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女硕士辞职回乡养猪 自主创业带乡邻致富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6

新野县一个叫朱艳霞的女硕士研究生,因不满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丈夫一起从杭州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个养猪场。她不仅凭借其所学的新技术为农村饲养业竖起一面旗帜,还吸引当地农民改变传统观念,走科技致富之路。

学非所用女硕士辞职当猪倌

新野县新甸铺镇石桥村的一个猪舍内,30多头品种猪又大又肥。猪舍里,戴着眼镜的朱艳霞正拿着饲料给猪喂食。

朱艳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何松伟都是新野县新甸铺镇人。1999年9月,两个人双双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她学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何松伟学的是“动物科学”。两人大学毕业后,何松伟到杭州一家外企打工。2004年她考上了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植物营养,2006年她从浙大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

朱艳霞说,毕业后她在杭州一包装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但专业不对口,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觉得自己学非所用。

“而真正让我们产生冲动的是,中央大力连续出台的扶持‘三农’政策。我们觉得上世纪80年代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沿海城市,而现在应该在农村!”朱艳霞说,“当时,我们也积攒了20多万元,也算捞到了第一桶金。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们夫妻终于做出决定养猪。2007年底,我们夫妻俩一起辞去了工作,决定破釜沉舟当猪倌。”

遭遇嘲讽坚信当猪倌不丢人

2008年1月,朱艳霞与何松伟回到了家乡过年,夫妻俩将准备养猪的打算告诉了双方的父母,但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提起此事,朱艳霞的婆母曾凡姣至今依然不理解,满头白发的她摊开双手:“你看看,一个硕士生,一个大学生,读来读去,成了一个猪倌,这俩人的学不白上了吗?”

双方父母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朱艳霞与何松伟养猪的决心。说干就干,他们决定在家乡办养猪场。2008年正月十六,朱艳霞和何松伟两个年轻人开始兴建新型养猪场,购买了第一批新品种母猪。

听说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回家办起了养猪场,全村人一片哗然,各种风凉话从不同渠道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他们看到的,更多也是鄙视的眼光。但他们认为,自己干事业不丢人,继续干下去。

试水成功村民前来求教

经过一年的努力探索,朱艳霞夫妻俩采取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取得成功。经过有关部门检验,他们所饲养的猪不仅能实现快速育肥,还达到了“供港标准”。

见到朱艳霞夫妻俩鼓捣着电脑、培育着微生物养猪,且饲养的猪长得快,猪舍还没有异味,原本不屑一顾的邻居纷纷赶来看稀奇。一位老饲养员看了他们的猪舍后连连称奇地说:“养了一辈子猪,没见过这个养法!”

新甸铺镇白湾村的宋向清养了100多头猪,采取的却是传统的饲养办法。他找到朱艳霞夫妻俩要求传授技术。朱艳霞二话没说,登门免费传授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

村民王安义、何东胜等8户农民到朱艳霞家学习了养猪技术后,已经购买了仔猪,办起了养猪场。

“我们回乡创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朱艳霞说,“看到乡亲们由不理解到追着我们学技术,我们很高兴!”

去年9月,南阳市人才办面向社会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朱艳霞与何松伟夫妻俩积极报名,经过考试、面试顺利过关。去年11月,经过组织派任和所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选举,朱艳霞当选为新甸铺镇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松伟当选为新甸铺镇韦湾村村委副主任。

朱艳霞说:“我们俩成为大学生村干部之后,虽然多了许多村务工作,但我们创业的激情更高了,信心更足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72.html

“女硕士辞职回乡养猪 自主创业带乡邻致富” 的相关文章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创业资金缺乏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短缺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应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撑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优化返乡...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汉服于我而言,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因为我开了这个汉服店卖汉服,更多的是我对汉服的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刘童童今年17岁,却是已经创业三年的“小老板”。14岁时,她便成立了一家自制汉服的网店“福禄堂”,17岁的她和汉服事业逐渐走向了成熟,她在安庆市成立了汉服工作室,并在广东省深...

希望的田地,火红的果实!来看她的创业追梦故事

希望的田地,火红的果实!来看她的创业追梦故事

10年前,上海少见本地产的火龙果。这个吃口酥软、爆汁清甜的水果,主要产地在热带地区,并不适合上海种植。10年后,在上海浦东新区合庆镇1080亩的庄园里,每年火龙果的产量达到了500吨。上海人的水果篮里,也有了火红的本地火龙果。而由火龙果发酵制成的酵素,也已批量上市。陈红霞是一名普通的安徽姑娘,因为火...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者“约会”互联网

彭少强,1987年出生,2011年创建51乐返网,一家淘宝购物返利网站,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三学生,他用借来的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150元买了个域名,200元买了个程序……就这样公司成立了。公司成立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月入8000元。看似顺利的创业之路,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彭少强说:“我有一颗不...

赣南“阿柑正传”:4名95后的非典型创业

赣南“阿柑正传”:4名95后的非典型创业

95后创业故事:创业第7年,蓝宁和合伙人定下目标:卖出1000万斤赣南脐橙。时间回到2016年。20岁的蓝宁拉上同学凌雨南、凌永春,在网上卖出2万斤脐橙,赚了一万多块钱。这笔钱,成为他们创业之路的“启动资金”。此后,他们经历了“半工半创”的候鸟生涯,也遭遇过挣来200万全部亏损的挫折。2021年,这...

养鹅达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养鹅达人致富路上“向天歌”

初秋的通辽市科左中旗代力吉草原天高云淡,地阔草茂,连绵的秋雨将草原洗得一尘不染,微风中混杂着泥土和芳草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车子穿过草原,驶进树林,眼前就出现了雪白雪白的一大片鹅群,与蓝天、绿树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鹅群中有个身影在忙碌的给鹅喂养饲料,这便是我们要采访的养鹅达人——袁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