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06

2日清晨,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52岁的韩发图麦刚为5岁的孙子穿好衣服就接到了合作社打来的电话。

“这几天我们来不了,天冷了,蚯蚓也都进深土了,主要就是保湿,只要大棚盖好,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韩发图麦对电话那头的人说。

这位精神而又能干的妇女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北漂奶奶”,顾名思义,韩发图麦和丈夫、儿子、儿媳一起自2008年到北京开饭馆,一干就将近10年。

“其实在北京开饭馆挺难的,生意也是不温不火,时间长了就想着回家,落叶归根嘛。”韩发图麦说,回到老家她和丈夫带了几年孙子,其间从网络上看到广东、山东等地区养殖蚯蚓,药用为主,市场需求也不错。

图为韩发图麦在网上学习养殖知识。

身处高原,韩发图麦一直纠结循化的自然环境能不能养殖蚯蚓。随着不断地了解学习,她看到了东北很多地方成功养殖蚯蚓的案例,她觉得东北的环境和循化也差不多,于是就动了试一试的念头。

2021年,韩发图麦通过不断了解学习和联系,从山东梁山引进第一批蚯蚓苗,养殖在了循化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的两亩大棚地里。

“头一年没有经验,很多知识和技术都不到位。我们黄河边上风比较大,动不动就会把大棚布给吹烂、吹跑,损失挺大的。”韩发图麦回忆说,最终,去年一亩地也就挣了两万多元,跟她之前的预期相差甚远。

说话间,韩发图麦展示着此前养殖蚯蚓的点点滴滴,画面中,养殖大棚内标准的蚯蚓田地整齐排列,周边务工人员拿着小耙子忙着给蚯蚓田浇水施肥,并时不时蹲下身来翻动一堆堆土褐色蠕动的小蚯蚓。

“我每次下地都带着小孙子,修路、刨地,把娃娃带的脸蛋又黑又红。万事开头难,我相信一定能成功,今年我们养了4亩,把篷布做了改良,再跟着养殖专家学习交流,今年的收成还不错。”韩发图麦说,蚯蚓收好后经过清理、晒干,发往了兰州、新疆等地,今年市场行情很好,每斤活蚯蚓能卖到30元,晒干后能卖到70元一斤,一亩年利润达到了20万元左右。

韩克力木是在蚯蚓养殖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每天有150元的工资:“我来合作社一年多了,每天都有活干,有钱挣还能照顾家里的老小,干活也轻松。我们把蚯蚓养得好,以后村里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干活。”

近年来,循化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思想都被带活了。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仅有效提升了抵抗风险能力,也让村民们尝到了拓展产业形式带来的甜头。

“村里有了致富的新产业、新路子,接下来我们将复制这种模式,发动更多群众以务工、入股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蚯蚓引种、培育、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把养殖规模再扩大、让加工程序更规范、把销售渠道再开阔,让蚯蚓养殖成为我们村致富的金招牌。”吾土贝那亥村党支部书记韩学良信心满满。

街子镇党委书记韩平良介绍,通过“组团联村助力、党员干部认领、百姓群众参与”,鼓励村“两委”带动村民成立创办农村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让有资源的村靠资源优势起步,没资源的村靠学习先进技术发展,增强村集体自主“造血”功能。村级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明年我想扩大养殖面积到12亩,利用好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试养整体收益更好的蟾蜍,把蚯蚓作为蟾蜍的饲料,打造一条以蚯蚓养殖为基础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从而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韩发图麦说。(完)

作者 李隽 马瑜红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62.html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的相关文章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今年初,一张戴墨镜的照片让“猫头鹰男”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上“小小地火了一把”,他创建的女性护理品牌“护你妹”也随之进入消费者视野。这并非姚哲男第一次尝试创业。对他而言,在英国的8年远非“留学”二字能够概括。用“护你妹”需要品牌智慧姚哲男(左)与同事欲打造与众不同的卫生巾。一起物色创业项目的哥们儿,第一...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创业故事: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通过种植此树,走向致富之路

古代社会都是男人当家,往往男人都会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但这并不代表女人就没有当家立柱的能力。我曾经听说过两个女人的创业故事,分别是来自河北的李女士和来自福建的张小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女性的自强,她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扛起家庭的重任。李阿姨一直以来都是从事餐饮行业,也赚了不少的钱,承担了家庭的基本开...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和机会有哪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和机会有哪些?

创业故事,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改造、促进非农产业发展,有利于破解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顾化等问题,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但是...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盛夏时节,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雷庄村高歇组连片集中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稻秧长势喜人。日前,笔者在现场看到,九零后青年创业者郎磊卷起裤管,背着喷雾器,在对稻秧喷施专用叶面肥。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在水稻苗期,喷施叶面肥,可促进水稻苗株...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保靖县山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善言谈却总是满脸微笑的龙维明,似乎已经淡忘了2010年那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因车祸,龙维明右腿高位截瘫、左腿神经创伤。在家人的陪伴、帮助、鼓励下,龙维明没有放弃自己,经过漫长的治疗康复训练,终于结束了几年的轮椅生活。2013年,勉强能下地活动的龙维明与...