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新农人”李青松:褪下戎装换农装

1天前创业故事8

人民网广德7月31日电 (记者汪瑞华、张俊)身材结实,皮肤黝黑,谈起茶叶,今年29岁的李青松总能侃侃而谈,可要是把时间轴拨回至4年前,却是另一番模样。

1996年,李青松出生在安徽省广德市祠山街道山关村。高一那年,他响应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2021年,退伍后的李青松自谋出路,和茶结下不解之缘。

聊到和茶结缘,还要从他喜欢刷抖音说起。

“当年直播间卖茶特别火,但很少看到广德黄金芽。”谈及此,李青松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总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事,“兴许是为了争口气,一定把老家的茶卖出去。”因为在他眼里,这一芽一叶,蕴藏的是致富增收的生机,托起的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就这样,退伍回来的李青松,用31.5万元安置费作为启动资金,拉着合伙人一起,在广德市东亭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人家负责种,我就负责卖,分工明确。”李青松回忆道,因为一直都是在抖音看直播,并没有亲身体验过,真到对着镜头带货的时候,一下子却犯了难。

“压根就开不了口,除了紧张还是紧张,连自我介绍都说不明白。”至今想起来,李青松对自己的直播首秀记忆犹新,好不容易有几个粉丝下单,下播后发现都是亲戚朋友在背后默默支持。

时隔多年,再次想起那段开播的经历,李青松用了“好玩”来形容。

熟能生巧,几十场播下来,李青松不再拘谨,反倒越来越顺溜。“脸皮要厚,胆子要大,挑自己熟悉的说,不在乎直播间有多少人,也不在乎有没有人下单。”李青松总结道,不了解产品的销售,不是好销售。

为了能够在直播间里当个“话痨”,闲下来的时候,李青松就沉下心慢慢琢磨,把好的带货视频录下来,然后复盘分析,听到精彩的地方,还做笔记抄下来。

茶叶具有什么特性、冲泡方法有什么不同、口感品质又如何甄别……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总结,渐渐地,李青松对茶叶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懂茶。

如今,他的直播间“小李的黄金芽”每天晚上7点半准时开播,90分钟的直播时间,场均销售茶叶四五十斤,吸引七八十名粉丝在线观看。在他看来,只要每天有进账,就算是成功。

2023年,不甘于只卖茶的李青松,在广德市邱村镇祥凌村一次性流转了340亩茶园,在直播销售的基础上,尝试着自己种、自己收、自己加工。

“接触直播间久了,看到了家乡黄金芽的市场,就有了敢于种茶的底气。”李青松感慨,没有卖不掉的茶,只有卖不出去的价。

别看他年纪不大,但颇懂生意之道,除了打出14天无理由退货的承诺之外,还会时不时免费搭上广德的农特产品,比如当地的板栗、干笋、桃子等,即便在打包称重上也是只多不少。

品质好、价格亲民,加上还有额外的小福利,让李青松直播间的粉丝来了一拨又一拨,好多头回客都成了回头客。

今年清明节前,李青松流转的茶园迎来开采。“由于日常管护得好,茶叶长得壮实,这一季光是干茶就加工了7000多斤,产值300多万元。”眼下,李青松正忙着茶园施肥,算起春茶季的收成,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从军营到茶园,从手握钢枪到采撷新芽,从守卫疆土到振兴乡村,多年来,李青松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品质,他把军人的担当化作守护茶山的力量。

一路走来,李青松坦言吃到了苦头,也尝到了甜头。如今的他,就像踢正步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茶人梦”。

“茶山追梦人”李青松。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精心打理的茶园一片生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李青松操控无人机为茶园施肥。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李青松流转的茶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直播间里,带货家乡茶的李青松。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382.html

““新农人”李青松:褪下戎装换农装”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吃黄元米果第一口不要蘸盐,也不要蘸糖,要吃原汁原味的。”江西省瑞金市红井步行街的一家黄元米果店前,老板刘海东正向顾客推荐米果的吃法。这一口“原汁原味”的黄元米果是刘海东的“乡愁”,也是如今村民们致富的“金钥匙”。从过去一斤五块到一斤八块,再到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将黄元米果卖到一斤十块,做了五六年黄元米...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家里物品越积越多,整理收纳师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近日,整理收纳师慢慢进入了枣庄市民的视线,并走进了不少市民的生活。记者走访发现,在枣庄目前为数不多的初具规模的整理师团队,其中不乏本土经营的品牌,行业收费标准为每位整理师100-200元/小时不等,相较于家政服务行业来说,...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创业故事:在湖南常德有个90后姑娘,叫罗琴。大学毕业后立志成为媒体达人,因此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一步步朝着梦想努力!在2014年,父亲突然病重终止了她追求梦想的脚步,只好回到老家接手父亲的香菇事业。然而,接手还不到一年,香菇的市场价格骤降,她家和附近村民的香菇都遭遇滞销。24岁的罗琴一年损失了60万...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打开拍照模式,伸缩镜头“探出头来”,咔嚓一下......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却让手机真正实现全面屏。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款内孔1毫米特微型轴承的助力。安徽孺子牛轴承负责人华黎明查看公司生产的轴承。专注研发 练就细分领域唯一“当时国内外多家知名的轴承厂家都参与了,由于客户技术要求不断升级,我们团队...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残疾人创业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惊。”近日,成都市蒲江县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叶艳说道。让她震惊的,是她所在园区两位二十余岁的残疾青年,25岁的杨添财和29岁的吴云,3个月居然卖出4000万元农货。杨添财(左二)和吴云(左三)看望在家办公的残疾人员工陈光祥(左一)与周苗(左四)。7年自闭:十四岁少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