道,把远程授课做得更加标准化、专业化;最后,我早就把生活了近20年的柳州当成我的第二故乡,做这些视频不只是要让大家喜欢上我,我更想通过螺蛳粉这张名片,让大家都来认识美丽的柳州。”

以上就是关于80后的互联网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html

“80后互联网人转行卖螺蛳粉走红:“我只是想换个方式活着”” 的相关文章

女性创业的三次浪潮:从“外来妹”到返乡创业者

女性创业的三次浪潮:从“外来妹”到返乡创业者

水花,时代的浪花《山海情》里有个让人感动的女性角色——水花。她的一滴泪,就烫伤了很多人的心。水花的爸爸因为一口窖、一头驴、两只羊将她嫁给了邻村的陌生男子。水花有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她为此逃婚,但不忍父亲被欺负又回来了。婚姻和美了几年,丈夫又意外残疾,水花拖着年幼的女儿和残疾的丈夫,佝偻着身子走了七天七...

姚彩虹:创业路上,3D打印科技创新彰显“她力量”

姚彩虹:创业路上,3D打印科技创新彰显“她力量”

创业故事:“女孩也要自立、自强,纵然也跌落尘埃,也能倔强地开出一朵花来,抖落满身的灰尘,与不好的告别,向美好的行进。”这是光韵达联合创始人姚彩虹女士一直坚守的信念,也是父母一直都教育他们四姐妹的话。作为2022年3D打印女性创业故事征文活动中的参与者,资源库很高兴看到有姚总这样实力派的企业家参与进来...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创业故事:“合作社鲜食玉米项目今年一定得上,抓紧时间购买设备,力争让农民尽早见效益。”9月29日19时,天色已晚,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仍在新建的厂房里忙碌。作为较早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典型,“70后”的他今年为合作社树立了一个新目标——通过鲜食玉米项目,带领农民走上以一二三产融...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余青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摘收1000多公斤。”11月18日,在位于枞阳县枞阳镇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说。望着满地紫红饱满的茄子和工人们采摘茄子装箱外运的忙碌景象,她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图为余青青(中)在指导工人农技知识。余青青,这位精于农事、娴熟耕作...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小裁缝龙佳言身着一袭汉服,带着记者流连于1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满屋的复古服饰,让人恍然如穿越到汉唐。“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龙佳言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儒雅姑娘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却曾因贫困初中...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今年是郎海涛返乡创业的第七个年头。2015年,他辞去在俄罗斯的工作回到吉林省珲春市,办起苹果种植合作社,种了近百亩果园,把家乡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珲春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珲春由此走上跨越发展之路。如今,开发开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