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常德桃源:90后夫妻回乡创业,紧抓“蜂”口下乡村振兴甜蜜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66

花香四溢,蜂舞蝶忙。为确保今年蜂蜜收成,12月1日,作为蜂阁居蜜蜂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的赵威打开一个个蜂箱检测蜂蜜品质,笑着说:“今年天气好,蜜源丰富,蜂蜜品质自然而然就很好。”

青年创业,何必在远方。近年来,随着桃源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学有所成的务工青年带着技术、资金回乡创业,在家乡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

赵威正在检查蜂蜜品质。

在看见桃源县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的回归,带来了新知识新经验新做法,推动桃源县各地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势下,马鬃岭镇淳朴的“山里人”,曾走出大山接受高等教育的90后夫妻赵威、谭露在外学业有成后留在大城市发展多年,积累了一笔财富积累后,并没有选择在大城市扎根,而是毅然决然选择回归故里准备发展产业。

夫妻两人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考察家乡的产业种类。通过一段时间,两人发现马鬃岭镇山清水秀,家家都种有橘树,个别“雅致”农户有自家散养一两桶蜜蜂的习惯,但养蜂不成规模也没有系统发展而浪费了镇上万亩柑橘花及稻油轮作的油菜花蜜源。夫妻俩一合计 ,2020年便注册成立桃源县蜂阁居蜜蜂养殖合作社,从零开始,细心研读养蜂书、认真听取专家课,在结合大学学到的知识边学习边实践,紧抓“蜂”口下的甜蜜致富路,带领乡亲们发展养蜂产业,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经过两年的学习、投资、发展,如今蜂阁居蜜蜂养殖合作社由当初的两人十几箱中华蜜蜂发展到两百来箱,年产量约四千多斤,毛利润约20万。

赵威、谭露说,自家蜜蜂品质好主要得益于近年马鬃岭镇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柑橘早已告别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时代,如今全镇柑橘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肥的施用已经覆盖两万多亩的面积,合作社蜜源之一的柑橘花就选在坚持绿色防控不打农药的千亩富硒柑橘基地旁,由橘花作蜜源的蜂蜜品质可靠且上等,还原了诗文所说的散似甘露,凝如割肪,穷味之美,极甜之长的蜂蜜品质。另一部分蜂蜜则放养在山林之中,马鬃岭地属丘陵,山高林密,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且蜜粉源植物分布率高,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蜜蜂采酿的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放养在这里的中华土蜂无需人工饲喂,它们自由的在野外生长,徜徉在山涧、田野间采摘花蜜,自在地酿造出优质野生土蜂蜜,这部分基地产出的百花土蜂蜜质地醇厚,具有天然的花香,色泽黄亮或呈琥珀色,入口绵软细腻。合作社也一直坚持成熟的蜜不过度加工,只经过简单的检测、净化、分装,便可成品出厂,蜂阁居蜜蜂养殖合作社以传统的制作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土蜂蜜的自然、纯正。

如今合作社规模日益壮大,还辐射带动周边120多名村民学习养殖,其中扶持的有六个脱贫户,赵威、谭露始终不忘初心,在传授技术经验之余,还告诉村民要坚持打造本地中华土蜂蜜品牌,不管外面蜂蜜市场的竞争多么混乱,都要将蜜源及其品质把控做到最好。

夫妻二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健全养蜂管理体系,把养蜂业培育成马鬃岭镇的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邻村村民一同增收致富,成为生态产品一张精致的名片和农民增收的稳定财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87.html

“常德桃源:90后夫妻回乡创业,紧抓“蜂”口下乡村振兴甜蜜路” 的相关文章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残疾人创业故事:“只要努力打拼,不轻言放弃,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苏立,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出生于醴陵市白兔潭镇柏大村。她是一个唐氏综合症患者,身患多种残疾,但人如其名,苏立凭借着自强自立和一股决不服输的劲头,终于在二度创业中,成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懂事开始,苏立就发现自己的面容...

江苏高淳:一群90后年轻人的养蟹创业史

江苏高淳:一群90后年轻人的养蟹创业史

9月15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沛桥村,陈芸站在自家的蟹塘边,看着父亲陈建禄横舟水上、将第一袋蟹笼慢慢拉起,塘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只只举着毛绒蟹钳的肥美大闸蟹离开生活了8个月的鱼塘。秋风徐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固城湖大闸蟹上市时间。2019年,因父亲养蟹连年亏损,陈芸决定返乡创业,希望通过电商把源头好蟹卖...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李能龙:“拐杖支书”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残疾人创业故事:李能龙,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人,现任象塘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先后荣获“脱贫致富带头人”“扶贫好村官”“德宏好人”等荣誉称号。养猪创业促脱贫今年39岁的李能龙年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以微薄收入拉扯5个孩子长大。17...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他们现在统称为“掌柜的”,女主人叫石嫣,另一位叫程存旺,两位都是博士毕业,...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乡村振兴也离不开青年。如今,随着广东省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措施的实施,一大批青年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以家乡为“舞台”大展拳脚,唱响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近日,记者就走近了这样两位回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作为“85后”“90后”的他们,原本都被家人寄予厚望: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