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2

2日清晨,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52岁的韩发图麦刚为5岁的孙子穿好衣服就接到了合作社打来的电话。

“这几天我们来不了,天冷了,蚯蚓也都进深土了,主要就是保湿,只要大棚盖好,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韩发图麦对电话那头的人说。

这位精神而又能干的妇女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北漂奶奶”,顾名思义,韩发图麦和丈夫、儿子、儿媳一起自2008年到北京开饭馆,一干就将近10年。

“其实在北京开饭馆挺难的,生意也是不温不火,时间长了就想着回家,落叶归根嘛。”韩发图麦说,回到老家她和丈夫带了几年孙子,其间从网络上看到广东、山东等地区养殖蚯蚓,药用为主,市场需求也不错。

图为韩发图麦在网上学习养殖知识。

身处高原,韩发图麦一直纠结循化的自然环境能不能养殖蚯蚓。随着不断地了解学习,她看到了东北很多地方成功养殖蚯蚓的案例,她觉得东北的环境和循化也差不多,于是就动了试一试的念头。

2021年,韩发图麦通过不断了解学习和联系,从山东梁山引进第一批蚯蚓苗,养殖在了循化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的两亩大棚地里。

“头一年没有经验,很多知识和技术都不到位。我们黄河边上风比较大,动不动就会把大棚布给吹烂、吹跑,损失挺大的。”韩发图麦回忆说,最终,去年一亩地也就挣了两万多元,跟她之前的预期相差甚远。

说话间,韩发图麦展示着此前养殖蚯蚓的点点滴滴,画面中,养殖大棚内标准的蚯蚓田地整齐排列,周边务工人员拿着小耙子忙着给蚯蚓田浇水施肥,并时不时蹲下身来翻动一堆堆土褐色蠕动的小蚯蚓。

“我每次下地都带着小孙子,修路、刨地,把娃娃带的脸蛋又黑又红。万事开头难,我相信一定能成功,今年我们养了4亩,把篷布做了改良,再跟着养殖专家学习交流,今年的收成还不错。”韩发图麦说,蚯蚓收好后经过清理、晒干,发往了兰州、新疆等地,今年市场行情很好,每斤活蚯蚓能卖到30元,晒干后能卖到70元一斤,一亩年利润达到了20万元左右。

韩克力木是在蚯蚓养殖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每天有150元的工资:“我来合作社一年多了,每天都有活干,有钱挣还能照顾家里的老小,干活也轻松。我们把蚯蚓养得好,以后村里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干活。”

近年来,循化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思想都被带活了。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仅有效提升了抵抗风险能力,也让村民们尝到了拓展产业形式带来的甜头。

“村里有了致富的新产业、新路子,接下来我们将复制这种模式,发动更多群众以务工、入股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蚯蚓引种、培育、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把养殖规模再扩大、让加工程序更规范、把销售渠道再开阔,让蚯蚓养殖成为我们村致富的金招牌。”吾土贝那亥村党支部书记韩学良信心满满。

街子镇党委书记韩平良介绍,通过“组团联村助力、党员干部认领、百姓群众参与”,鼓励村“两委”带动村民成立创办农村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让有资源的村靠资源优势起步,没资源的村靠学习先进技术发展,增强村集体自主“造血”功能。村级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明年我想扩大养殖面积到12亩,利用好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试养整体收益更好的蟾蜍,把蚯蚓作为蟾蜍的饲料,打造一条以蚯蚓养殖为基础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韩发图麦说。(完)

作者 李隽 马瑜红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62.html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的相关文章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通过一个个初创者的故事,看这座青春之岛如何培育和孵化这些新生力量,观这座城市能否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一个留下来扎根的理由。我们走进青岛拓界建筑设计...

姚彩虹:创业路上,3D打印科技创新彰显“她力量”

姚彩虹:创业路上,3D打印科技创新彰显“她力量”

创业故事:“女孩也要自立、自强,纵然也跌落尘埃,也能倔强地开出一朵花来,抖落满身的灰尘,与不好的告别,向美好的行进。”这是光韵达联合创始人姚彩虹女士一直坚守的信念,也是父母一直都教育他们四姐妹的话。作为2022年3D打印女性创业故事征文活动中的参与者,资源库很高兴看到有姚总这样实力派的企业家参与进来...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这款山楂饮料罐头,来自中国山楂之乡河北兴隆,全国包邮到家!”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倾力推销产品。34岁的张静盯着手机直播画面,自信中透着干练。从海归硕士到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掌门人”,张静和她的团队一起,演绎了一部创业版“山楂树之恋”,让兴隆的小红果成为致富“甜蜜果”。改变轨迹 留学生回乡创业“留学...

济宁小伙回乡创业种樱桃 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济宁小伙回乡创业种樱桃 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卖完了,樱桃地里现在也就捡捡漏了。”张亚缔在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彭庄村创业经营着200多亩的樱桃园,刚进六月,近30万斤的樱桃就已销售一空。“咱施肥只用有机肥、菌肥、农家肥,除虫只用太阳能灭虫灯,樱桃生长自然无公害,味道特别好。今年我们平均批发价格是每斤15块钱,纯利润已经达到了200万元。”张亚缔...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乡村振兴也离不开青年。如今,随着广东省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措施的实施,一大批青年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以家乡为“舞台”大展拳脚,唱响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近日,记者就走近了这样两位回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作为“85后”“90后”的他们,原本都被家人寄予厚望:毕...

武大毕业生留汉创业种“汉橘”1000亩,带动农户致富获评

武大毕业生留汉创业种“汉橘”1000亩,带动农户致富获评

大学生船业故事:9月26日一大早,武汉佰果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朝在他的橘子地里查看果园管理情况。从2014年起,张朝扎根乡村种橘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就业”模式,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近日获得2021—2022年度“湖北省十佳农民”殊荣。不做金领做电商当农民,武大毕业生种“汉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